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渡口鎮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轄鎮。位於東至縣最北端,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平原,臨江傍湖南與勝利鎮相接,西、北瀕臨長江,並與安慶市迎江區隔江相望,東接池州市貴池區牛頭山鎮。206國道和318國道、滬渝高速和濟廣高速在境內交匯互通。總面積108平方千米。

傳說明代此地是雁鳥棲息之地,故稱「雀兒料洲」,清代改名大渡口。1952年,大渡口正式建鎮,屬東流縣;1957年,劃為安慶市郊區;1963年,又劃為東至縣至今;1992年前,設大渡口區公所,下設新庭、楊橋、慶豐、八都湖、新豐圩鄉和大渡口鎮;1992年,撤銷大渡口區公所和五個鄉併入大渡口鎮,升為副縣級鎮,1995年5月,恢復楊橋鄉、慶豐鄉(含原新豐圩鄉)建制;2001年7月,又撤銷楊橋鄉、慶豐鄉,再次併入大渡口鎮。截至2018年,大渡口鎮下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1個居委會,戶籍人口7.13萬人。

2019年,大渡口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0.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9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776萬美元。大渡口鎮是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城鎮,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千強鎮等殊榮。 [1]

目錄

經濟

綜述

截止十一五末,全鎮(區)國民生產總值達19.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5.3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4.36倍、12.58倍、年均分別增長44.46%、88.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億元,是「十五」末的30.86倍,年均增長135.69%;實現財政收入5200萬元,是「十五」末的8倍,年均增長68.18%;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468萬美元,是「十五」末的7.05倍,年均增長 63%;農民人均純收入6447元,是「十五」末的2.14倍,年均增長20.9%;金融存貸保存雙增;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3‰以內。

2015年,大渡口鎮地區生產總值達45.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5.4億元;固定資產投入26.9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入24.2億元;財政收入2.4億元;實現外貿出口總額950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0元。

2017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5.24億元(預計數,下同),其中規上工業產值39.2億元;固定資產投入35.15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入18.5 億元;財政收入2.655億元;實現外貿出口總額4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1600萬美元,新增入規企業4戶,招商引進落戶項目1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個,到位資金3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6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3‰以內。大渡口鎮將繼續圍繞縣委、縣政府發展部署及「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推進綠色食品與農副產品深加工、智能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

第一產業

從2009年起,全鎮主要農產品優質品率大幅提高,生豬、沿湖水禽、水產等養殖業發展迅猛,農業產業化企業19家,龍溪麻油進入省級龍頭企業行列。建設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4個。農民收入增長較快,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447元,年均增長20.9%。

大渡口鎮是全省水產重點鎮,優勢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沿江漁業高產高效示範區。全鎮省級漁業休閒基地2個,村級級個體漁場11個,形成從苗種繁育、苗種培育、成魚養殖、河蟹、青蝦、鱖魚、黃鱔、小龍蝦等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體系,健康養殖水平不斷提高,漁業養殖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色養殖成為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休閒漁業發展迅速。

2016年棉花種植面積4.2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小麥、油料作物次之,多實行棉油、棉麥輪作二熟制。常年棉花產量為10500噸,水稻面積3.7萬畝,糧食產量為20000餘噸,油菜籽產量為6000噸,糧油棉是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養殖業:發展沿湖特色水產品的養殖,省認定的「升金湖」、「皖深」等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商標,「升金湖」牌大閘蟹享譽周邊及上海、南京大都市。

第二產業

從2009年起,開發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落戶企業不斷增多,達54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5.3億元,年均增長88.3%。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快速擴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十五末的0家增加至十一五末的28家。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8.06%,工業化程度不斷深化,工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2013年,建成區面積達2.5平方千米,落戶企業54家,協議投資14.8億元,建成投產達39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其中安徽外貿龍溪麻油製造有限公司、池州2013年彩色印務有限公司2家億元企業,具有自出口經營權的企業4家,基本形成以華興鋼構公司與強力機械公司為代表的金屬加工及製造業,以龍溪麻油公司與金松棉業公司為代表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業,以藍天虹服飾公司與新國興製衣公司為代表的輕紡服飾加工業,以2013年彩印公司、志博包裝公司為代表的印刷包裝業四大產業集群。

2016年工業建成區2.27平方千米;入園企業116家,其中規上企業31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研發中心1個,市級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12家,專利申請量約為1500件,其中發明專利650件,授權專利近1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約400件;自營進出口企業1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進出企業示範基地企業2家;省名牌產品4個,省著名商標5個。

第三產業

2016年根據縣委縣政府發展部署及開發區發展規劃,已形成以龍溪麻油、新橋工貿、海大飼料、天利糧油、元創科技、賢龍食品等為代表的綠色食品與農副產品深加工業;以華興金屬、晶鵬科技、兆利光電、華興天騎、東普科技、中控儀表等為代表的智能裝備製造業;以海棠書院、至德醫院、百通孵化器、順達運輸、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2]

社會事業

綜述

2013年9月楊橋中學併入大同中學,大同中學校址遷入楊橋中學,鎮中心小學向明德學校的搬遷,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任務;鎮醫院擴規改造升級完成,民營綜合醫院落戶並開工建設;計劃生育工作考核名列前茅,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6‰以內;市民休閒體育廣場建成,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五保」老人、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2013年組建大渡口特警中隊,同時投資近200萬元修建營房併購置運兵車輛、消防車輛等裝備設施,投資120萬元在交通路口安裝19個視頻探頭,推進「平安大渡口」建設。2013年加快文化廣播體育事業發展和改革,電視網絡實行市場化管理,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2014年實行每年對「老字號」人員身份發放生活補助,認定老村干227人、老村醫88人、老民師330人、老獸醫員3人、老拖拉機手8人、老農民技術員24人和老放映員8人。

