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夾江年畫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夾江年畫是一種傳統的木版年畫,與綿竹年畫、梁平木版年畫並稱「四川三大年畫」。夾江年畫取材於民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表達的內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誇張,構圖豐滿,虛實相間,人物聚散,勻稱合理,造型誇張,表情生動,具有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該年畫用本地生產的連史紙加工製作成粉箋作坯紙,木版套色印刷,一色一版,多次套印而成。其以前以漹城鎮謝灘村為主要生產地,現在界牌鎮鳳山村被定為「夾江年畫村」。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夾江年畫

主要題材:祖像、門神、山水花鳥、戲劇人物

代表作品:秦軍·胡帥、秦叔寶·尉遲恭

藝術特色:色彩淡雅,造型和神韻各具特色

產地: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

產生年代:明代萬曆、天啟年間

概述

川西夾江年畫與川東的梁平年畫、川北的綿竹年畫同被譽為四川民間的三大年畫。夾江年畫取材於民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表達的內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誇張,構圖豐滿,虛實相間,人物聚散,勻稱合理,造型誇張,表情生動,具有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夾江年畫用本地生產的連史紙加工製作成粉箋作坯紙,木版套色印刷,一色一版,多次套印而成。夾江年畫以前以漹城鎮謝灘村為主要生產地,現在界牌鎮鳳山村定為「夾江年畫村」。夾江縣城成立有「夾江年畫研究所」,是由吳澤全先生和張榮強先生組建的一支夾江年畫研發團隊,傳承發展夾江年畫。

溯源

明代嘉靖年間,夾江縣就已經有人開始從事年畫創作了。董志和79歲,是健在的年齡最大的「年畫老人」。他爺爺早年也從事年畫製作。那時候,謝灘村一共有製作年畫的幾個大戶人家,分別姓董、羅、陳、李,最顯赫的一家叫「董大興榮」。盛時,年畫很大一部分都銷往雲南、貴州、廣西一帶,甚至是已經盛產年畫的綿竹,也有人前來批發購買。生意好的時候,臘月間董家都還在忙碌,「有的客人在謝灘一等就是五六天,自己帶着玉米粑,非得等到拿了年畫才走。」

題材

夾江年畫的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祖像、門神、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題材和類別,總體以歡樂祥和、祈盼富貴、喜慶平安等為主題,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貢獻價值。

工藝

夾江年畫常用桔紅、槐黃、品綠、佛青、紫紅等色,雕版刀法粗狂、樸質,富有稚拙之美。

在謝灘村,大多數人是以「黃丹」的表現手法去詮釋年畫的民間精神的。「黃丹門神」的製作,完全使用刻板工藝。而另外一種手法,則是「畫工」表現形式,即第一道工序使用刻板,把門神的大致輪廓展現出來,而之後細緻的人物造型,便要求民間畫師一筆一畫將其完成,就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工筆畫。因為「畫工門神」所付出的努力比「黃丹門神」要多得多,因而價格略高。

傳承

上個世紀80年代,夾江縣文化館組織了好幾次年畫藝術的培訓,對象是當地的一群美術愛好者和中學生。據時任夾江縣文化館館長戴雨樵介紹,培訓後,他們還在樂山搞了一個「夾江年畫、夾江農民畫展覽」。不久,又有12件作品參加了四川省農民畫展覽。此後,日本有關方面先後派出專家考察夾江年畫,並很快又邀請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辦夾江年畫展覽。2008年夾江年畫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夾江縣文化館獲得「夾江年畫」保護單位資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