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第七十八章 初顯身手
天龍八部·第七十八章 初顯身手出自《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這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1]
目錄
正文
蟒蛇的牙齒乃是倒鈎之形,咬中了任何動物之後,那動物只有逐步的被推入蛇腹,決不可能逃脫。那星宿派弟子腿腳先入蛇口,慢慢的給吞至腰間,又吞至胸口,他一時未死,高聲慘呼,震動曠野,眾人均知自己轉眼間便要步上他的後塵,無不魂飛魄散。有人見星宿老怪也是束手無策,不禁惱恨起來,開口痛罵師父,說都是受他牽累,自己好端端的在星宿海旁牧羊為生,卻被他花言巧語,騙入星宿派門下,今日慘死於毒蛇之口,到了陰間,定要向閻羅王狠狠告他一狀。 一個人開端一罵,其餘眾弟子不甘後人,也紛紛罵起來。各人平素受盡星宿老怪的荼毒虐待,早是人人敢怒而不敢言,今日反正是同歸於盡,無不痛罵一番,也好稍泄胸中的怒氣。一人大罵之際,身子動得厲害,激怒了纏住了他的巨蟒,一口咬住了他的肩頭,那人大叫:「啊喲,啊喲!救命,救命!」
游坦之聽到了他的「救命」之聲,再也忍耐不住,從草叢中站起身來,說道:「我來放火燒蛇,相救你們。」當下拾起一些枯草堆成了一圈。星宿派眾人斗然間見到他頭戴鐵帽的奇形怪狀,都是一驚,但聽得他願意放火燒蛇,那是鬼門關口的一線生機,一齊稱謝。這些人罵人的本領固是一等,而諂諛稱頌之才,更是久經歷練。游坦之一生之中,哪曾聽人叫過自己為「大英雄」、「大俠士」、「仁人義士」、「當世無雙的好漢」等等,大凡戴高帽的言語,人人愛聽,游坦之聽得這些人將自己捧上了天去,登時便有飄飄然之感,覺得為這些人干冒奇險,也是心甘情願。 他從身邊摸出火折,點燃了枯草,但見到這許許多多形相兇惡的蟒蛇,究竟十分害怕,心想莫要惹惱了這些毒蛇,連自己也纏在其內,尋思片刻,先揀拾枯枝,燒起了一堆熊熊大火,擋在自己身前,然後拾起一根著了火的枯枝,向離自己最近的一條毒蛇投去。他躲在火堆之後,轉身蓄勢,若是這毒蛇向自己竄來,那便立時飛奔逃命,什麼「大英雄」、「大俠士」,那也只好不做了。不料這些蟒蛇果然甚是怕火,見火焰燒向身旁,立即鬆開纏著的星宿派弟子,游向草叢之中。游坦之見火攻有效,在星宿派諸人歡呼聲中,一根根著了火的枯枝向蛇群中投去,群蛇登時紛紛逃竄,連長達數丈的巨蟒,也抵受不住火焰攻逼,鬆開身子,蜿蜒遊走。片刻之間,數百條巨蟒毒蛇逃得乾乾淨淨。只聽得星宿派諸弟子大聲頌揚:「師父明見萬里,神機妙算,果然是火攻的方法最是靈驗。」「師父洪福齊天,逢凶化吉!」「全仗師父指揮若定,命人放火,救了我等的蟻命!」一片頌揚之聲,全是歸功星宿老怪,對於游坦之放火驅蛇的功勞,已是隻字不提。游坦之怔怔的站在當地,頗感奇怪,尋思:「片刻之前你們還在大罵師父,這時卻又大讚起師父來,那是什麼緣故?」他不知眾人脫困之後,性命又懸於星宿老怪之手,若不是拚命的討好獻媚,丁春秋舉手之間便欲殺人,對於游坦之救命的功勞,自然可以一筆抹煞,反臉若不相識了。丁春秋招了招手,道:「鐵頭小子,你過來,你叫什麼名字?」游坦之受人欺辱慣了,見對方無禮,也不以為忤,道:「我叫游坦之。」說著便向前走了幾步。丁春秋道:「這些胡僧死了沒有?你摸摸他們的鼻息,是否還有呼吸。」游坦之應道:「是。」俯身伸手去探一名胡僧的鼻息,只覺著手冰涼,那人早已死去多時。他又試另一名胡僧,也是呼吸早停。他說道:「都死啦,沒了氣息。」一面說,一面伸直了腰,只見眼前眾人臉上都是一片幸災樂禍的嘲弄之色。他不明所以,又重複了一句:「都死啦,沒了氣息。」
