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大河之子》,副標題:醫療傳教士金品三傳,作者: 華福蘭 (Frank Houghton),譯者: 劉荃,出版: 中華三一出版,初版: 2020/08,頁數: 176,尺寸: 130*190 mm,ISBN: 9789887973799。

人物傳記是人物誌的主體,是地方志[1]中的重要內容。人物傳記的特徵有二個:其首要特徵是真實,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生動。(即真實性和文學性[2])

目錄

內容簡介

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因為愛上帝,而愛中國。為要讓中國百姓也能得到至高無上的福祉——上帝的愛,他們不惜捨去自己的性命。 「沒有愛比這更大的了。」金品三大夫(Dr. George Edwin King)的名字就列在這長長的英烈榜上。

金品三是博德恩紀念醫院(現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創建者和首任院長,1887年生於中國內陸的漢水之上,於1927年6月5日捐軀黃河湍流之中。在他短短的40年生命中,有16年為中國盡心竭力,服務黃河兩岸的各個民族,特別是其中的麻瘋病人,並培養了眾多的本土醫生,「成為多人的祝福」。

本書雖是金品三大夫的傳記,但也論到了博德恩和博德恩紀念醫院的創建;講述了金品三的同工高金城大夫在行醫之外創立了一間本土教會的事跡;記述了另一同仁吳寶瑛大夫不幸慘遭土匪殺害的經過;也記載了安樂歡大夫(Dr. Leighton P. Rand),死於奪去了許多西方傳教士生命的傷寒。可謂是一部西北醫療傳教史的榮耀縮影。

希望讀者能通過這些詳實的記載,了解醫療傳教士是怎樣全方位地影響了這一地區的穆斯林、漢人、藏民、蒙古人和韃靼人的生命,並盼望這些史實激勵新一代讀者,如《未竟事業》所唱:使我輩脫離怯情,從昏庸中喚醒,承接前輩熾熱火炬,定意將神聖名廣傳!

作者簡介

華福蘭(Frank Houghton 1894-1972),英國傳教士,出生於英國斯塔福德的聖公會牧師家庭。華福蘭就讀於倫敦神學院(現諾丁漢聖約翰學院),1917年被按立為聖公會牧師。1920年11月10日,華福蘭前往中國。1921年被派往四川省緩定府(今四川達縣)傳福音。

1923年與劍橋七傑之一的蓋士利(William Cassels)之女蓋臻榮(Dorothy Cassels)結婚。1924年,他和妻子被調到教區中心保寧府(今四川閬中),任四川保寧神學院院長。1928-1935年返回英國任《億萬華民》雜誌(China's Millions)主編。1937-1940年間華福蘭重返四川,在南充,渠縣服事,1940-1951年擔任中國內地會總主任一職。

1950年離華,回到英國後繼續擔任牧師。著有《中國的吶喊》(China Calling,1936),《若我們相信》(If We Believe,1952)及詩歌《未竟事業》(Facing a Task Unfinished),《我主,荒漠餵養者》(O Lord,Who in the Desert Fed)《引領我腳步的主啊》(O Thou Who Dost Direct My Feet)以及《你,超越萬有輝煌的主》(Thou Who Was Rich Beyond All Splendor)等。1963年退休,1972年元月25日在倫敦郊外內地會所辦的養老院去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