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天地之氣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錄

名詞解釋

天地所蘊含的氣。「氣」是構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基本材料,充盈流動於天地之間。「天地之氣」沒有具體的形狀,但有陰陽兩種相反的屬性。「天之氣」屬陽,「地之氣」屬陰。「天地之氣」的運行遵循着陰陽變化的法則。「天地之氣」的交互作用推動着晝夜寒暑、風雨雷電的天象變化,也決定了萬物的生成與變化。

引例1

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天地之氣,聚合而為一,區別而為陰陽,分判為春夏秋冬四時,排列為金木水火土五行。)

引例2

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 (《淮南子·泛論訓》) (天地之氣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調和。調和,就是陰陽協調,日夜分判,而生成萬物。)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