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奔前方(陳吳森)
作品欣賞
大車奔前方
廣東省雷州市的東洋,那是一個鑲嵌在我靈魂深處的地方,無論身在哪裡,每當我的心緒寧靜的時候,耳邊就響起《我的祖國》那雄厚寬廣的旋律,縈繞起郭蘭英老師林籟泉韻般抒情的歌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仿佛那是為我家鄉的母親河譜寫的歌曲,為我的家鄉吟唱的旋律。我常常在靈魂里,睡夢中,或者恍惚之間,駕駛着自己情感的寶馬,在她寬闊的胸膛上奔馳。
又逢稻熟季節,並且新購了小車,我無法抑制自己激情的奔放,迎着朝陽掛擋便駛向了心靈的聖地。
小車在規範化的田間公路馳驅,視野一展無遺,路邊的溝渠已經排乾,沒有流水的歡歌,卻有24萬畝的無邊稻海,行駛的座駕之於稻海的汪洋,仿佛一葉小舟隨波蕩漾,微風翻起陣陣的金浪迎面撲來,心靈深處深切地感受到它們搖曳的腰身,颯颯沙沙的樂段,新冠的瘟疫仍然在西方世界裡瘋狂肆虐,這裡的大地卻已經唱響了豐收的凱歌。我打開車窗舒展胸臆,吸吮那豐收田野里的空氣,一絲絲,一縷縷,把我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稻香的氤氳里,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小車一路疾馳,土角、北營、南田、新來、北家等村掠眼而過,1970年代以前墳包式的茅草房早已不見蹤影,一眼望去,全是裝飾精美的小樓,把鄉村小舍全都建成了水泥鋼筋的森林。整潔的村巷綠樹掩映,村前的池塘不再是自然的水窪,而是雕欄圍砌起來的水泊。種藕的芙蓉盡碧,荷花綻放。養魚的鯉跳龍門,白鵝戲翅。
路邊的田野正在收割。收割機駛過,成片的稻叢被吸入機內脫粒,吐出一片片的稻草,整齊地排放到空地上,人們跟在收割機的後邊,扛起一袋袋的穀子,搬到停在路邊的汽車裡,前來收糧的老闆們忙不迭地將一摞摞嶄新的人民幣交到農民們的手中。如今的水稻種植,我們再也無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意,收割再也領略不到全民出動搶收戰役的豪邁。種田的人們不用納糧,除了收穫豐收的果實,還可以得到國家的財政補貼,而曬乾的稻草編織草排等副產品,還可以賺取一筆不菲的收入,令人慨嘆如今當個小職員還真的比不上農民老大哥們的日子過得舒心爽意。
我把車子拐進泮洋村,打算去看望一位老同學的家人。
入村的大路勾起我心酸的回憶:1970年代,我第一次接受同學的邀請來到這個村莊,那時的路啊,晴天淨是泥稜角,走路猶如踩在尖刺上。因而洋田人的腳板,像駱駝適應沙漠一般,生滿厚厚的胝胼,以抵禦硬泥的錐扎。一到雨天,路的表面爛湴,底下卻硬得滑溜溜的,人走路就像溜冰一樣,稍不留神,會跌個「狗吃屎」。所以,洋田人走路總是將每一個腳趾彎起來,形成一雙「耙子」,死死地釘在路上滑行,久而久之,他們全都成了「彎腳趾」。
泮洋是一條小村,三五百人而已,村路已經完全硬底化,沒有了「洋田路」的蹤跡,村巷上三幾家小賣店裡應有盡有的日用品,讓農民們擺脫了城市的依戀。已經收市的村市場, 桌架上雖然空蕩蕩,那多姿的擺設,卻能喚起人們對於鬧市的想象。即便是秋收大忙的日子,老人們還是悠閒地坐在小公園裡的濃蔭樹下下象棋、玩撲克、唱雷州歌,秋收曬場的景致已經成了遠古的記憶。
我比老同學大一歲,因為同姓而稱兄道弟,卻沒想到他英年早逝。兄弟般的情誼令我常常記掛着他的一家。可是打開車門的那一刻,我卻凝住了腳步。即便淒風苦雨,弟媳已經帶着孩子們走向了新生活,進門相見免不了會勾起那些傷心事,我真的不忍心破壞了這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祥和。
於是,我隔着車窗玻璃偷窺了屋內的情景。但見已經滿頭白髮的弟媳正在庭院裡跟小孫子「打噼啪」:噼噼啪,親戚來,快去捉雞宰,你一塊,我一塊,大家樂開懷……我的眼睛濕潤了,心裡說,安息吧兄弟,孩子們都已經長大,過去的苦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小車繞過芙蓉灣駛上南渡河大堤。長龍般的大壩雄峙在南海之濱,澆鑄過多少人的辛酸和淚水,記載過多少歷史的煙雲,才有了今天的崛起。我站在大壩的高處俯視腳下拍岸的驚濤,蔑視它的渺小。眺望出海口,似乎聽到南海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般的喧囂,以及血火硝煙中的狼嚎,心裡頭陡然升騰起強烈的自豪,我們能夠讓自然災害望而卻步,同樣可以讓妖魔鬼怪們的覬覦化成泡影!
一輛接一輛的汽車滿載着新谷從我的身邊呼嘯而過,望着那些掛着外省牌的車背影,心中無由地嘣出一聲自問,這大車哪裡去呢?話音未了,腦海里條件反射地倒映出影《青松嶺》的片頭序幕——
激昂奔放的電影音樂夾雜着瘋狂而清脆的馬蹄嘀嗒聲。
清脆的鞭哨,飄揚的鞭櫻。
社員們駕着馬車,穿過山樑,衝出山坳,在白楊樹夾道的山路上狂奔。
響起蔣大為老師渾厚雄壯和韓溪老師清麗婉轉的獨唱、對唱,以及社員們豪放雄渾的男女聲合唱:
長鞭哎,那個一呀甩吔,叭叭地響哎哎咳依呀,車輪那個飛奔,馬蹄兒忙哎咳喲,立志那個戰惡浪啊,哪怕那風雨狂哎,哎哎咳咳依呀,哎哎咳咳依呀,要問大車哪裡去吔,沿着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哎……
大車疾速地奔向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