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穴
位置
大鐘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跟腱附着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平太溪下0.5寸,當跟腱附着部的內側凹陷處取穴。穴區內有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和大隱靜脈屬支,深層前方有脛神經干和脛後動脈干經過。即:坐位或仰臥位,內踝後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後,跟腱附着部內側凹陷中,按壓有酸脹感,即為大鐘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支分布。皮下組織疏鬆,其內的淺靜脈向前注入大隱靜脈,跟腱前及兩側 脂肪組織較多。在跟腱前,有脛後動、靜脈和脛神經。針經皮膚,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刺入跟腱和脛神經干之間,或刺於神經幹上,神經的前方即是與該神經伴行 的脛後動脈和靜脈。 [1]
名解
1,大鐘。大,巨大也。鍾,古指編鐘,為一種樂器,其聲混厚洪亮。大鐘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如瀑布從高處落下。本穴物質為太溪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從高處流落低處,如瀑布落下一般,聲如洪鐘,故名大鐘。太鍾名意與大鐘同。 2,腎經絡穴。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是經水由高處落入低處,經水落下時散發出大量的水濕氣體,水濕氣體吸熱後飄散於穴外,本穴有聯絡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腎經絡穴。
主治病症
神經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尿瀦留,淋病;哮喘、咽痛、咳血、足跟痛、便秘、口腔炎,食道狹窄、瘧疾等。
穴位配伍
1, 配行間穴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 2,配魚際穴治虛火上炎之咽痛。 3,配太溪穴、神門穴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 4,配然谷、心俞治咳唾血,。 5,配大包治喉鳴。 6,配中極、三陰交,有清熱益腎的作用,主治尿閉。
操作方法
1,按揉大鐘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處6秒鐘,然後慢慢鬆開,如此反覆按壓。 2,艾條灸5—10分鐘,大鐘穴,艾炷灸3—5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