如意草的功效與作用
如意草的功效與作用如意草是中藥材,別名白三百棒、紅三百棒、弧莖堇菜。為堇菜科堇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35cm。[1]
性味辛麻、微酸、性寒,有清熱解毒、散閼止血的功能,主瘡瘍腫毒、乳癰、跌打損傷、開放性骨折、外傷出血、蛇傷等,湯服或搗敷。
如意草,屬多年生宿根草花。頭狀花序,花呈半球形,深紅色。花期在3至6月。葉纖細如鼠須菖蒲。叢生,四季常青,適合栽植於微型盆缽中。
如意草的繁殖以分株為主。在春秋季節將植株從盆中倒出,輕抖根部泥土,露出根莖時,即可用手輕輕掰開,以四五支櫱苗為一束,帶着根須,另植它盆,半月後可正常養護。
目錄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35cm。根莖橫走,粗約2mm,褐色,密生多數纖維狀根,向上發出多條地上莖或匍匐枝,地上莖通常數條叢生。淡綠色,節間較長;匍匐枝蔓生,節上生不定根。基生葉三角狀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急尖,稀漸尖,基部通常心形,邊緣有疏鋸齒,長1.5-3cm,寬2-5.5cm,具長柄;莖生葉與基生葉片相似,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長5-10cm,全緣或具極稀疏的細齒和緣毛。花淡紫色或白色,單生於葉腋,具長梗,花梗中部以上有2枚線形小苞片;花萼卵狀披針形,基部附屬物極短呈半圓形;花瓣較短,有明顯的暗紫色條紋,基部具長約2mm的短距。子房無毛,花柱呈棍棒狀,柱頭2裂,兩側裂片肥厚,向上直立,中央部分隆起呈雞冠關。蒴果長圓形,長6-8mm,粗約3mm,無毛,先端尖。花、果期較長。
生態環境
生於溪谷潮濕地、沼澤地、灌叢林緣。
資源分布
分布於台灣、廣東、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多皺縮成團。根莖上有細根,基生葉多,具長柄,莖生葉有托葉,托葉小披針形。葉片濕潤展平後,寬心形或近新月形,邊緣有波狀花基生或莖生葉腋生,淡棕紫色。蒴果較小橢賀形,長8mm。氣微,味微苦。
功效與作用
【性味】甘、苦,寒。
①《雲南中草藥》:「辛、麻,溫。」
②《廣西本草選編》:「味辛、酸,性寒。」
【歸經】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消炎,清肝明目。主治肝炎,痢疾,腸炎,風濕骨痛,肺熱咳嗽,牙痛,急性結膜炎。
①《雲南中草藥》:「溫經通絡,止血接骨。主治開放性骨折,外傷出血。」
②《廣西本草選編》:「清熱,拔毒,散瘢。主治癤腫癌瘍,急性乳腺炎,跌打腫痛,急性結膜炎,乳汁不通。」
③《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渣搗爛敷患處,治蛇傷。」
如意草附方
目生雲翳:金鈎如意草2錢,谷精草1錢,木賊草、青葙子各5分,水煎服。
治痰火核方:如意草根1兩、五爪龍根1來那個、風栗殼1兩、白花燈籠根5錢、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如意草根降火除痰。獨用治痰火核已有效,亦可與五爪龍、風栗殼、白花燈籠根配伍,因該三藥亦為治痰火核常用之藥,合而用之,療效更佳。
(方歌)降火除痰如意根,五龍風栗白花燈,痰火核成紅腫痛,痰除火降患不生。
附錄:
(葉)祛風止癢、消腫止痛。主治:
①眼熱:生用2兩,清水煎服。
②皮膚濕毒:生用適量,煎水外洗。
③跌打:生用適量,擂爛加酒煮熱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