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

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

圖片來自taipower

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大觀發電廠二座機組之一,原名為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位在南投縣水里鄉,與明潭發電廠並列為台灣唯二的抽蓄水力發電廠

目前由台電公司管理與維護,因此在官方全銜為台灣電力股份公司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簡稱大觀二廠[1]

目錄

沿革

有鑑於日益劇增的尖峰電力負載,為解決台灣島內供電需求以及有效利用離峰時的剩餘電力,因此台電公司在1973年聘請了來自西德瑞士二國共同擁有的LAMO顧問公司前來台灣,對尖峰電力進行綜合研究與比較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指出,興建明湖發電廠採取抽蓄水力發電,對避免尖峰電力系統之擴張及降低運轉所消耗之成本觀點而言,在技術上及經濟效益上均屬可行,而且也優於其他以火力發電為基礎作為尖峰電力的發電設備,因此台電公司隨即展開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之興建計畫。

1980年,台電公司所提出的構想獲得行政院核准,並於同年12月底正式與承包工程公司簽約開工興建,興建工程至1984年時,計畫四部發電機組中的第一部完成安裝,並在同年10月10日開始第一部機組的試運轉作業。

1985年8月,明湖抽蓄式水力發電廠整體興建工程正式完工,總施工費用約為新台幣300億元,其地下廠房也是當時亞洲地區最大的地下發電廠房。同年9月正式投入營運,而投入商業運轉(商轉)後的明湖抽蓄式水力發電廠隨即併入鄰近的大觀發電廠旗下,由大觀發電廠進行營運與管理事宜,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也因此改名為「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

興建計畫

計畫將上池(日月潭之湖水)作為頭水,在水社附近、日月潭環潭公路東側興建兩座進水口,經由直徑7公尺、兩條長度2,380公尺及2,350公尺的頭水隧道,分別引入水里溪上游山壁內的地下化廠房中進行發電,其中上池與下池(明湖水庫)之間落差(水頭高度)達到309.7公尺,發電後尾水排入至明湖水庫[2]。發電後的開關場及控制大樓則設於水里溪右岸鞍部。

抽蓄水力發電的運作原理,當水輪機正轉時可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反轉時則可將下池的水抽回至上池儲留。在大觀二廠投入營運後,白天發電時,因日月潭的水位下降0.8公尺,明湖水庫的水位上升20公尺,匯流上游水里溪之溪水而形成一座湖泊。

諸元

設施

  • 發電廠房:地下化(地下廠房)。長 127.2公尺、寬 21.2公尺、高 45.5公尺[3]
  • 頭水隧道:兩條。直徑7公尺,長2,380公尺;直徑7公尺,長2,350公尺。
  • 壓力鋼管:長550公尺(內徑因上寬下窄,2.7公尺-7.0公尺),傾度50;長560公尺(內徑因上寬下窄,2.7公尺-7.0公尺),傾度50。
  • 發電機:四部機組。可逆式豎軸法蘭西斯水輪發電機,四部總裝置容量設計為1000MW。用水量每部93.2CMS,四部總合為372.8CMS。

參考文獻

  1. 蕭永盛. 日月潭水庫之興建 (PDF).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電力部.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12) (Chinese (Taiwan)). 
  2. 【抽蓄式水力發電系統】.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9) (Chinese (Taiwan)). 
  3. 明湖抽蓄發電廠 (PDF).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016-0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12)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