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古甓鑿硯歌
《太初古甓鑿硯歌》 |
作品名稱: 《太初古甓鑿硯歌》 創作年代:清代 文學體裁:詩 作 者:高鳳翰 |
《太初古甓鑿硯歌》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高鳳翰的詩。[1]
高鳳翰的詩成名較早,青年時代即負盛名。他的詩頗得明士王士禎的首肯,曾受漁洋遺命為私淑弟子。
高鳳翰文思敏捷,一次在兩江總督尹繼善舉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題,高鳳翰提筆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稱讚。他的詩、書、畫、印被人稱為四絕。高鳳翰的藏硯也被人們肯定。 [2]
目錄
詩詞正文
“ | <侏儒飽死臣飢死,老朔殿上呼天子。
稽首頓首玉階前,玉花一片隨朔起。 流傳人代入吾曹,刮垢磨光見肌理。 蟠雲郁作葡萄團,簏簌累垂萬顆紫。 斷角殘印半未真,太初之字猶可指, 雙題並行紀宮名,宮字空存亡其尾。 摩挲對客髮長吁,此君閱人應多矣。 坼痕齧土蝕古花,幾入荒墳幾戰壘。 我鑿作硯伴書生,不雕不琢存其始。 貯墨一石飽霜毫,斗酒猶堪注漢史。 > |
” |
— <《太初古甓鑿硯歌》>,<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高鳳翰(1683~1749)膠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揚州八怪之一。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雲阜,別號因地、因時、因病等40多個,晚因病風痹,用左手作書畫,又號尚左生。漢族,山東膠州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諸生薦得官,為歙縣縣丞,署績溪知縣,罷歸。性豪邁不羈,精藝術,畫山水花鳥俱工,工詩,尤嗜硯,藏硯千,皆自為銘詞手鐫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高鳳翰十五歲隨父赴淄川教諭任。那裡距名詩人王漁洋故里近,是文人匯集的地方,地方名士張元(殿傳)、李堯臣(希梅)皆有才名,長於書畫,鳳翰和他們是同輩學友,相互切磋。環境使他從童稚時期接觸到文墨的薰陶,打下了能詩善畫的根基。
乾隆六年(1741),鳳翰五十九歲,過淮北歸,六月十七日達故里三里河村。他在江南共十四年(其中在揚州五六年)。鳳翰歸故里後,過着清貧的晚年生活。 高鳳翰紀念館位於膠州市南關辦事處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資興建,1994年對外開放,1995年被青島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95年起連續被授予青島市和膠州市"精神文明"單位稱號。[3]
視頻
參考資料
- ↑ 《太初古甓鑿硯歌》 古詩文網
- ↑ 揚州八怪之高鳳翰,55歲病殘右臂改用左手,反而造就古拙書風 快資訊網
- ↑ 來到了高鳳翰紀念館,裡面講述了他的一生,有名人名畫,高氏族譜 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