2014年9月,大渡口鎮綜治維穩信訪中心正式掛牌運行。中心位於鎮政府辦公樓一樓西側,由三間辦公室打通改造而成,總面積60平方米,是集綜治、信訪、司法等多種管理於一體,整合全鎮綜治維穩力量,做到統一受理群眾來信來訪,調解矛盾糾紛,統一協調各類疑難問題,使轄區內的各類矛盾糾紛都可在中心得到「一攬子」解決,2017年完成「一村一探頭」工程,實現全鎮探頭全覆蓋,並全面實行了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大同村農民文化樂園建成並運行。大同村農民文化樂園由該村一處廢棄場地改擴建而成,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

2015年6月大渡口敬老院院民搬遷併入中心敬老院。2015年起,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九大工程」,已惠及貧困人口3000餘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近千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2017年完成了鄉鎮綜合文化站整改和農民體育健身項目建設。

基建

2016年中心城區雛形初顯。高層樓群共計70餘萬平方米已大部分建成,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日供水4萬噸新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壓縮燃氣集中供氣工程和中心城區雙迴路供電工程均已建成投入運營;兆瑞城市綜合體及大渡口幼兒園建設已完工,大大提升鎮區對各類產業和生產要素的承載力。

教育

2010年,全鎮有初級中學4所,小學15所,幼兒園1所,縣直完中1所,民辦寄讀學校1所,池州職業技術學院西校區坐落鎮中。在校初中生4350人,小學生4960人。

衛生

2010年,大渡口中心衛生院投資200萬元,新建占地面積2587平方米,建築面積1208平方米住院部,內設52張病床,開設內、外、婦、兒、中醫、骨傷、五官、口腔等臨床科室,有正式醫生、員工75人,鄉村醫生74人,新建農村合作醫療室15個,2006年至2008年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村人口參合率87.2%、95.6%、97.1%,三年國家實施晚期血吸蟲病人外科救助項目,全鎮220人達到救助。 [3]

城鎮建設

池州大渡口經濟開發區(石台工業園區)是1992年6月由池州地委、池州行署批准設立大渡口經濟技術開發區,2008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省級開發區,命名為池州大渡口經濟開發區(石台工業園區),規劃面積25平方千米,其中工業園區面積15平方千米。

2006年大渡口鎮列入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制定村鎮規劃,全面建設新型村鎮。

2006年修建大德路、成余路、新橋路,2007年修建上高路、新豐圩路、大聯圩路,2008年修建新牛路、章灣路、南陽路、大同路,三年修建「村村通」48.7千米。村組道路建設,2008年鎮政府實行以獎代補,每千米補助5000元,大同村、楊橋村、新豐村、楊墩村、安全村、白沙洲村等修村組水泥路37.4千米。基本形成主幹路網相連,改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對圩內主幹溝渠淤塞現狀進行徹底治理,採用「一事一議」辦法,三年完成中字溝、東風河道、天河道總長23.73千米清淤任務,完成土石方111.63萬方,三年投入754.89萬元,基本完成全鎮主幹溝的清淤工程。

2010年,新建楊荷大橋、余棚橋,新建排灌站2座,10KV高壓電線路8.8千米,橋涵閘15座,交通橋16座,開溝渠12條,長25千米,挖土方10萬立方,總投資1140萬元,確保大聯圩7300畝的土地旱澇保收。

2016年按照打造皖江工貿新城和「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目標,重新設計鎮域建設規劃,編制完成了大渡口鎮總體規劃、中心城區和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道路、給水、排水、城市防洪、環衛、電力、燃氣七個專項規劃。新城鎮建設規模由過去的15平方千米調整為現在的35.57平方千米,遠期按50平方千米規劃控制。中心城區、拆遷安置小區和老城區組團發展的濱江環湖新城鎮格局初步形成。2013年新康花園、仙寓山小區、大橋小區、新橋安置小區建成、2014年鎮榮安置小區建成,建築面積達50餘萬平方米,2015年12回遷安置農村居民近2萬人。幾年來南郡水岸、江南明珠、濱江時代廣場等高層樓群相繼建成,2017年,總投資達15億元的紅星生活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開工建設,極大推進了大渡口鎮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鎮進一步綠化、淨化、亮化、美化。[4]

新農村建設

截至2016年,10個新農村拆遷安置小區3384套近52萬平方米安置房已建成交付,專業化物業公司對安置小區進行城市小區化物業管理,農民轉崗就業技能培訓並引導其到企業務工,新農村農民安居樂業。鎮區周邊大部分村居已納入大渡口自來水廠供水;發揮臨近安慶市的近郊優勢,實施現代都市農業,形成了蔬菜生產、食品加工、農家樂旅遊、休閒觀光農業等一批特色產業,江南農業科技園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龍源農民農業合作社躋身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實施,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提升,流轉農村土地3萬餘畝,家庭農場湧現出周啟中、楊萬友等一批種、養殖大戶,八都湖村農民周啟忠榮獲「全國種糧大戶」光榮稱號。

榮譽稱號

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城鎮、全國千強鎮(第585位)、安徽省擴權強鎮試點鎮、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試點鎮、安徽省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等。

2019年10月,大渡口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