只見眾人臉上戲侮的神色浙漸隱去,慢慢變成了詫異,更逐漸變為精訝。丁春秋道:「你每個和尚都去試探一下,且看是否尚有哪一個能加挽救。」游坦之應道:「是。」逐一試去,終於將一十六胡僧都試過了,搖頭道:「個個都死了。老先生功力實在厲害。」丁春秋冷笑道:「你抗禦毒素的功夫,卻也厲害得很啊。」游坦之奇道:「我……我……什麼……抗禦毒素?」丁春秋仰天大笑,道:「好,好!很好!我看你身上肌膚,聽你說話的口音,你年紀還很輕,居然有這等本事,當真是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游坦之大惑不解,不知他說些什麼,更沒想到適才他每去探一個胡僧的鼻息,便是到鬼門關中去走了一遭,一十六名胡僧試將下來,已是經歷了一十六次的生死大險。原來星宿老怪雖蒙游坦之救得性命,但自己以一代宗師的身份,被巨蟒纏身,無法得脫,全仗這年輕小子相救,江湖上傳了出去,不免面目無光,因此巨蟒脫身離去之後,他立時便起意殺游坦之滅口。那些天竺胡僧都是中了他身上放出來的毒質而轉瞬斃命,丁春秋要游坦之去探各胡僧的鼻息,便是要他伸手去沾染毒素。豈知游坦之陰錯陽差之間,以易筋經上所載的上乘內功吸入天下第一奇毒無比的冰蠶血漿,經過這幾個月來的修習不輟,那冰蠶的奇毒已與他體質融合無間,渾如一物。他身上所蘊的毒素,已是天下任何毒物所不及,丁春秋發出來的毒質,也是害他不得。當時他其實不用點火驅蛇,只須大搖大擺的走入蛇群之中,不論任何惡毒的蟒蛇都是難以加害,若是有毒蛇咬他,那條毒蛇沾染到他的血液,反而中毒斃命。只是這種情形他自己固然不知,星宿老怪丁春秋更是萬萬意想不到。
丁春秋和眾弟子見他探了第一個胡僧的鼻息之後,便待他也如眾胡僧一般縮成一團,倒地身亡,哪知他摸過一十六名胡僧的身子,竟是行若無事。這麼一來,星宿門師徒上下,不由得群情聳動。丁春秋尋思:「諒他年紀輕輕,不會有什麼真實本頓,多半是身上藏得有專克毒物的雄黃珠、辟邪璧之類的寶物,又或是預先服了靈驗的解藥,這才不受我奇毒之侵。」便道:「游兄弟,你過來,我有話說。」游坦之瞧見他說得誠懇,但親眼看到他連殺一十六名胡僧的殘忍狠辣,又聽到他師徒間一會兒諂諛,一會兒辱罵,覺得這種人極難對付,還是敬而遠之為妙,便道:「小人身有要事,不能奉陪,告退了。」說著抱拳唱喏,向著東北方的那條山路走去。他只走出兩步,突覺身旁一陣微風掠過,兩雙手腕上一緊,已被人抓住。這人來得好快,游坦之不及抗禦,已落入他的掌握之中。游坦之抬頭一看,見抓住他的是星宿弟子中的一名大漢。他不知對方有何用意,只是見他滿臉獰笑,顯非好事,心下一驚,叫道:「快放我!」用力一掙。只聽得頭頂呼的一聲風響,一個龐大的人影從身後躍過他頭頂,砰的一聲,重重摜在對面山壁之上,只撞得他頭骨粉碎,一個頭顱變成了泥漿相似。游坦之見這人一撞的力道竟是這般猛烈,實是難以相信。他一愕之下,才看清楚這個在山壁上撞死的大漢,便是抓住自己的那個星宿弟子,更是奇怪:「這人好端端的抓住了我,怎麼突然撞山自盡?」他決計料想不到這大漢並非撞山自盡,乃是他一掙之下,一股勁力將那大漢從他頭頂飛了過去,撞在山上,以至斃命。
