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目山鎮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由原臨安市藻溪鎮和西天目鄉於2011年合併成立。天目山鎮東依玲瓏街道和太湖源鎮,南界富陽區,西接於潛鎮,北鄰安吉縣。轄23個行政村,人口36137人(2017年),面積241.8平方公里。是錢塘江水系之一天目溪的發源地,山清水秀。境內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88.4%的森林覆蓋率營造出一流的生態環境,走進這裡如同置身於天然氧吧,是休閒度假的絕佳去處。[1]

目錄

建設沿革

天目山歷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諸教於一體的三教名山和歷史文化名山。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這裡分經編《文選》,西漢道教大宗張道陵出生修道於此,東漢《洞淵集》稱天目山為「三十四洞天」。晉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餘座,最盛時僧侶多達千餘人。歷代以來天目山與印度及東南亞各國佛事往來頻繁,為日本臨濟宗永源寺中興的發祥地。建於1279年的獅子正宗禪寺和建於1665年的禪源寺,均為江南名剎,歷史上與杭州靈隱寺齊名,是佛教中韋陀菩薩的道場。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天目山古木參天,景色秀麗,環境幽靜,氣候宜人。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與生物圈(MAB)"網絡,成為世界級保護區。是浙江省唯一一處加入MAB網絡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單位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被授予"兩個基地"稱號的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南獨特的高大茂密的森林景觀和由多種植物組成的繁茂融洽的植物世界,被譽為世界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寶庫",素有"天然植物園"和"大樹王國"之稱。其森林景觀以"古、大、高、稀、多、美"稱絕。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優越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天目山璀璨的歷史文化。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蘇軾、元代的張羽,都留下了優美的詩章和傳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窮幽探奇,吟詠志游,留下詩文160多篇。而且在天目山拍攝的電影電視劇風光片記錄片已經有60餘部。如果說金華橫店是一座人為建造的影視城,那麼天目山就是一座天然的綠色生態影視基地。

天目山鎮圍繞打造生態經濟特色鎮的戰略目標,做深做透生態文章,推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天目山鎮以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為總抓手,積極開展天目流域治理、綠化、生態公益林保護等工作,加大山林植被和名樹名木的保護力度,切實提高環境空氣質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創建取得成功,成為前臨安市首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之一。全鎮累計斥資數千萬元,積極實施自來水村村通、污水戶戶納管、垃圾集中處理及鎮村綠化、亮化、美化等工程。以村莊整治為重點,着力優化村容村貌;以「清潔鄉村」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村面源治理。還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完成了對畜業產業的污染綜合整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程示範點建設,農藥化肥施用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使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還在各村相繼開展有動力和微動力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進一步鞏固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天目山鎮是一個新成立的鎮,原來的藻溪鎮和西天目鄉合併,成立天目山鎮。全鎮地域面積241.8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408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組,總人口36137人(2017年)。[2]

自然資源

主要特產

天目鮮竹筍、天目茶葉、天目筍乾。

在繼續保持傳統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效益農業項目的開發和扶持,着力培育天目藥材、天目花卉、天目香薯和天目水果等特色農業項目,大力推進雷竹、香榧、青豆、天目本雞等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拓展楊桐、中藥材等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以農、林、漁業休閒觀光為主的「大農業」休閒產業,推動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

旅遊產業

境內有西天目山(禪源寺、天目書院、開山老殿、大樹王、仙人頂)、中天目山(普照講寺)、南天目山(千佛寺、太極洞、玉皇坪、"流光萬古"摩崖石刻、寶劍山)、天目石谷等旅遊景點及桂芳古橋、緒香井、知青梅、杭徽古道舊址、蘇東坡作"於潛女"原創地舊址等鄉村景點。

天目山鎮緊緊依託天目山景區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農家樂、拓展基地等延伸旅遊產品。如今,天目山鎮共有7個村開有農家樂,村民人口加起來還不到3000人,而接待床位已逾萬張。2010年上半年,天目山鎮農家樂累計接待遊客14萬。此外,「金沙灣野外拓展基地」、「竹海休閒度假山莊」等一批休閒度假勝地也使遊人流連忘返。[3]

經濟概況

工業

天目山鎮工業經濟持續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初步形成以紡織印染、製造、電纜料、造紙化工、農產品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至2011年,全鎮實現工業銷售產值37億元,500萬元銷售產值以上企業39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2家,實現銷售產值10.03億元,自營出口1263萬美元;上億企業2家。

農業

竹筍、茶葉、糧食是天目山鎮的重要農業傳統產業,其中竹筍可算是本鎮當家產業,全鎮共有竹筍種植面積6.7萬多畝,是村民收入的一大來源。糧食生產也是天目山鎮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全鎮共有2個省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分別坐落在九里、對石兩村,規劃面積2400餘畝。在保證傳統農業產業發展勢頭的同時,天目山鎮農村新的涉農產業發展趨勢也不容小窺

畜牧業後勁足,養殖範圍主要在藻溪片各村,養殖種類有生豬、湖羊、兔子、雞等。2014年,肇村村1500頭智能化母豬繁育基地破土動工,鴻基兔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60餘戶,其二級種兔場也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出欄將達100萬隻,食草性動物存欄量全市第一。

林業經濟爬上山,山核桃、香榧、楊桐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種植範圍主要以嚴家山、頂山、東關等高山自然村為主, 2011年部分農戶山核桃收入已達5萬元,楊桐種植面積已達2800畝,香榧也以每年500餘株在增加。

小番薯、蔬菜、花生、水果等種植產業也從無到有,面積也逐年增加。已逐步成了我鎮農民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繼續保持傳統產業優勢和培育發展新興農業的基礎上,我鎮以農、林、漁業休閒觀光為主的「大農業」休閒旅遊三產業的發展也十分迅猛,2014年全鎮共有200多家「農家樂」經營戶,主要集中在天目山周邊的告嶺、西遊、九獅、天目、武山、月亮橋、一都等村。[4] /t20151218_3031234.shtml

地理環境

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位於浙江杭州市臨安區西北部,主峰海拔1506米,為浙西諸山之主。距杭州74公里,車程1小時,距臨安城區32公里,車程半小時,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車程1個半小時。交通便捷,進出性條件好,現有杭徽老公路與杭徽高速公路直達。處在西湖與黃山兩個國際旅遊勝地之間,距黃山2小時車程。

天目山地質古老,地貌獨特,地形複雜,被稱為「華東地區古冰川遺址之典型」。有4溪、5潭、6洞、7澗、8台、9池、12岩、27石、28峰。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峽谷眾多,谷幽泉清,茂林蔽日,奇花遍地,歷來是風景旅遊名勝地,素有"江南奇山"之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該區域動植物的遺存和植被的完整保護,成為一大奇蹟,是我國中亞熱帶林區高等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天目山的地理環境和森林效應,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溫度仙人頂8.8攝氏度,山鹿14.8攝氏度。茫茫林海,清靜幽雅,夏天特別涼,冬季無嚴寒。豐富的植物資源及優越的自然環境,給各種動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人類的休閒、度假、旅遊等創造了一個極好的環境。而且這裡的森林中瀰漫着多種對神經衰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有明顯緩解作用的氣態物質。2005年,浙江林學院旅遊學院的科研人員通過測量發現,天目山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36000個/cm3,刷新了全國紀錄。2009年,天目山被列入「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榜」,並且名列第四。同年,與台灣阿里山締結為姐妹山。由於自然環境獨特,生物資源豐富,地理區位明顯,區內環境幽靜,大氣清純,水質優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多樣,加上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成為科學研究、觀光旅遊、休養避暑、宗教佛事的理想處所。[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