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1]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

目錄

歷史沿革

大相國寺,相傳為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

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唐初,為歙州司馬鄭景住宅。長安元年(701年)慧雲和尚募銀建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敕令改名為相國寺 ,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毀,後重修。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建。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咸平四年(1001年),完工。

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後又遭水患。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兩次進行修繕,並被賜「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資聖資聖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建築全毀。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並復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一些零星修整。

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

1949年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地理環境

大相國寺地處中原腹地,豫東大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建築格局

大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稱布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朝建築,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着黃綠琉璃瓦。殿與月台周圍有白石欄杆相圍。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高聳起,四週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持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乾眼觀世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株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鍾一口,重萬餘斤,有「相國霜鍾」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主要建築

山門

大相國寺的山門,原為清乾隆年所修建,開封解放時,毀於炮火,解放後,政府修建一磚制牌樓做山門。現今殿式山門,為今方丈心廣大和尚發心修建,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所題。

鐘鼓兩樓

大相國寺的鐘鼓兩樓為1992年重新修建。鐘樓中懸掛的銅鐘乃是清乾隆年間的遺物,重達五噸,高2.23米,口徑1.81米,上鑄「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輝 」十六字銘。鐘聲響亮優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擊,聲音清越,響徹全城,素有 「相國霜鍾」的美譽,是為汴京八景之一。

天王殿

大相國寺天王殿,為清代乾隆年間所修,該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頂,門楣殿額也為趙朴初居士所題。

大雄寶殿

天王殿之後,重檐歇山的雄偉建築,乃大相國寺的主殿大雄寶殿,該殿為清代順治年修建,面闊7間,進深5間,高約為13米,其氣勢恢宏,堪為古建築中的瑰寶,被譽為 「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圍及月台俱白石欄杆的望柱上,鏤刻有58個獅子,刻工精巧,形態各異。這大雄寶殿的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世佛,均舉高一丈三尺。東西兩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羅漢。三世佛背後是大型雕塑海島觀音,取材於《華嚴經》善財童子53參的故事,形象地表現出南海觀音普渡眾生的場面。

八角琉璃殿

中軸線上的第三個佛殿叫羅漢殿,八角造型,俗稱「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獨特,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可謂獨一無二。該殿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遊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組成。

羅漢殿中心聳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間一名民間的無名藝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藝術傑作。像高3米多,重約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隻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隻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隻眼,民間俗稱 「千眼千手佛」,為觀音菩薩三十二變相之一。此造像不僅材料珍貴,雕工更是精巧,可謂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國寺鎮寺之寶。

藏經樓

最後一座高大的二層建築是「藏經樓」,藏經樓顧名思義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經典的地方 。大相國寺藏經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占地面積680餘平方米,面闊5間,進深5米,高20餘米。藏經樓明間檐下懸掛篆書匾額,白底黑字,筆力遒勁,相傳為清代書法大家孫星衍遺墨。

大師堂

藏經樓西側是大師堂,即空海大師紀念堂。現堂前立有空海大師銅像落成紀念碑,及一對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內供奉有空海大師銅像及大師生平事跡圖片展覽。大師銅像高2.5米,重3000餘斤,為日本友人贈送。

文化活動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國寺都要舉行元宵燈會。每逢金秋十月,隨着開封市菊花花會的開幕,大相國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祈祝五穀豐登、百業興旺、國家強盛、萬世太平。

參考來源

  1. 開封大相國寺 ,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2-02]
  2. 大相國寺 ,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