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草
大黃草 |
中文學名:大黃草 拉丁學名:Monotropa uniflora L. 別稱:大紅草、白葉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
大黃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長圓葉艾納香BlumeaoblongifoliaKitam.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急性支氣管炎,腸炎,痢疾,急性腎炎,尿路感染,多發性癤腫。[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紡錘狀。莖分枝,具條棱,上部被較密長的毛,節間長2-4cm。基部葉常小於中部葉;中部葉長圓形或狹橢圓狀長圓形,長9-14cm,寬3.5-5.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楔狀漸狹,近無柄,邊緣狹反卷並有硬重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稀疏長柔毛;中脈兩面凸起,側脈5-7對;上部葉漸小,無柄,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5.5cm,寬1-1.5cm,邊緣具尖齒或角狀疏齒,稀全緣。頭狀花序多數,排成頂生開展的疏圓錐花序;花序柄長達2cm,被密長柔毛;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約4層,綠色,外層線狀披針形,背面被密長柔毛,中、內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背面被柔毛;花托蜂窩狀,被白色粗毛;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檐狀3-4齒裂;兩性花較少數,花冠管狀,檐部5裂,被白色疏毛和密腺體。瘦果圓柱形,被疏白色粗毛,具條棱;冠毛白色,糙毛狀。花期8月至翌年4月。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田邊、草地或山谷溪流邊。
藥用價值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
急性支氣管炎,腸炎,痢疾,急性腎炎,尿路感染,多發性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鹼、黃酮、酚性物質、甾醇。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微辛、性涼。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能。用於急性氣管炎,痢疾,腸炎,急性腎炎,尿路感染、癤腫,外傷腫痛。」
相關配伍
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大黃草、香青、地膽草各15-30g。水煎服。
2、治痢疾,腸炎:大黃草、鳳尾草、爵床、苦參各15-30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急性腎炎:大黃草30g,或配白茅根30g;血壓偏高加益母草24g(或茺蔚子12g);身體虛弱加桂圓肉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10d為1療程。服藥期間禁食鮮魚、蝦類、肥豬肉及刺激性食物,但可吃少量鹹菜、霉豆腐、鹹鴨蛋等。治癒後禁食蝦皮1年。
4、治瘡癤:大黃草鮮葉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多發性癤腫,或伴發熱者,用本品30-60g,水煎服。(3-4方出自《浙南本草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