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潭原种场

大潭原种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南部,西靠滠水河,南距长江边的武湖街道五通口口岸12公里,沿五通口西行至汉口,北距前川城区7公里,距武汉市中心18公里。

2007年,大潭原种场人口为5416人,面积10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1]

大潭原种场为武汉长江新城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名称: 大潭原种场

地理位置: 黄陂区南部

面 积: 10平方千米

人 口: 5416人

目录

简介

大潭原种场建于1978年,1958年前为黄陂区渔民猎鱼之地,围垦后,划为鲁台区辖管,1968年划归前川街管辖,1978年建场,直属区辖。驻大潭,2007年人口5416人,面积10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大潭、汪大、甲山、新建、伍家港、澄湖、墩子河、四合、七会、新湖。

大潭原种场属滨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海拔21.5~22.5米之间,最高点神龙岗海拔24.5米,最低点杨叉湖海拔21.4米。土地肥沃,耕地宽阔,有机质含量高,古东支河贯穿全境,境内武湖第二、第三排渠与武湖泵站下庙闸相通,七会垸综合开发已见成效。平均气温20℃左右,极端最高温39℃,极端最低温-8℃,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有助于农作物生长。

大潭原种场按“两区两园”规划建设,即依托东支河两岸打造宜人居住生活小区,以神龙岗为轴心建商贸小区;在东支河以南建3400亩工业园区,在东支河北建立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根据《武汉市黄陂区大潭原种场建设规划》对于场域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建一横路、建一路,进一步完善场域交通体系,使其分级、分工更为合理,真正做到区域交通的可达性。

大潭原种场于2014年建成一横路全长1344m,道路红线宽度40m,西起规划中的建三路,东至新黄武公路。全线均为道路新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I级,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50km/h。

建一路全长1114 m,道路红线宽度40m,南起二排渠,北至大潭村。全线均为道路新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I级,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55km/h。

发展

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13个试点之一和全市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中央和省市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造福全区千家万户,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全区农村大地。截至4月12日止,区大潭原种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已达2,190人,征收参保资金80.01万元。占区政府下达必达目标1,900人的115.26%,占挑战值2,177人的100.60%。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宣传,不留死角。通过财政所管乡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1,356份、在人员集中地悬挂宣传横幅标语20条、召开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18场等多种形式,全面做好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现身说法,转变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这项覆盖面最大的农村保障政策在全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保热情,营造人人自愿踊跃参保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加强新农保政策的培训,使每个村干部做到人人懂政策、人人讲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水平,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地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

二、狠抓落实,不走过场。财政所在区政府召开宣传新农保大会后的第二天就成立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专班。统一思想,全员上阵,明确“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天天有进度”的工作目标,不等不靠,迅速下到村组,深入农户对60岁以上和16-59岁人员展开统计摸底,全面掌握村民的第一手资料,为年前将60岁以上人员养老金发放到位和对16-59岁适龄参保人员征收决策提供数据依据。财政所干部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利用春节、元宵节和双休日农民工在家休息的有利时机,增强服务意识,挨家挨户上门征收保费。与此同时,坚持每天下午召开征收进度在小结会,对征收情况进行评比,及时查找工作不足,开展“后进赶先进、争创结零论英雄”的活动。对思想上一时想不通,不愿参保的农民,绝不放弃,采取多次上门,充分利用村组“明白人”、家庭“钱掌柜”思想动员的宣传示范作用,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只到使其参保为止。10个行政村中已有10个村完成场下达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