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渔港
大武渔港 |
---|
|
大武渔港,又称尚武渔港,为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大武乡尚武村的渔港,该渔港列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所划分的第二类渔港中,目前设籍于渔船数有117艘,由台东县政府进行管理与维护。[1][2]
目录
介绍
大武渔港外海海域位于寒暖流的交会处,还有来自海床向上流动的涌升流所挟带著盐分,并且在极深的海沟里少有污染,使得鱼类回游]]ll群聚,因此在每年11月是当地捕获白带鱼(油带鱼)最佳的季节。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东部地区巡防局于大武渔港旁设有一座安检所,名为大武安检所,该安检所隶属在第一三岸巡队之下。
沿革
大武渔港始建于1953年(民国42年),为当时因国共内战时大陈岛撤退所安置于此的大陈义胞因大陈义胞靠捕鱼维生,故台湾省政府在此兴建大武渔港。[3]
1956年(民国45年)时已完成之防波堤毁于台风,1960年(民国49年)起将出海口于大武渔港内的朝庸溪改道,引流至大武渔港北方并兴建堤防以防洪水破坏大武渔港[4]。
1961年至1967年(民国50年至56年)之间,大武渔港一共进行六期增建与改善工程,先后完成南、北防波堤及码头泊地等建设,六期工程总共耗费台币3000万元。
大武渔港因初始地形天然条件极差,因此自大武渔港兴建完成后港口时常遭到漂沙堵塞,固然台湾省政府针对大武渔港进行长年疏濬,但港口屡开屡塞,无法发挥预期的功效。之后于1968年及1978年(民国57年及民国67年)前后两次委托相关学术单位针对大武渔港地形与已存在之建物进行水工模型试验,估计整建经费依当时物价指数即高达台币8亿元,因考虑经济效益报酬率欠佳,故申报暂缓办理大武渔港改建工程。
1979年(民国68年)台湾省政府应大武渔港当地人士一再要求,设立专案核拨台币4200万元,办理大武渔港港口改善工程,并备有挖土机及运土卡车交给当时大武乡公所已在当大武渔港港口再次堵塞时能够及时派相关机具进行疏濬,以维持航道畅通,但清淤成效仍然不彰。
民国75年时当时管理大武渔港的花莲港务局为解决大武渔港长年的漂砂问题,研议使用菱型港池之构想,因而重新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测试菱形港池的构想可行性并寻求最佳方案,然而试验结果显示,菱形港池对于大武渔港现在的漂砂问题改善成效能不佳而放弃菱型港构想,转以替代方案进行规划。
1991年(民国80年)台湾省政府重新办理大武渔港改善港口之研究规划工作,于民国81年起编列预算以改善港口至民国84年止。改善工程包括先后兴建北防波堤234公尺、南防波堤132公尺、北防砂堤二支共140公尺。
目前,在大武渔港第三期渔港建设方案中将继续进行延长南北防波堤、防砂堤及航道疏浚等工程,以维持大武渔港的正常机能。
周遭景点
参考文献
- ↑ 公视新闻网 原住民新闻杂志 沙淤大武. [2015-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台东县政府 台东观光网 大武渔港. [2015-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9).
- ↑ 台湾铁路局 花莲运务段 古庄站 周遭景点介绍. [2015-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台湾渔业联合网 大武渔港. [2015-02-20].[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