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天仙子 |
中文学名:茛菪 拉丁学名:Unprocessed Semen Hyoscyami 别称:天仙子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茄目 科:茄科 属:天仙子属 |
天仙子(学名:Hyoscyamus niger L.)是茄科、天仙子属植物。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全体被粘性腺毛。根较粗壮。一年生的茎极短,茎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钝或渐尖。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长卵圆状,长约1.5厘米,直径约1.2厘米。种子近圆盘形,直径约1毫米,淡黄棕色。夏季开花、结果。
分布于蒙古、俄罗斯、欧洲、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
天仙子茎叶繁茂,群花期长达2个月,可广泛种栽于公园、公路两侧,布置花坛外轮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亦可作为绿化带呈块状播种。其叶、根、花、种子入药,具镇痛解痉之功效;主治胃肠痉挛、胃腹作痛、神经痛、咳嗽、哮喘、癫狂,外用治痈肿疗疮、龋齿作痛。
目录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全体被粘性腺毛。根较粗壮,肉质而后变纤维质,直径约2-3厘米。一年生的茎极短,自根茎发出莲座状叶丛,卵状披针形或长矩圆形,长可达30厘米,宽达10厘米,顶端锐尖,边缘有粗牙齿或羽状浅裂,主脉扁宽,侧脉5-6条直达裂片顶端,有宽而扁平的翼状叶柄,基部半抱根茎;第二年春茎伸长而分枝,下部渐木质化,茎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钝或渐尖,无叶柄而基部半抱茎或宽楔形,边缘羽状浅裂或深裂,向茎顶端的叶成浅波状,裂片多为三角形,顶端钝或锐尖,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生有柔毛,长4-10厘米,宽2-6厘米。
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通常偏向一侧,近无梗或仅有极短的花梗。花萼筒状钟形,生细腺毛和长柔毛,长1-1.5厘米,5浅裂,裂片大小稍不等,花后增大成坛状,基部圆形,长2-2.5厘米,直径1-1.5厘米,有10条纵肋,裂片开张,顶端针刺状;花冠钟状,长约为花萼的一倍,黄色而脉纹紫堇色;雄蕊稍伸出花冠;子房直径约3毫米。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长卵圆状,长约1.5厘米,直径约1.2厘米。种子近圆盘形,直径约1毫米,淡黄棕色。夏季开花、结果。
生长环境
常生于山坡、路旁、住宅区及河岸沙地。 中国长白山区生长于山路旁、杂草地或撂荒地等。天仙子适应性强,当年苗耐寒、喜光、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分布范围:分布于蒙古、俄罗斯、欧洲、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华东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培植方法
整地作畦:于头年秋季深翻土地,结合翻地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0000-45000千克,翌年春季精细整地,做成长5米、宽1米、高20厘米的畦。结合做畦,按说明施人咬喃丹和五氯硝基苯或敌克松。
播种方法:用种子繁殖,种子于第2年秋季采收,千粒重0.6克。晒干贮藏于纸袋或布袋内,放置通风处自然贮藏。翌春在做好的畦上点播或撤播。
点播:中国长白山区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种子用0.2%高锰酸钾液浸泡2小时,然后放入60℃清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晾干至7-8成干,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开穴,穴深3-5厘米,每穴播种5-10粒,覆盖薄细土,稍镇压。土壤偏干用壶少量喷水,忌大水漫灌。
行播:按点播要求处理种子,畦面按行距30厘米开沟,沟深5厘米,将种子1:5比例拌入细沙,每行播种30-50粒,覆盖薄细土,稍镇压。土壤偏干按点播法处理。
田间管理:苗高达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若以采叶药用为主,株距9厘米。采种为主,株距20厘米,观赏为主,每穴留3-5株。头年第1次施肥以施氮肥为主,时间为间苗后5天追肥,第2次在7-8月份以叶面肥为主,用“富尔655”或“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按说明使用。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
第2年5月初展叶后每公顷追施含氮磷二元复合肥120千克(氮:磷为1:1),浇灌使用,此次施肥以拔节为目的;6月上甸追施三元复合肥180千克(氮:磷:钾为14:9:20),浇灌使用,此次施肥以促进植株座蕾开花,植株强壮,抗倒伏;7-8月每10天喷一次叶面肥“富尔655”。由于天仙喜肥,叶面肥使用可按说明加大剂量25-30%。7月初,畦面需培土固床,否则倒伏,也可每畦四周立桩,用绳四周围起。
采收:第2年6-7月份采叶、嫩茎及花分别晒至八成千,置阴凉处晾干备用。9月份种子成熟,割取全草。取根晒干。搓干种子,晒干即为“天仙子”。
主要价值
观赏:天仙子茎叶繁茂,群花期长达2个月,铜铃状的花朵微微垂头,可广泛种栽于公园、公路两侧,布置花坛外轮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亦可作为绿化带呈块状播种。
药用:其叶、根、花、种子入药,中药名为“天仙子”;性昧苦、温,有大毒;具镇痛解痉之功效。主治胃肠痉挛、胃腹作痛、神经痛、咳嗽、哮喘、癫狂,外用治痈肿疗疮、龋齿作痛。[1]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
2、《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3、《药性论》:“热炒止冷痢。主齿痛,虫牙孔,子咬之虫出。焦炒碾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安心定志,聪明耳目,除邪逐风。”
5、《日华子》:“烧熏虫牙及洗阴汗。”
6、《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神药。”
7、《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喘息、胃痛、神经痛,用于剧烈咳嗽、百日咳、胃痉挛痛、三叉神经痛、呕吐、舞蹈病等。外用可治痔疾。”
[2]
参考来源
- ↑ 天仙子-天仙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查询, 2020-01-03
- ↑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