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區
天橋區Tianqiao District,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市中心四區之一,位於濟南市中北部。東與濟南市歷城區、濟南市濟陽區相鄰,西與濟南市槐蔭區相鄰,北與濟南市濟陽區、齊河縣相鄰,南與濟南市市中區、濟南市歷下區、濟南市槐蔭區相鄰。 全區總面積258.97平方千米;轄15個街道,142個社區,120個行政村。 1955 年 9 月 8 日,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調整濟南市區劃並變更區名,第四區改稱為天橋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9.5億元,增長7.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6.5億元,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2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1%。
2018年10月,天橋區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1]2019年7月,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9年7月,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橋區地處濟南市區北部,跨黃河兩岸,東與歷城區毗連,東南與歷下區為鄰,南與市中區相連,西南與槐蔭區接壤,西北與德州市齊河縣交界,東北與濟陽縣相鄰。區境介於東經116°47′54″—117°04′47″,北緯36°39′50″—36°51′44″之間;東西最大距離19.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2.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58.97平方公里。
地質
天橋區地處華北地層區魯西地層分區,區境以南由太古界泰山群變質岩系組成基底,蓋層總體北傾,傾角5°—12°,由南往北依次展布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岩層一般為單斜產狀,褶皺不顯,斷裂發育,至山前逐漸隱伏於第四系之下。各地層自南向北由老到新依次排列。各地質時代地層發育齊全,在中生代岩漿活動、新生代造山運動以及第四紀以來的外營力水流剝蝕、風化、搬運、堆積等作用下形成現在的基本形態。
境內出露地層較少,僅有中生界和新生界。中生界岩漿岩系(白堊系)分布面積廣,厚30—100米,大部埋於地下,被第四系鬆散沉積層覆蓋,有部分出露於地表,形成鵲山、藥山等山峰;岩漿岩為中生代侵入岩,其中閃長岩分布在轄區東部、南部,未出露,輝長岩分布在城區西北部。新生界沉積岩土系(第四系)不整合於基岩上,廣布于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沿岸平原,厚度變化大,黃河兩岸厚300米,往南逐漸變薄,大部分覆蓋於白堊系岩漿岩上;山前殘積和沖洪積、洪積地層分布在膠濟鐵路以南,河流沖積層和湖相沉積層分布在膠濟鐵路和黃河兩岸平原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區境南部屬魯西隆起區,北部為濟陽凹陷區,為泰山單斜構造。北臨齊(河)—廣(饒)大斷裂,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古生代沉積的水平岩層傾斜和斷裂,千佛山斷裂通過境內。
地形
天橋區地處泰山山脈北麓,地勢南、西兩面略高,北、東兩面稍低,海拔在21—120.8米之間。南部為以石灰岩為主的山地丘陵區,北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和有典型黃泛微地貌的黃河沖積平原區。
平原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域,海拔24米以上,地勢南高北低;由於岩漿岩的侵入和地表徑流的沖刷,局部地帶由東至西地形呈波狀起伏。
河流沖積平原分布在黃河兩岸。黃河與小清河之間海拔低於24米,最低處約21米,是濟南市區最低洼地帶,雨季排泄不暢,易澇;地面一般由南向北傾斜;但濼口一帶略高,西北高,東南低。黃河以北地區標高23—27米,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自然坡降約1/6000;歷史上受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沖積作用的影響,地貌主要為緩平坡地、淺平窪地、決口扇形地,有局部低洼地帶。黃河、小清河沿岸曾分布着眾多的淺平窪地,大多被近年引黃泥沙淤高填平,成為建設用地和旱作良田。
山丘
城區北部由於燕山期岩漿岩的侵入體局部突出地面,形成獨有的星點形小園山地貌。境內有14座山丘,黃河以北有鵲山、梅花山、南小山;黃河以南有藥山、粟山、北馬鞍山、金牛山、無影山、黃岡、標山、鳳凰山、紫荊山、黃台山、狗屎山。除黃台山為石灰岩變質的大理石外,其餘均為輝長岩(俗稱黑砂石),質地堅硬不透水,有光澤。
氣候
天橋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暖,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14.8℃,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為7月。年均降水總量693.4毫米,冬、春季降水較少,夏、秋季降水頗多,7月降水較集中,屬水分不足的半濕潤氣候區。年均日照總時數2347.1小時,≥10℃積溫4907.8℃。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南風或偏南風,春、秋季風向多變;全年以4月份風速最大且最多,平均最大風速在18—28.1米/秒之間。
