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丁草屬
大丁草屬70種,分布於非洲和亞洲,我國約10種,產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各地。該屬物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少被綿毛;葉簇生於莖的基部,全緣或分裂;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莖之頂,異性,放射狀,或稀有同性而盤狀,黃色、紅色或橙色;總苞片覆瓦狀,數列;花序托裸露;緣花若存在時,則為舌狀,雌性,1-2列;盤花管狀,兩性,花冠頂端5齒裂或有時多少呈2唇形,外唇具3齒,內唇2裂;花葯基部有長尖的尾部;兩性花花柱枝線形,頂端鈍;瘦果壓扁,具5棱;冠毛豐富,纖細,平滑或粗糙。
- 中文名大丁草屬
- 拉丁學名Gerber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帚菊木族 Mutisieae
- 屬大丁草屬Gerbera
- 拼音名dadingcaoshu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長短不等的根狀莖。葉基生,呈蓮座狀,常具各種類型的齒缺或羽狀分裂,稀全緣,背面被絨毛或綿毛,或兩面均無毛。花葶挺直,無苞葉或具線形、鑽狀或鱗片狀苞葉,被絨毛或綿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異型,放射狀或盤狀,各有多數異型的小花,外圍雌花1-2層,舌狀或管狀二唇形,中央兩性花多數,管狀二唇形,二者均能結實。總苞盤狀、陀螺狀或鐘形,總苞片2至多層,覆瓦狀排列,卵形、披針形或線形,頂端尖,少有鈍圓,向外層漸次較短,綠色或邊緣和頂部帶紫紅色,背面被綿毛或無毛;花托扁平,平滑無毛或略呈蜂窩狀;雌花花冠具開展的舌片,長伸出於冠毛之外,或管狀二唇形,無舌片而隱藏於冠之中,舌片或外唇具3細齒,內2裂絲狀捲曲而短於舌片,或內唇僅具2齒,花冠管內常有退化雄蕊;兩性花管狀,冠檐2唇形,外唇3-4裂,內唇2裂。花葯基部箭形,具全緣或撕裂狀的長尾;花柱分枝內側稍扁,頂端鈍。瘦果圓柱形或紡錘形,有時略扁,具棱,通常被毛,頂端鈍或漸狹成長短不等的喙。冠毛粗糙,剛毛狀,宿存。
地理分布
近80種,主要分於非洲,次為亞洲東部及東南部。中國有20種,除個別種遍及於南北各地外,絕大部分集中於西南地區,雲南有16種,占全國種類的80%。
下級分類
唇舌組 Sect. Anandria (Siegesb. ex Linn.) O. Hoffm.
大丁草組 Sect. Gerbera
毛足菊組 Sect. Lasiopus (Cass.) O. Hoffm.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滅菌:將大丁草的花柄,放到200毫升磨口錐形瓶中,再倒入100-150毫升的蒸餾水,振搖洗滌5分鐘,連續振搖洗滌3次後移到超淨工作檯上,在無菌的條件下用無菌水振搖洗滌5分鐘後,用濃度75%的乙醇滅菌約15秒,再用飽和的次氯酸鈉溶液滅菌10分鐘,最後用無菌水洗滌6次,即獲得無菌花柄。 培養條件:以MS和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培養基加蔗糖20克/升、瓊脂5克/升,pH值為5.8-6.0,培養溫度25℃,光照強度2500-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12小時/天。
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在超淨工作檯上,將無菌花柄剪成長約為0.3厘米的花柄段後,接種到以MS+0.5毫克/升6-BA為基本培養基,附加濃度分別為1.0、1.5、2.0、2.5、3.0和3.5毫克/升的NAA和2,4-D的培養基上,進行花柄段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在無光照條件下培養20天後,再轉移到光照條件下培養。
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將以上培養的淺綠色顆粒狀愈傷組織,分散成由4-8個顆粒組成的愈傷組織塊,接種到以MS+0.8毫克/升硝酸銀+0.1毫克/升NAA的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激素6-BA的KT的分化培養基上,再進行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
不定芽繼代分化增殖培養:將由愈傷組織分化培養的不定芽叢在無菌培養皿中切成獨立的不定芽後,接種到與以上愈傷組織分化培養相同的培養基上,進行不定芽的分化繼代培養。
不定芽的生根培養:
向每個培養瓶中加入5毫升濃度為1.2毫克/升IAA無菌溶液,處理24小時後從培養瓶中取出,切成獨立的不定芽,再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 將繼代分化增殖培養的不定芽從培養瓶中取出並分割成獨立的不定芽後,把下部切口在濃度為20毫克/升IAA處理5分鐘後,再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
將繼代分化增殖培養的不定芽從培養瓶中取出並分割成獨立的不定芽後,直接接種到1/2MS+0.1毫克/升NAA+0.5毫克/升IAA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不定芽的生根培養試驗每種處理接種200個不定芽,重複3次。
試管苗的移栽與定植:將處理生根培養試管苗的培養瓶的瓶塞打開,放到溫室光照下煉苗2天後,用鑷子將試管苗取出,洗淨根部的培養基,移栽到上面鋪着一層厚度約為7厘米河沙的溫室苗床上。把移栽成活的試管苗於5月上旬一次性定植。
功效與作用
大丁草這種植物入藥以後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和解毒消腫等多種功效,平時多用於人類的咳嗽和關節痛以及毒蛇咬傷等症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另外大丁草還能止血,有時可以也用於人類外傷出血症的治療。
1、治風濕骨痛與四肢麻木
大丁草能祛風除濕,也能消腫止痛,平時可以治療人類的風濕骨痛和四肢麻木,治療的時候,可以把一百克大丁草泡製在一千克高度白酒中,泡製十五天以後把大丁草取出,飲用藥酒,第天五十克,分兩次服用即可。
2、治咳嗽和氣喘
大丁草有止咳平喘的重要功效,對人類的咳嗽和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取大丁草二錢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後取出藥液,加入紅糖調服。大丁草除了這些功效以外,還能治療毒蛇咬傷,治療時可以把新鮮的大丁草搗成泥狀,直接外敷,每天換藥兩次,能讓患處很快恢復。[1]
參考來源
- ↑ 大丁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七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