要知游坦之修習易筋經後,內力在不知不覺間日增夜長,他卻從未與人動手,不知自己的功力已是非同小可。昨晚波羅星扼得他幾乎氣絕而死,他是嚇得呆了,全未抗拒,其實只要出力掙扎,波羅星無論如何纏他不住。星宿派群弟子見他一舉手便殺了一個同門,都是「啊」的一聲,駭然變色。 星宿老怪閱歷甚富,見他摔死自己弟子這一下手法毛手毛腳,並非上乘功夫,只是膂力異常了得,心想此人天賦神力,武功卻是平平,當下身形一晃,一掌按在他的鐵頭之上。游坦之猝不及防,被這股重力壓得跪倒在地,身子一挺,待要重行站直,頭上便如頂了一座萬斤石山一般,再也動不得,當即哀求:「老先生饒命!」丁春秋聽他出言求饒,更是放心,說道:「你師父是誰?好大膽子,怎地殺死了我的弟子?」游坦之道:「我……我沒有師父。我不敢殺死老先生的弟子。」丁春秋心想既已制住了他,還是將之一舉擊斃滅口為是,當下手一松,待游坦之站起身來,一掌向他胸門拍去。游坦之大驚,急忙伸手推開來掌。丁春秋這一掌來勢甚緩,游坦之一掌格出時,正好和他掌心相對。丁春秋正是要他如此,掌中積蓄著的毒質,隨著一股雄渾的內勁,直送了過去,這正是他成名救十年的「化功大法」,生平除了一次挫敗之外,那是殺人無數的絕技。本來對付游坦之這種後生小子,用不著運此大法,要知這種武功每運一次,便損耗一次元氣,減弱了積貯的毒質力道,只是他連觸十六名胡僧居然並不中毒,這才施展出看家本領來。 兩人雙掌相交,游坦之身子一晃,騰騰騰接連退出六七步,要想拿樁站定,終於還是一跤坐倒。他坐倒之後,要想就此坐定,但對方這一推餘力未盡,游坦之臀部一著地,背脊又即著地,鐵頭又即著地,連翻了三個跟斗,這才止住。但丁春秋和他手掌相交,只感胸口一涼,掌心中有一股內力迅速異常的離體外泄,急忙用力凝固,但這內力還是不由自主的要向外奔溢,他忙倒轉身子,頭下腳上的連轉數轉,運起本門中的固基運勁之法,這才止住。他反身一躍,鬚髮戟張,臉色慘白,神情極是可怖,張開一對蒲扇般的大手,便要向游坦之撲去。游坦之連連磕頭,叫道:「老先生饒命,老先生饒命。」丁春秋和他交了這掌,只覺他所使的,竟然便是本門的化功大法,但自己修積數十年,內力雖較他稍強,以毒質之厲害論,竟然較他遠遜,以至兩人比拼之下,竟是自己輸了一籌。星宿派中師兄弟同門之間,向來是只分強弱高下,絕無情誼,愈是同門,自相殘殺時愈是厲害。蓋輸給別派武人,對方往往肯加寬宥,星宿派中卻是向來不肯相饒,這一下比拼,游坦之明明是贏了,怎麼反而大叫饒命?難道是故意調侃自己不成?這人的「化功大法」,又從何處學來?他又是驚疑,又是羞慚,但他一向詭計多端,臉上從來不動聲色,左足一點,飄身到了游坦之身前,問道:「你要我饒命,出自真心,還是假意?」游坦之連連磕頭,說道:「小人出自一片誠心,但求老先生饒了小人的蟻命。」丁春秋道:「你……你……你……」連說了三個「你」字,心念一動,怒道:「你偷了我的碧玉王鼎,藏到哪裡去了?」他想凡是要練這化功大法,非碧玉王鼎不可,查問此鼎去向,或許可以推究到眼前此人的來歷。
