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多花野牡丹別名:酒瓶果[1]、催生藥、野廣石榴、烏提子、瓮登木、山甜娘、老鼠丁根、基尖葉野牡丹,拉丁文名:Melastoma affine D. Don. 為野牡丹科、酸腳杆屬的一種灌木,高約1米;莖鈍四棱形或近圓柱形,分枝多,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伏毛,毛扁平,邊緣流蘇狀。葉片堅紙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近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全緣,5基出脈,葉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脈下凹,背面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脈隆起,側脈微隆起,脈上糙伏毛較密;蒴果壇狀球形,頂端平截,與宿存萼貼生;宿存萼密被鱗片狀糙伏毛;種子鑲於肉質胎座內。花期2-5月,果期8-12月,稀1月。

目錄

形態特徵

灌木[2],高約1米;莖鈍四棱形或近圓柱形,分枝多,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伏毛,毛扁平,邊緣流蘇狀。葉片堅紙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近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長5.4-13厘米,寬1.6-4.4厘米,全緣,5基出脈,葉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脈下凹,背面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脈隆起,側脈微隆起,脈上糙伏毛較密;葉柄長5-10毫米或略長,密被糙伏毛。

傘房花序生於分枝頂端,近頭狀,有花10朵以上,基部具葉狀總苞2;苞片狹披針形至鑽形,長2-4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梗長3-8(-10)毫米,密被糙伏毛;花萼長約1.6厘米,密被鱗片狀糙伏毛,裂片廣披針形,與萼管等長或略長,頂端漸尖,具細尖頭,裡面上部、外面及邊緣均被鱗片狀糙伏毛及短柔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稀無;花瓣粉紅色至紅色,稀紫紅色,倒卵形,長約2厘米,頂端圓形,僅上部具緣毛;雄蕊長者藥隔基部伸長,末端2深裂,彎曲,短者藥隔不伸長,藥室基部各具1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頂端具1圈密剛毛 。 蒴果壇狀球形,頂端平截,與宿存萼貼生;宿存萼密被鱗片狀糙伏毛;種子鑲於肉質胎座內。花期2-5月,果期8-12月,稀1月。

本種與展毛野牡丹M. normale D.Don極相似,但莖上被緊貼的鱗片狀糙伏毛及萼片較寬等可以區別。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83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濕潤或乾燥的地方,或刺竹林下灌草叢中,路邊、溝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廣東台灣以南等地。中南半島至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南等地也有。 生長於荒野、山坡、路旁。分布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 藥用價值

全草消積滯,收斂止血,散瘀消腫,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痢疾;搗爛外敷或研粉撒布,治外傷出血,刀槍傷。又用根煮水內服,以胡椒作引子,可催生,故又名催生藥。

植物名稱:多花野牡丹, 【別名】:炸腰果水石榴、爆肚葉 【拉丁名】:Melastoma polyanthum Bl. 【科目來源】:野牡丹科植物 【性味歸經】:澀,涼。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化瘀止血。用於消化不良,痢疾,腸炎,衄血;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葉研粉撒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採集

秋季採集,切碎曬乾。

  • 化學成分

葉含水不溶性黃酮、水溶性黃酮甙、鞣質、游離多元酚、有機酸、氨基酸等,不含生物鹼。 多花野牡丹煎劑1:320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1:160對弗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菌效力,1:40能抑制綠膿桿菌。

  • 臨床應用

①治療腸道感染:50%多花野牡丹糖漿,成人每次50毫升,小兒30毫升(嬰幼兒酌減),日服3~4次。部分病人配合穿心蓮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虛),以及補液、對症治療。觀察中毒性消化不良、單純性消化不良、菌痢、腸炎計12例,結果痊癒10例,好轉2例。其中對消化不良、腸炎的療效較好,服藥後大便次數多在2天內明顯減少或恢復正常;對菌痢療效較差。

②治療呼吸道感染:多花野牡丹浸膏片(每片含浸膏粉0.42克),每次5片,日服3次;或每日用干葉1.0~1.5兩煎汁,分2次服。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計17例,治癒15例,好轉1例,無效1例。

③治療燒傷:曾對Ⅰ度、Ⅱ度或Ⅲ度燒傷試用多花野牡丹甘油劑濕敷或軟膏治療,似具有消炎、收斂、保持創面乾燥等作用,且能促進痂皮溶解脫落,有利於Ⅲ度燒傷早期植皮。

④治療宮頸糜爛:以200%多花野牡丹軟膏局部應用,治療59例,治癒48例,好轉11例。其中Ⅰ度糜爛多數在4~7天內治癒,Ⅱ度糜爛在8~16天內痊癒。

⑤治療皮膚感染:多花野牡丹在實驗室內具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用浸膏片內服,同時並用100%煎劑外洗或軟膏外敷,試治癤、癰、創傷感染、膿皰瘡、褥瘡、甲溝炎等合計40餘例,有效率在90%以上。

參考文獻

  1. 多花野牡丹簡介. 認識植物. 
  2. 多花野牡丹.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