水文
地表水
天橋區境內河流主要分屬於黃河、海河、小清河三大流域。地表水徑流中,黃河水系占53.7%,小清河水系占46.3%。大氣降水是河川徑流最主要補給來源,年平均徑流量0.33億立方米,徑流深127.43毫米。南部城區年徑流係數為0.2—0.3,北部平原區為0.1。徑流季節變化明顯,全年75%—85%徑流量集中在6—9月。
黃河流經天橋區北部,右(南)岸上起藥山街道新徐社區,下至濼口街道趙莊社區;左(北)岸上起桑梓店街道西秦村,下至大橋街道高韓吉家村。境內長25.2公里;自西而東高程漸低,縱比降萬分之一;河面平均寬1.5公里,河槽狹窄,屬典型的彎曲型窄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175.0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54.5立方米/秒;河水水質較好,礦化度低,硬度不高;含沙量14.4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2.47億噸,為世界河流之冠。槽灘泥沙淤積嚴重,河床逐年抬高,主河槽年均淤厚約0.05米,灘地年均抬高約0.1米,堤頂高出地面10餘米,成為「地上懸河」。沿黃設堤防30.2公里,險工5處,控導工程2處,涵閘8處。4月上旬和中旬有桃汛,7月—10月有伏汛、秋汛,12月至次年2月時有凌汛。非汛期主河槽水深3—5米,汛期平槽水深一般5—10米。河道內有新徐莊、大魯莊、趙莊、鵲山、丁口、八里6處灘區,總面積13.54平方公里。
小清河境內長12.15公里,主河道寬50—6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69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1.69立方米/秒,是濟南市區主要排水河道。支流呈不規則羽狀分布,南側有工商河、前(後)引河、生產渠、柳行河、柳行河西支邊溝、北護城河、西圩子壕、東濼河、西濼河、興濟河、三角線溝、萬盛大溝、萬盛大溝無影山支溝、邊莊溝等15條河道,北側有濼林溝、徐李溝、藥濼河、虹吸乾渠、北太平河南支、北太平河北支、山化溝等7條河道。
大寺河和齊濟河屬海河流域徒駭河水系,具有排、灌雙重功能。大寺河南起鵲山水庫,向北穿越大橋街道,在張公店村東北出境,境內長12.3公里,流域面積111.17平方公里,有大王廟東乾溝、魏梁支溝、青銀高速公路溝3條較大支流。齊濟河南起桑梓店街道朱河圈村,貫穿桑梓店街道,在石門孫村出境,境內長11.4公里,流域面積64.6平方公里。
鵲山水庫位於黃河北岸,建於1999年,為引黃調蓄水庫,儲水面積6.07平方公里,總庫容4600萬立方米,設計蓄水位30.4米。鵲山龍湖位於黃河北展區內,始建於2005年,面積1.33平方公里。金牛湖位於濟南動物園內,面積2.2萬平方米,水深2.5—3米。
地下水
區內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和碳酸鹽岩裂隙岩溶水。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賦存於砂礫石層中及砂礫石類黏性土中,主要分布於北部黃河沖積平原和城區山前沖洪積平原地帶,相對貧水,水化學類型較為複雜,具雙層或多層結構,礦化度1—2克/升,屬微鹹水、弱鹼性水、微硬水或硬水。碳酸鹽岩裂隙岩溶水水量富集,主要分布於轄區南部,為岩溶水徑流排泄區,地下水具有承壓性質,水位埋藏淺,地下水上升常形成泉,單井出水量1000~5000立方米/日,屬重碳酸鹽水、弱鹼性水、軟水或微硬水,為區內主要含水層,具有供水意義。五龍潭泉群位於濼源橋以北,護城河西側,有泉池29處;平均涌量3.29萬立方米/日(1959—1977年),流量在濟南四大泉群中位居第三;主泉眼溢水標高25.80米,流量440—608升/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天橋區分為黃河以南市區和黃河以北引黃灌區兩個水資源分區。南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北部地區富水性微弱。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524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37.6萬立方米,地下水986.4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4228.1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37.6萬立方米,地下水690.5萬立方米。水資源主要是降水及黃河、小清河側滲補給的天然水。黃河水是農業灌溉和城鄉飲用水的主要水源,鵲山水庫總庫容460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3930萬立方米,主供天橋區生產、生活和東郊地區工業用水,占濟南市總供水量40%。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後,長江水成為第二大客水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天橋區土地資源總面積258.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802.42公頃,園地面積92.79公頃,林地面積1856.53公頃,草地面積157.9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8978.6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268.3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870.08公頃,其他用地面積270.21公頃。