游坦之道:「小……小人沒偷老先生的玉鼎。姑娘每次用過之後,自行收好,從來不許小人沾手。」丁春秋只一句話便問到了碧玉王鼎的去向,當真是喜出望外,說道:「你還要抵賴?姑娘明明說是你偷去了的。」游坦之道:「冤枉啊冤枉!自從姑娘煉化了冰蠶之後,小人從未曾見過那座玉鼎,怎說是小人偷盜的?老先生不信,盡可去找姑娘來對質。」丁春秋道:「好,既是如此,你和我去見姑娘,你們兩個對質一番。」游坦之道:「去……去見姑娘?」丁春秋道:「是啊!咱們即刻去找了她來,問個明白。你是死是活,今日便見分曉。」游坦之道:「姑娘、姑娘遠在遼國南京,非十天半月可到,今天怎能對質?不過……不過……」丁春秋無意間探聽到了阿紫的所在,心中甚喜,問道:「不過什麼?」游坦之道:「老先生若是願意去南京走一遭,小人自當奉陪。」丁春秋為人厲害之極,雖然不能見到游坦之臉上的神情,但單是聽他說話的聲音,便知他企盼與阿紫相見。大凡知好色便慕少艾,原是人之常情。阿紫俊雅美麗,多半這鐵頭人對之十分愛慕。他假意試探,說道:「千里迢迢的到遼國南京去幹什麼?我派幾個得力弟子,去將這小丫頭殺了,把玉鼎取回來便是。」游坦之聽他說要殺阿紫,心中急了,忙道:「不,不!使不得,不行……」丁春秋心下更是瞭然,道:「什麼使不得?」游坦之脹紅了臉,囁嚅道:「這個……這個……」丁春秋哈哈大笑,遺:「你想娶阿紫這小丫頭做媳婦,是不是?」「想娶阿紫做媳婦」這個念頭,只是暗暗藏在游坦之內心深處,連夜裡做夢也不敢做到此事,白天更是不敢想像。他只是敬仰阿紫、崇拜阿紫,只盼能給她做牛做馬做奴隸,偶然能見她一面,得她稱讚幾句那便心滿意足,哪裡敢存過這種褻瀆的念頭?這時聽丁春秋如此說,他呆呆的站著,頭腦中一陣暈眩,站立不定,身子晃了幾昆,說道:「不,不,不是……」
丁春秋見了他這般模樣,已是確定無疑,登時有了個計較:「此人不知用什麼法子,遇到了什麼機緣,體內積蓄的毒質,競是比我還多。我須收羅此人,探聽他練功的法門,再吸取他身上的毒質,然後將之處死。若是輕輕易易的把他殺了,豈不可惜?」在星宿老怪眼中,一個人的性命和其他毒蛇毒蟲並無分別,游坦之身上既然積有奇毒,那便是天地間的一件至寶,務須取為己用,再加殺死。只是擒捕毒蛇毒蟲,須用碧玉王鼎,收羅游坦之這個「毒人」,卻須使用另外一件誘物,最好的誘物,那自是他為之神魂顛倒的阿紫了,獲取「毒人」、到南京去取回玉鼎、處決阿紫,一舉三得,實是大妙。
他又問:「我問你:若是我將阿紫嫁給你做媳婦,你要是不要?」游坦之道:「這……這怎麼成?小人是姑娘的奴才,只配給她打罵驅使。姑娘是……是神仙般的人物,小人萬萬不敢妄想。老先生千萬別這麼說,要是給姑娘知道了,那……那……我就大大的糟糕。」丁春秋道:「有什麼糟糕?阿紫是我的徒兒。徒兒當然要聽師父的吩咐。我叫她嫁你,她不敢不從。她盜我碧玉王鼎,我不殺她,已是天大的恩惠了,她敢不聽我的話?」游坦之道:「姑娘……姑娘是老先生的門徒?」丁春秋哈哈一笑,道:「你不相信麼?」游坦之先時藏在草叢之中,已聽到他師徒的對答,知道阿紫確是他的門徒,只是想阿紫雍容華貴、端麗雅致,居然是這群猥瑣骯髒之徒的同門,實在覺得有些不倫不類。丁春秋指著二弟子獅鼻人道:「你說,小師妹是怎生一副模樣?」獅鼻人道:「阿紫今年十六歲,生的是瓜子臉兒,下巴略尖,右唇下有顆小小的黑痣。她身材苗條,皮膚極白,上唇微微上翹,眼珠轉動很快。她最喜歡穿紫色衣衫,腰間系一條鵝黃帶子。」游坦之聽他所說,正是阿紫的模樣,那獅鼻人每說一句,他心中便是怦然一動,獅鼻子說到後來,游坦之更無半分懷疑,低聲道:「不錯,姑娘正是這等模樣。」丁春秋道:「你若想娶阿紫為妻,那是容易得緊。只不過我門下有一條規矩,女弟子不能嫁給外人,必須嫁給本門弟子。這個嘛……你這人雖然古里古怪,瞧在你今日的份上,若是拜我為師,我也可以答允。」
