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章十侍御
《奉寄章十侍御》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诗。
《奉寄章十侍御》 | |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目录
基本信息
诗词原文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
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
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
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
勿云江汉有垂纶。
诗词注释
原注:时初罢梓州刺史、东川留后,将赴朝廷。 《旧唐书·严武传》:武再镇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
【鹤注】考二史,皆云严武杀梓州刺史章彝,此诗云"朝觐从容问幽仄",意必彝将入朝,而武杖杀之也。此当是广德二年作。 淮海维扬一俊人①,金章紫缓照青春②。指挥能事回天地③,训练强兵动鬼神④。湘西不得归关羽⑤,河内犹宜借寇恂⑥。朝觐从容问幽仄⑦,勿云江汉有垂纶⑧。 (上四称美章公,下则惜别而有感也。淮扬。章所出。青春,记别时。能事,言吏才。强兵,言将略。此皆俊人之实也。关不当归朝,承强兵。寇还宜借留,承能事。章必素有荐引之意,故结语反言以讽之。回天地,见造化在手。动鬼神,言妙算出奇。江汉垂纶,隐然以磻溪钓叟自命也。) ①《禹贡》:"淮海维扬州。"江淹诗:"朱绂咸髦士,长缨皆俊人。"顾云:才智过人曰俊。②《汉·公卿表》:三公彻侯,并金印紫缓。《旧书·舆服志》:二品三品,并服紫缓三彩。《晋书》:张华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金章紫缓。
【邵注】紫缓,以紫丝绦系印,乃刺吏之职。③《汉书》:萧何曰,"天下指挥定矣。"《后汉·皇甫嵩传》:阎忠说嵩曰:"将军指挥足以振天地,叱咤可以兴雷电。"【邵注】指示曰指,手使曰挥。《抱朴子》:"思洞幽玄,才兼能事。"④诸葛孔明《劾廖立表》:"兵众简练。"又《兵戒篇》:"强兵以卫国。"《魏志》:太祖因事设奇,诡敌制胜,变化如神。《淮南子》:"大兵无创,与鬼神通。"⑤《蜀志》,先主收江南诸郡,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陆机《辨亡论》:汉主报关羽之败,收湘西之地,而陆公亦挫之西陵。注:湘西荆州。不得归,言不当使之归朝,旧云比章不能复镇东川,非是。⑥《后汉书》:光武收河内,拜寇恂为太守,后移颍川,又移汝南。颍川盗贼群起,恂从驾南征,百姓请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泽州陈廷敬注:借寇恂者,颍川也,诗何以言河内。盖河内、颍川,皆寇旧治,诗意谓颍川盗起,固宜借之,河内无盗,犹宜借之。时段子璋已平,故云然,非误用河内也。旧注谓章彝会讨段子璋之乱,未见所据。⑦春见曰朝,秋见曰觐。《宋书·恩幸论》:"明扬幽侧,惟才是与。"⑧孙绰诗:"垂纶在林野。"-----------仇兆鳌《杜诗详注》-----------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