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禹斩防风

大禹斩防风,民间故事。[1]

目录

故事内容 


,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禹之子启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大禹治好地上洪水,来到会稽茅山开庆功会。各路治水的领头人陆续前来。到了开会的日子,只缺一个防风氏。


防风氏个子非常高大,曾经和大禹的阿爹一起治过水。因为他们治水只堵截,不疏导,治水失败了。鲧被砍了头,防风氏侥幸留下。后来,防风氏又跟大禹治水,不愿跟随大禹去挖河,说让他带些人仍到山间去筑坝拦洪。大禹心里虽不高兴,还是同意了。


防风氏带了些人在四明山筑坝,把四明山北坡的水全拦了起来。这回他以为大功告成了,就头枕在山巅,脚搁在坝上,呼噜呼噜睡起大觉来。不料转身时脚一蹬,大坝倒了一大截。山洪哗啦啦往下泻,搞得余姚百姓死伤惨重,等到防风氏重新把坝筑好,已是大禹在茅山开会的第二天了。


防风氏懊懊丧丧来见大禹,大禹十分气愤,就问身边执法的人道:“损坝泻洪,毁田伤人,该定何罪?”执法的人答道:“立斩!”大禹点了点头便叫随从把防风氏绑了去杀头。


因为防风氏个子高大,跪在地上,执刑人的刀子还够不着他的项颈。于是大禹就叫人建造了一个刑堂,堂中央设立高台,让防风氏跪在刑台下,执刑的人站在台上,这样手起刀落,才把防风氏的头斩了下来。大禹斩了防风氏。立即带领一行人赶到余姚去挖江,引洪入海。


当地百姓便把防风氏的尸体葬在附近。后来老百姓在治理镜湖时,还掘出过一根七尺长的人骨,据说便是防风氏的脚骨。于是人们在那里建了一座“七尺庙”,纪念防风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参考资料 

  1. 大禹斩防风 儿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