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紅炮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大紅袍

別稱; 武夷岩茶

主要原料; 茶葉

主要成分 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

主要功效; 提神醒腦,健胃消食,明目益思等

儲藏方法; 陰涼通風

產地; 福建武夷山

所屬類別; 烏龍茶

歷史發展

名稱來歷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茶葉起源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蔣

叔南遊記中有提到武夷山數處有見,如天心岩九龍窠(即有摩崖石大紅袍三個字的一處,傳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處、珠濂洞一處(也有入叫水謙洞),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遊記和調查都沒有交代清楚這幾處大紅袍更具體的地點、屬哪個寺廟茶莊、是否是同一種或同名不同種、茶樹特徵是否一樣以及品質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產制銷》一文中提到馬頭岩的磊石盤陀有大紅袍的,而記錄大紅袍採制全過程的卻是九龍窠大紅袍那3株。1958年陳德華在福建長樂一中時,看到該校美術老師陳禮調到武夷山寫生時畫的九龍窠大紅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從武夷山剪取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種植的也是九龍窠那3株大紅袍。

1964年春,福建茶葉研究所謝慶梓等二入來武夷山時,也是由陳德華陪同前往九龍窠剪取那3株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社口。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陳德華主持武夷名叢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廣工作,對當時的岩茶產區天心大隊(在大隊長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戶進行調查,對有關國營場及有關前輩、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對大紅袍茶樹沒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馬頭岩的磊石、盤陀等處有此樹存在。從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叢茶樹看,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各有其特點,水金龜茶樹是生長在大路旁,白雞冠茶樹本身特獨一無二,嫩葉淡黃色時間長達50天左右。

茶葉歷史

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被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岩壁上的那幾棵。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


民國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6]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時,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贈送他四兩的大紅袍母株茶葉。由於尼克松不知大紅袍母株產量少而極為珍貴,曾私下抱怨毛澤東小氣。周恩來後來為此對尼克松解釋,說:"主席已經將'半壁江山'奉送了。",並把大紅袍由來告知,聞說尼克松聽後對此肅然起敬。

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武夷山九龍窠剪了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繁育作為引種種在品種園內。

1964年春,福建省茶葉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員謝慶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龍窠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葉研究所連續開展對武夷名叢進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並未引起重視。

1985年11月,值參加省茶葉研究所四十周年慶之際,五株大紅袍"秘密"的引回(領導不知情),種在御茶園名叢觀察園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從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名叢觀察園中剪取很多武夷名叢,單叢等夏梢帶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紅袍,標明來自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編號***號85年11月17日種。

1994年,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大紅袍岩茶無性繁殖及加工技術研究》獲福建升科委科學技術成果鑑定通過。

1996年,武夷山市景區管委會開闢了九龍窠大紅袍茶文化旅遊線路。

2001年,"武夷山大紅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達了《關於啟用"武夷山大紅袍"證明商標的通知》。

2006年,以無性繁殖方式使母樹大紅袍的血脈得以延續,使地處武夷山景區的茶廠所產茶葉完好保持了大紅袍母樹的優良性狀和所有品性特徵,武夷山決定對大紅袍母樹實行停采養護。[5]

2007年10月10日,"烏龍之祖 國茶巔峰--- 武夷山絕版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2008年,由張藝謀策劃的大型茶旅互動項目《印象·大紅袍》啟動建設。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紅袍茶葉遭遊資炒作,價格暴漲,每斤達到最高10萬。大紅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價格,讓人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隨着市場的逐步調整,以及大紅袍獨有的地域限制保護,大紅袍價格終於回歸正常。市場的逐步穩定和健康化的同時,不少茶企也隨之發展。

2010年,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創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紅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1年,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創作的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印象大紅袍"專屬茶品牌。這是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的"印象鐵三角"合作執導的中國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的第一個衍生茶類品牌,揭開中國茶葉品牌突圍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

參考文獻

  1. 大紅袍,藥品通,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