說到「娶阿紫為妻」,游坦之仍是不敢妄想,但想:「若是拜了這位老先生為師,我便是姑娘的同門了……」丁春秋見他遲遲疑疑,不即有所表示,便道:「阿紫這小姑娘,相貌也算是很不錯的了,本門中的男弟子,有很多人都想娶她為妻。不過你若是拜我為師,瞧在你今日的功勞份上,我對你另眼相看,那也不妨。」游坦之聽他如此說,不由得心熱如火,心想:「我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那是終身遺恨。我是決計不敢娶姑娘為妻,可是……可是……我決不能讓她嫁給這些豬狗一般的卑鄙畜生。」一霎時間熱血湧向胸口,雙膝跪倒,說道:「師父,弟子游坦之願歸入師父門下,請師父收容。」丁春秋道:「你願拜我為師,也無不可。本門規矩甚多,你都能遵守麼?為師的如有所命,你誠心誠意的服從,決不違抗麼?」游坦之道:「弟子願遵守規矩,服從師命。」丁春秋道:「為師的便是要取你性命,你也甘心就死麼?」游坦之道:「這個……這個……」丁春秋道:「你想一想明白,甘心便甘心,不甘心便說不甘心。」游坦之心道:「你要取我性命,當然是不甘心的。當然如此,那時逃得了便逃,逃不了的話,就算不甘心,也是無法可施。」便道:「師父對弟子恩義深重,弟子甘心為師父而死。」丁春秋哈哈大笑,道:「很好,很好。罰一個毒咒,倘若日後不遵此言,那便如何?」游坦之心念一動,道:「弟子游坦之若是不遵此言,日後死於師父的慘酷刑罰之下,千刀萬剮,屍骨不得周全。」丁春秋一怔,隨即笑道:「你這鐵頭傢伙,倒也狡猾。你不遵師命,自然會給我處死,這個毒誓等如不說。好吧,你自己記住這句誓言也就是了。來,來,來,你將一生經歷,細細說給我聽。」
游坦之無奈,只得將自己這些日子中各種苦難,簡略的說了,只是不願折辱伯父和父親的威名,不提聚賢莊游家,但說自己是個農家子弟,被遼人打草時擄去,見到阿紫,和她同去捕捉毒蟲毒蛇。當他說到捕捉冰蠶之時,丁春秋全神貫注的傾聽,細細盤問他冰蠶的模樣和情狀,臉上不自禁的露出十分艷羨之色。游坦之暗自尋思:「這師父不是好人,我若跟他說起拾到那本梵文經書,他定會搶了去不還。」是以丁春秋一再問他練過什麼古怪功夫,他始終沒有吐露。 丁春秋原不知道易筋經的功夫,聽他如此說,只道那是冰蠶的神效,肚中不住的咒罵:「這樣的神物被這小子鬼使神差的吸入了體內,真是可惜。」待游坦之說到如何給三淨帶到少林寺,丁春秋一拍大腿,說道:「這三淨和尚說道這條寒玉蟲得自崑崙山之巔,很好,那邊既出過一條,當然也有兩條三條。只是崑崙山方圓數千里,若無熟識路途之人指引,這寒玉蟲倒也不易捕捉。」他親身體驗到了寒玉蟲的靈效,覺得比之碧玉王鼎,更是寶貴得多,奪玉鼎、殺阿紫那些事,都是盡可擱置,問道:「這三淨和尚,尚在少林寺中,是不是?妙極,妙極!咱們叫他帶路,到崑崙山巔捉冰蠶去。」游坦之搖頭道:「不成,不成,這三淨兇惡得緊,未必肯去。再說,他犯了寺規,給寺中的大和尚們關於一間石室之中,不能隨便出來。」丁春秋笑道:「他兇惡?他不肯去?那就奇了。咱們到少林寺去瞧瞧,設法將他帶了出來。」游坦之心想:「少林寺中武功高強的大和尚極多,你要去捉人,恐怕不大容易。」丁春秋見他不語,道:「你為什麼不說話?」游坦之道:「就怕少林寺的大和尚們不肯放人。」 