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多譜段掃描儀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多譜段掃描儀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多譜段掃描儀是在紅外掃描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所涉及的波長包括了電磁波譜中的紫外、可見光和紅外三個部分。多譜段掃描儀根據大氣窗口和地物目標的波譜特性用分光系統(稜鏡或光柵等)把掃描儀的光學系統所接收的電磁輻射(從紫外、可見光,直到紅外)分成若干譜段。

基本組成

多譜段掃描儀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機械掃描裝置和分光裝置。它是由掃描鏡收集地面目標的電磁輻射,通過聚光系統把收集到的電磁輻射會聚成光束,然後,通過分光裝置分成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它們分別被一組探測器中的相對應的不同探測器所接收,經過信號放大,然後記錄在磁帶上,或通過電光轉換後記錄在膠片上。

功能作用

利用多譜段掃描儀可以記錄地物在不同波段的信息,因此,不僅可以根據掃描影象的形態和結構識別地物,而且可以利用不同譜段的差別來區分地物,為遙感數據的分析與識別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它常用於收集農作物、植物、土壤、森林、地質、水文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的遙感資料。

掃描儀設備

(1)雙通道紅外掃描儀(HSIC)

航空遙感所探測的自然景物輻射光譜大部分位於8~14微米譜段。但是對於溫度高的目標,如林火、活火山、熱水流動區等,用3~5微米譜段成像時對比度較高。HISC型雙通道紅外掃描儀用銻化銦(InSb)探測元件接收熱目標的3~5微米輻射,用碲鎘汞(HgCdTe)元件接收8~14微米輻射,工作溫度77K,液氮致冷。在探測林火的試驗中從3000米高度掃描地面,0.1㎡大小的點狀隱火和余火以及煙影像,可以和自然景物區分開來。

(2)6通道熱紅外掃描儀(HS3B)

為鑑別硅質岩石及某些含鈾礦物的熱紅外譜段多光譜信息所設計的HS3B是具有6個通道的輻射定標裝置,其中一個通道為8~14微米,6個通道是它的細分。它採用帶有濾光片的線列陣探測器來實現分光譜接收。在2個參考黑體之間,具有8級灰階的電壓信號,可用於輻射圖像的溫度定量判讀。

(3)6通道中紅外細分光譜掃描儀(AMNIRS)

它由光機掃描頭和電子系統組成。光學系統用四稜鏡作掃描運動,入射光束經四方稜鏡反射後成左右兩束,經上下反射鏡轉折入射到拋物面主鏡,會聚到6元硫化鉛(PbS)探測器上,由濾光片實現分譜功能。前置放大器安裝在掃描頭中,電子系統完成對信號的模擬和數字處理,進行碼流的格式變換,以數字量按標準ISO格式記錄在計算機兼容磁帶上。工作波段為2.0~2.5微米,劃分為6個通道,峰值波長各為2.035,2.087,2.200,2.280和3.380微米;譜段帶寬0.1微米。

(4)9通道多光譜掃描儀(DGP-1)

工作波段為0.40~12微米,劃分為9個通道,包括可見光、近紅外、中紅外與熱紅外。景物輻射經45。掃描鏡折入Dall—Kirkham式望遠鏡系統,分光系統採用多個視場光闌的結構形式,由3塊分色片和稜鏡分光計組成。在掃描頭的兩側和上部,設置高、低溫黑體板、校正燈和天空光3種參考源,用作輻射定標。天空光是在飛機頂部開孔後,由光導纖維通過準直透鏡引入掃描儀的。探測元件有光電倍增管PMT,鉛化錫(snPb)及碲鎘(HgCdTe),工作溫度為77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