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神話劇(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紹興E網 的圖片

天下第一橋》又名《洛陽橋》,神話劇,該劇1940年由竺苗芬首演於寧波

目錄

劇目介紹

越劇《天下第一橋》根據明代傳奇劇本《洛陽橋記》改編。寫北宋蔡襄母過泉州洛陽渡,遇風浪險遭溺死。蔡襄中狀元後為泉州太守,奉母命修築洛陽橋。建橋之日柱樑難下,魯班幫助造橋,欲派人下海,向龍宮投文。適有公役名夏德海,姓名與「下得海」諧音,誤向承應,強被差遣,德海望海水大懼,至一店中痛飲後醉臥海灘,為夜叉帶去,面見龍王。龍王於文書上批一「醋」字,交來人帶回,蔡襄見後暗悉龍王指點,定於二十一日酉時破土建柱,橋樁果然入土。大橋落成,不意為豬婆龍所忌,欲興浪毀之。幸觀音大士施法術,擒拿豬婆龍,洛陽橋始告無恙。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天下第一橋 相關視頻

越劇群星大聯唱,真的很好聽,連着聽了5遍!
中國戲曲文化周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