丁春秋雖然兇橫,但對少林寺的威名,卻也不敢小覷了,只是捕捉冰蠶之心熱切異常,尋思:「我也不用正面和少林寺的禿驢們動手,只須將三淨那廝悄悄的捉了出來,也就是了。他們在明,我在暗裡,難道星宿老怪要捉拿一個胖和尚也辦不到?」便道:「你帶路,咱們到少林寺去。」游坦之仍感畏縮。丁春秋道:「有師父在,你怕什麼?」游坦之道:「少林寺里還有一個西域胡僧,他……他要殺害弟子。」丁春秋道:「西域胡僧?那人的武功如何?是否比這十六人更高?」游坦之道:「弟子不知,不過他給少林寺僧眾禁住了不得出來,想武功也不很高。」丁春秋哈哈大笑,道:「我甩手之間便將十六名胡僧一起殺了,再多一名,又有何懼?來來來,你今日拜師,師父給你一件見面禮,俯耳過來。」
游坦之慢慢走到他身前,心下頗為懼怕。丁春秋在他耳邊輕聲說道:「你見到那個胡僧,心中暗叫:『星宿老仙,星宿老仙,護佑弟子,克敵制勝,一三五七九!』跟著便在他左肩之後這個部位,用掌心拍上一記。不論師父離你多遠,都會心靈感應,遙施法力助你。他從此便見你十分敬畏,再也不敢害你。這是師父教你的第一件法術,你可要記好了。」游坦之反手摸著自己左肩之後,道:「這裡麼?」丁春秋道:「不錯。你可不能跟旁人說,這是本門十分神奇的法術。這口訣你記住了麼?」游坦之依言低誦,丁春秋點點頭,遺:「很好,你記心不錯。去少林寺吧!」 游坦之不敢違抗師命,只得引著眾人向少林寺走去,到得黃昏時分,已遙遙望見少林寺連綿的屋宇。丁春秋向眾弟子道:「你們這些不中用的傢伙,人多了反而礙手礙腳,都給我躲在樹林之中,我只和阿游一人去少林寺便了。」眾弟子連聲稱是,那獅鼻人道:「師父殺光少林寺的一群禿驢之後,發個訊號,咱們來給師父道喜稱賀。」丁春秋瞪了他一眼,道:「少林寺的和尚向來不敢惹星宿派一根毫毛,好端端的殺他們幹什麼?」獅鼻人碰了個釘子,躬身道:「是,是!」游坦之隨著師父,走向少林寺來,他跟在丁春秋之後,見他大袖飄飄,步履輕便,便如圖畫中的神仙一般,心底油然而生敬仰之心:「拜了這樣了不起的一位師父,當真是前生修來的福份,阿紫姑娘什麼的且不去說他,有師父給我撐腰,至少我可不再受旁人的欺壓。」
兩人走上了上山的大路,將到寺門外的涼亭,忽聽得身後馬蹄聲響,兩騎馬飛快的奔來。游坦之給人欺侮慣了的,一見有馬,便道;「師父,馬來啦!」當即讓在道旁。丁春秋卻如不聞,仍是自顧自的在大路之中不疾不徐的行走。兩匹馬一黑一黃,奔到丁春秋身後數丈時,便即往兩旁一分,從他左右掠過去。馬上乘客回過頭來,向丁游二人望了一眼。黑馬上的乘客一身黑衣,身形瘦小,神色間極為精悍;黃馬上乘客穿著黃色長袍,臉孔也是甚瘦,但身材卻高,眉毛斜斜下掛,大有戾色,年紀比那黑衣人為大。兩人看到游坦之的鐵頭,都有驚異之色,但隨即轉頭,到了涼亭之中,便即下馬,將馬匹系在亭柱之上。黃衣人從懷中取出一隻拜盒,捧在手中,高聲說道:「拜山!」少林寺隱為中原武人的首腦,江湖豪客前來拜山的終年不斷,涼亭之後有座小小房舍,內有知客僧人,專事接侍。那僧人聽得有人拜山,便即出來,合什說道:「客官遠來辛苦,小僧虛風,拜見客官。」那黃衣人抱拳還禮,道:「不敢,大師有禮。」那黑衣人也是拱了拱手。便在這時,丁春秋和游坦之也到了涼亭之中。知客僧虛風又道:「請問客官高姓大名?」那黃衣人道:「江南慕容復拜山。」「南慕容、北喬峰」這六個字,武林中誰人不知?