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白岩黄耆

太白岩黄耆

中文学名:太白岩黄耆

拉丁学名:Hedysarum taipeicum K. T. F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属:岩黄耆属

太白岩黄耆(学名:Hedysarum taipeicum K. T. Fu)为豆科岩黄耆属下的一个种。产陕西省的秦岭山地和湖北(竹山)。生于海拔1500-3300米的砾石质山坡和分水岭草地。模式标本采自秦岭太白山。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太白岩黄耆
  • 拉丁学名:Hedysarum taipeicum K. T. Fu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族:岩黄耆族
  • 属:岩黄耆属
  • 组:扁荚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为直根系,近圆锥状,稍肥厚;根颈向上分枝,形成多数丛生的地上茎。茎直立,被灰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长10-13厘米;托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合生至中部以上;无明显的叶柄;小叶15-27;小叶片长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20毫米,宽5-9毫米;先端圆形,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等于或稍超出叶,花序轴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长15-16毫米,平展或外倾,具3-4毫米长的花梗;苞片狭披针形,与花梗近等长;萼钟状,长6-8毫米,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萼齿披针形,侧萼齿和上萼齿与萼筒近等长,下萼齿长为上萼齿的1.5-2倍;花冠淡黄色,长12-14毫米,旗瓣倒长卵形,先端截平状圆形,微凹,翼瓣宽条形,等于或稍长于旗瓣,龙骨瓣长于旗瓣约2毫米。荚果2-5节,节荚倒卵形或圆形,两侧扁平,无毛,具细网纹,边缘具狭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3300米的砾石质山坡和分水岭草地。[1]

分布范围

产自陕西省的秦岭山地和湖北(竹山)。模式标本采自秦岭太白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