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南,燕山山脈努魯爾虎山中東部,總面積57096公頃。保護區於2001年6月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多種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西遼河水源涵養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級 別 國家級

所在地 內蒙古赤峰市

所在山脈 燕山山脈

總面積 57096公頃

設立時間 2001年6月

保護對象 保護草原、森林多種生態系統等

類 型 丘陵山地綜合性

目錄

位置

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與遼寧省交界處,屬敖漢旗東南部,燕山山脈努魯爾虎山中東部,北部和西北部與中國科爾沁沙地相臨,地理坐標為東經120°00′00″-121°31′36″,北緯42°00′00″-42°14′14″。

地質地貌

保護區山體呈現東北—西南走向,是中生代燕山期造山運動塑造而成,地貌屬於低山丘陵區,東西兩面高、中間低,保護區西部海拔高度800-1255米,東部海拔高度為700-1074米,中部海拔高度590-900米,山頂多為光頂狀,局部出現渾圓狀或平台狀,山脊線呈現南北向分布,山鞍與山頂區分明顯,山坡平直多凸坡,坡度20-30度,局部陡坡60-80度,山體西側溝壑發育,並連成樹枝狀,斷面呈V型,壑底和壑坡多被5-10米的第四系沉積物所覆蓋,山體主要由第三系玄武岩、上侏羅系熔岩及燕山期-印支期花崗岩組成。

氣候

保護區屬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寒冷,降雪量少,春季乾旱,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炎熱,降雨量集中,秋季氣溫下降快,霜凍來臨早。年總輻射量為6000mi/㎡,年日照數為2800小時,植物生長期(4-9月)日照時數在1470-1680小時之間。保護區年平均氣溫在4.9-7.5°C之間,七月份最熱,初霜期在9月底,終霜期在4月底到5月初,無霜期為140-145天,≥10°C的積溫為3200°C。大氣降水是保護區的主要水分來源。冬春兩季雨雪少,春旱較嚴重,年降水量400-450mm,降水量的70%集中在夏季,年蒸發量為2200mm,濕潤度為0.6-1.0。保護區盛行西北風,多年平均風速為4.7米/秒,一年之中以春季大風最多,≥8級大風日數約20-30天,夏季風速最小,冬季又大於秋季。

水文

保護區境內分布有西遼河一級支流叫來河及其支流,年涵養水源約1.4億立方米。境內叫來河中段有一座水庫,興利庫容928萬立方米(正常高水位),總庫容9171萬立方米[1]

植被

保護區是東北、華北、內蒙三區植物交匯處,是溫帶夏綠闊葉林與草原交接過渡帶。保護區有5個植被類型,14個群系,主要有草原、森林、灌叢植被、半灌叢植被、草甸植被。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86799.4公頃,其中十八盤核心區面積為828.18公頃,四道營子大山核心區3410.23公頃,緩衝區面積為7763.4公頃,實驗區面積為74797.6公頃。

重點對象

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等多樣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水源涵養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2]

生態系統

截至2013年,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有鳥類16目41科142種,其中國際受脅鳥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金雕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鳶、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等21種;有哺乳動物6目13科29種,其中黃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昆蟲7目30科158種。野生植物有維管束植物82科301屬592種,分別占內蒙古自治區科的59%,屬的44.5%,種的25.4%;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種、藥用植物37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藥用植物7種,並保存有小葉朴、大果榆、胡桃楸等為群種的古老殘遺植物群落。保護區有毛櫻桃、興安杜鵑、迎紅杜鵑、桃葉衛矛、丁香等可開發利用的觀賞植物資源117種,保護區是北方園林綠化樹種重要的天然分布地。

視頻

冬日裡的大黑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