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西洋型海岸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大西洋型海岸是中國生態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即橫向海岸。又稱里亞斯型海岸。指海岸線的總方向與地質構造線的走向大致成直交的海岸。以西班牙的里亞斯海岸最為典型。

大西洋型海岸方向與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特別當不同岩性頻繁交替時,岸線呈曲折的鋸齒狀,多岬角、港灣;斜向海岸則常發育不對稱的呈雁狀的曲折岸線。

里亞斯海岸是大西洋型海岸的一種。指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沒與海岸呈直交的谷地而形成的海岸。即由於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沿海谷地與山脈形成與海岸正交的漏斗:淡海灣和島嶼、半島。海岸曲折呈鋸齒狀,以西班牙西北部大西洋岸的里亞斯地區最為典型故名。我國的福建省海岸也屬這一類型。

與海嘯的關係

2011年3月,海嘯襲擊了日本列島的廣闊範圍,但是以岩手縣為中心的三陸海域是里亞斯型海岸(屬沉降海岸),有可能導致災害更為嚴重。氣象廳地震海嘯監視科科長橫山博文指出,里亞斯型海岸的特殊地形有可能使海嘯的巨大能量進一步被放大。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間瀨肇指出:「據推測,衝上陸地的海水量可以與(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時相匹敵。而在三陸海域的那種里亞斯型海岸,有很多外側寬廣而內側狹窄的『三角形海灣』,越向海灣內側,海浪就越容易升高。」他預想,在海灣深處等地點,海嘯也許達到了30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