礦產資源
天橋區主要礦產資源有砂、石、黃河淤泥及地熱、煤。黑砂石,又名「濟南青」,堅硬色黑,研磨後有美麗光澤,是堅固名貴的裝飾材料,主要分布於北部孤山丘中。青砂儲量豐富,是重要的建築材料,主要分布於無影山、黃崗嶺一帶。黃河淤泥分布於黃河河道兩側,是燒磚用的重要材料,可有效減少耕地資源的開採。地熱是區內的清潔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適用於旅遊開發、療養、養殖、娛樂休閒。煤炭分布於黃河以北的桑梓店、大橋地區,與濟陽煤礦分布區一起形成濟北煤田,總儲量12億噸,為特大型煤礦。
人口
1958年,天橋區人口202792人,1973年增長到25萬人,1984年突破30萬人,1990年達到35萬人, [22] 1999年人口390245人,人口密度5323人/平方公里。2000年劃入大橋鎮、桑梓店鎮、靳家鄉後,人口增加8萬人,達到472178人(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數據為570296人)。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天橋區總人口688415人,其中男性347853人,女性340562人,性別比102.14人;0—14歲82852人,占總人口的12.04%,15—64歲547424人,占79.52%,65歲及以上58139人,占8.45%,人口年齡中位數35.25 歲;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占97.1%,少數民族中,回族17336人,滿族1023人。
截至2017年末,天橋區常住人口52.06萬人。
歷史文化
文物遺蹟
天橋區有古墓葬10座、古建築20個、碑刻18個、古遺址1處、革命紀念地8個、近現代重要建築18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鵲山西麓;墓前存青灰石墓碑一通、鐘鼓石一塊;墓碑高158厘米,寬50厘米,碑文為楷書,上橫列「萬古不朽」,中豎列「春秋盧醫扁鵲墓」。
張養浩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園柳雲社區,墓為土築,封土高1.9米,墓前有石供桌;另有張養浩親屬墓葬4座,元代四柱三門石牌坊一座,元代石雕雄獅一對、龜趺一尊,明清碑刻4通,太湖石一塊。
中共山東省委秘書處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流水街,是一座前後兩進舊式樓、平房混合建築;舊址東面臨街,青磚小瓦,上下各3間,樓下為兩間店鋪及門房;磚築牆基,牆為石砌,一脊兩坡,頂施灰瓦,面積50餘平方米;前院東樓即中共山東早期省委機關秘書處所在地,1922~1927年中共山東地方組織均在這裡設秘書處。
新華院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堤口路67號,是日本陸軍總部參謀部直接管轄的殘害、關押中國戰俘的集中營。原占地面積25公頃,由東、西兩個大院組成,今僅存有一組建築物,為單層平房,磚木結構,清水磚牆,紅瓦雙坡屋頂,前檐設有外柱廊,紅色木柱,叉形支撐。
毛主席視察北園公社紀念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明湖小學內,過去是歷城縣北園農業生產合作社水屯村農田,1958年8月9日毛澤東到此視察;建有花崗石毛澤東塑像及刻有毛澤東手書「公社好」五個鎦金大字的長20米、高7米花崗石坊和幸福槐。
非物質文化遺產
侯氏社火臉譜:起源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創始人歷城侯學林。臉譜構圖誇張、造型粗獷、色彩濃烈、特點明顯,受到社火表演者推崇,有「臉譜侯」之說。
四蟹燈:流傳於堤口莊、濼口、北園及大明湖一帶的燈彩道具舞蹈,有200餘年歷史;「四蟹」指魚、蚌、蝦、鱉四種水生動物,演員在表演中穿戴對應動物的燈具戲耍起舞;舞者皆為習武的男性,全舞共分八段,以打漁佬捕魚不得為主線。
貓蝶富貴:流傳於北坦一帶的燈彩道具舞,有200餘年歷史;表演者分別扮演花瓶、蝴蝶、老鼠、貓,主要情節為貓捕獲破壞花朵的老鼠,貓與蝴蝶嬉戲。
洛口醋:起源於清代,建國後實現工業化生產,色澤呈琥珀色,酸味柔和,並有甜口,無異味,具有食醋特有的酯香味,液態澄清並亮澤;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
甜沫唐:創立於1981年,傳承自原「李家甜沫」;「甜沫唐」用料講究,味道正宗,特色是靠姜提味;被認定為首批濟南民間風味小吃。
「葡萄軟月」月餅:誕生於清末鄒縣,加有葡萄等輔料,具有松、酥、嫩、滑的特點,軟而不韌、酥而不脆,軟中有滑,滑而不膩。
郝友友烙畫:郝友友對傳統烙畫藝術進行系統的挖掘整理,工具使用最接近傳統「油燈烙」的普通電烙鐵,選用木板等傳統材質,採用勾、勒、點、染、擦、白描等傳統技法創作烙畫。為濟南市級非遺項目。
匯極拳:首創於明末清初,將內家、外家多種拳種的精華匯集創編而成,形似外家,實為內家;拳法分為大拳、小拳,以抖、寸、崩、纏、墜、松、轉、彈為主要發勁特點,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器械有長、短、軟、雙各類20餘種。
此外,天橋區還有秦瓊府傳說、金牛傳說、黃崗傳說等民間文學類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