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刺儿菜 (中药材)

大刺儿菜 (中药材)

大刺儿菜(学名:Cephalanoplos setosum (Willd.) Kita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或绵毛。

在日光温室中一年四季发芽、出苗、生长。根芽和种子繁殖。以晚秋、早春为发芽出苗高峰期。多见于农田、路旁。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大刺儿菜  
  • 别称:刺蓟、马刺蓟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亚科: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 菜蓟族 Cynareae  
  • 亚族:飞廉亚族 Carduinae  
  • 属: 蓟属 Cirsium 组 刺儿菜组 Sect.

目录

1 简介

2 形态特征

3 分布范围

4 生物学特性

5 刺儿菜的吃法

▪ 蒜泥刺儿菜

▪ 黄豆刺儿菜羹

▪ 刺儿菜蜜藕汤

简介

大刺儿菜,又称大蓟、刻叶刺儿菜、刺蓟,学名 Cephalano plos setosum(wild.)Ki-tam.,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陕西、河南等省。为常见杂草。主要危害小麦、莜麦、胡麻、豆类、马铃薯、果树等作物。大刺儿菜株体高大,争肥、水、光照能力强,常形成优势种群危害。部分地区麦田受害较重。春麦区及盐碱地发生普遍,危害较冬麦区重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密被蛛丝状绵毛。茎下部和中部叶披针形或苌圆状披针形,无柄,耳状半抱茎,羽状半裂,裂片宽三角形,边缘有大小一等的齿,刺长5-15mm,两面绿色,上面疏生长3-8mm的黄色针刺,下面脉上被柔毛;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具疏刺齿。

头状花序单生或1-2个集生于枝端,球形,直径4-5cm,无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状小叶;总苞密被蛛丝状绒毛;外层和中层总苞片卵状矩圆形,先端狭条形,背部有脊,内层渐长,条形,先端长渐尖;全为管状花,花冠暗紫色,长约3.8cm,筒部较檐部长约2倍。瘦果长圆形4.5-7mm,压扁,淡褐黑色,稍光亮;冠毛羽状,污白色,先端略粗糙。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北、东北及陕西、河南等省。多见于农田、路旁或荒地。小蓟喜生于腐殖质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中,生活力、再生力很强。每个芽均可发育成新的植株,断根仍能成活。在田间易蔓延,形成群落后难于清除。

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在日光温室中一年四季发芽、出苗、生长。根芽和种子繁殖。以晚秋、早春为发芽出苗高峰期。出苗后3~4个月开花,边开花边结果。同时又可从水平生长的根上不断产生不定芽,形成新株。地下根茎被切断后,每段可长出新植株。种子有冠毛,通过风传播,也可种子、根茎混入收获物、农家肥、基质等途径传播。在灌水过多、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的日光温室、荒地上打建的日光温室中发生较多 。

刺儿菜的吃法

刺儿菜味甘、苦,微寒,刺儿菜的嫩茎叶可食用,嫩茎叶烹调后,食疗效果最佳,下面给大家说说刺儿菜的吃法:

蒜泥刺儿菜

主料:刺儿菜500克、蒜泥、精盐、味精葱花、香油各适量。

制作:将刺儿菜的幼苗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挤干水,切成段。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刺儿菜、精盐、味精,炒至入味,再放入蒜泥调匀即成。

黄豆刺儿菜羹

主料:黄豆150克,刺儿菜150克、葱花、精盐、味精、食油各适量。

制作:将刺儿菜幼苗去杂洗净,上沸水锅焯透,捞出过几次凉水,除去苦味后,挤干水分,切成段。黄豆泡发磨成浆。油锅烧热,入葱花煸香,加入刺儿菜,加入精盐,炒至入味。将豆浆加入锅内烧沸,点入味精出锅即成。

刺儿菜蜜藕汤

主料:刺儿菜100克,蜂蜜,生藕汁各适量。

制作:刺儿菜洗净煮汤,加蜜、生藕汁。[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