丁春秋聽到「江南慕容復拜山」這七個字,心下一震,斜眼向那黃衣人瞧去,貝見他瘦骨稜稜,滿臉病容,倒如是個癆病鬼模樣,和那名滿天下的「江南慕容」四字,實是頗不相稱,不由得心下暗自嘀咕。虛風也是大吃一驚,道:「閣下……閣下便是慕容公子麼?」 那黃衣人微微一笑,道:「在下姓包,名叫包不同。」指著那黑衣人道:「這位是在下的把弟一陣風……」他話末說完,哪知客僧虛風道:「久仰,久仰,風波惡風四爺。」風波惡爽朗地一笑,說道:「貴寺慧秋師父可好?」虛風道:「慧秋師叔甚好,他老人家常自稱道風四爺是位肝膽血性的漢子,武功高強,我師叔想念得緊。」風波惡哈哈一笑,說道:「我這裡給他老人家打了一拳,足足痛了三個月才好。」說著撫摸自己左肩,又道:「我在他老人家腰眼裡踢的那一腳,似乎力道也還不輕。」三人一齊哈哈大笑。原來這風波惡好勇鬥狠,最愛和人家嘔氣打架,數年前便平白無端的和少林寺的慧秋禪師惡鬥了一場,結果平分秋色,兩人惺惺相惜,反而結成了好友。虛風眼望丁春秋,說道:「這位老先生高姓?」丁春秋道:「在下姓丁。」便在此時,又有兩乘馬從山道馳上來,虛風聽得蹄聲,向馬匹來處瞧去,見一匹馬是棗紅色,馬上騎著個身材十分魁梧的大漢,也穿著棗紅色的長袍。另一匹馬是鐵青色,乘客也穿鐵青長袍。馳到近處,兩人一齊下馬,只見那穿棗紅色長袍的乘客方面大耳,五十來歲年紀,宛然是個大官的氣派,穿鐵青長袍的則是個五十來歲的秀才,眯著一雙眼睛,便似讀書過多,損壞了目力一般。風波惡說道:「大哥,二哥,這位是少林寺的知客大師虛風師父。」他轉面向虛風道:「這位是我鄧大哥,鄧百川。」又伸手向看那個秀才,道:「這位是我二哥公冶干。」虛風合什為禮,道:「久仰鄧大爺、公冶二爺的威名,今日大駕光臨,敝寺實感光寵。」鄧百川和公冶干同聲道:「不敢,師父好說。」他二人只說了這六個宇,旁人耳中部是轟的一震,原來那鄧百川說話聲音洪亮之極,他隨口一句話,絲毫沒有氣力,卻已使旁人耳鼓震動。公冶乾道:「公子轉眼便到,相煩師父通報。」虛風道:「是!幾位請在亭中小候,小僧入寺通報,請師伯、師叔們出來迎接。」鄧百川道:「不敢。」他向丁春秋和游坦之瞧了一眼,不知他二人是何來頭。
虛風轉過身子,匆匆入寺。他知道前一陣時,中原群豪曾聚會少林寺,會商對付這位天下武功無所不精的慕容公子,但聚談不久,便發生了喬峰夜闖少林、聚賢莊會斗群雄等等大事,中原英雄的目光集中於「北喬峰」身上,自然而然的將這位「南慕容」淡忘了。而江湖上的許多罪行本來都歸之於「姑蘇慕容」的,這時候喬峰眾惡所歸,竟替慕容氏承擔了大半罪衍。不料竟在此時,這位慕容公子翩然而至。寺中玄慈方丈得報,也是頗出意外,好命達摩院首座玄難大師率領寺中十五位高僧,下山迎接。各人詢間虛風,得知慕容公子所遣來先行的四位下屬彬彬有禮,看來似乎並無惡意,慧秋禪師更力稱風波惡是個好朋友。當下眾僧手上均不帶兵刃,料想慕容復名滿天下,就算有意到少林寺來尋釁,也不會一上來就動手。 這虛風一轉身,風波惡一雙骨溜溜的眼睛便在游坦之的鐵頭面具上轉過不停,他越看越有興味,繞著游坦之轉了幾個圈子,見那面具造得甚是密合,焊好了除不下來,很想伸手去敲敲。鄧伯川等知道他惹事生非的性子,若是勸阻,只有將事情鬧得更大,當下也不理會。風波惡看了一會,說道:「喂,朋友,你好!」游坦之道:「我……我好,你也好!」他見到風波惡精力瀰漫、磨拳擦掌的模樣,心下十分害怕。風波惡道:「朋友,你這個面具,到底是怎麼搞的?姓風的走遍天下,從沒見過你這樣的臉面。」游坦之甚是羞慚,低下頭去,說道:「是,我……我是身不由主……沒有法子……」[2]
創作背景
《天龍八部》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故事背景設定在宋哲宗時期。金庸在《天龍八部》書前「釋名」部分中說:「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元祐、紹聖年間,公元1094年前後。」書中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了杜撰和改造。在創作《天龍八部》時,金庸對民族矛盾及民族國家之間的衝突,有了新的思想認識和新的處理方式,即不再局限於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而是升華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的考慮,更多的傾向於和平主義和民族的和睦與團結,從而超越了狹隘的民族矛盾,對戰爭與和平有了嶄新的思考。
作者簡介
金庸,男,生於中國 浙江省 海寧縣 袁花鎮。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先就讀於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遊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早年在香港 《大公報》、《新晚報》和長城電影公司任職。後創辦香港《明報》、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形成《明報》集團公司。查良鏞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應報社之約,開始寫作連載性的武俠小說。到七十年代初寫完《鹿鼎記》而封筆,共完成了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書名的第一個字串在一起,編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對聯。 他的小說既繼承了傳統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又對舊式武俠小說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為題材,卻體現出現代精神,同時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因而贏得億萬讀者的喜愛,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金庸不僅是傑出的小說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評家。他寫有近兩萬篇社評、短評,切中時弊,筆鋒雄健犀利,產生了很大影響,曾被人讚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