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無排卵排卵功能紊亂或喪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婦女體內男性激素產生過剩)為特徵,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瘡,是最常見的女性內分泌疾病。[1]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以及子宮內膜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常表現家族群聚現象,提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
目錄
疾病簡介
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歸納為閉經、多毛、肥胖及不孕四大病症,稱之為Stein-Leventhal綜合徵(S-L綜合徵)。 PCOS患者的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並伴有顆粒細胞黃素化。PCOS是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以及子宮內膜癌的重要危險因素。PCOS的臨床表型多樣,目前病因不清,PCOS常表現家族群聚現象,提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患者常有同樣月經不規律的母親或者早禿的父親;早禿是PCOS的男性表型,女性PCOS和男性早禿可能是由同一等位基因決定的;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島素血症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家系成員同樣患病的遺傳特徵;在不同診斷標準下作的家系分析研究經常提示PCOS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而應用單基因-變異表達模型的研究卻顯示PCOS是由主基因變異並50%可遺傳給後代。[2]
疾病分類
根據PCOS國際診斷標準(詳見診斷部分)診斷的PCOS可以進行亞型分型,以便於個體化治療選擇:
發病原因
目前對於PCOS病因學研究有非遺傳理論和遺傳理論兩種。
非遺傳學理論:研究認為孕期子宮內激素環境影響成年後個體的內分泌狀態,孕期暴露於高濃度雄激素環境下,如母親PCOS史、母親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高雄激素控制不良等,青春期後易發生排卵功能障礙。
遺傳學理論:此理論的主要根據PCOS呈家族群居現象,家族性排卵功能障礙和卵巢多囊樣改變提示該病存在遺傳基礎。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島素血症可能是PCOS 家族成員同樣患病的遺傳特徵,胰島素促進卵巢雄激素生成作用亦受遺傳因素或遺傳易感性影響。稀發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樣改變的家族成員中女性發生高胰島素血症和男性過早脫髮的患病率增高。細胞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PCOS可能為X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多基因遺傳方式。通過全基因組掃描的發現最大量的與PCOS相關的遺傳基因,如甾體激素合成及相關功能的候選基因、雄激素合成相關調節基金、胰島素合成相關基金、碳水化合物代謝及能量平衡的候選基因、促性腺激素功能及調節的候選基因、脂肪組織相關的基因以及慢性炎症相關基因。[3]
總之,PCOS病因學研究無法證實此病是由某個基因位點或某個基因突變所導致,其發病可能與一些基因在特定環境因素的作用下發生作用導致疾病發生有關。
病理生理
PCOS相關病理生理機制研究眾多,但目前尚無定論,過多雄激素是其重要的特徵,發病涉及全身多個器官,除卵巢外,下丘腦、垂體、胰島、脂肪、骨骼肌等多個器官功能改變,引起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可能由於卵巢的內在改變導致雄激素合成過多,或腎上腺產生的雄激素過多,或下丘腦 -垂體功能紊亂所致,或胰島素抵抗和繼發的高胰島素血症所致的代謝紊亂,或慢性炎症等。卵巢和腎上腺產生的雄激素均增加,同時抑制肝臟合成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使游離的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增加,卵巢局部雄激素合成過多,使未成熟卵泡閉鎖不能排卵及多毛、痤瘡等高雄激素血症相關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月經紊亂:PCOS導致患者無排卵或稀發排卵,約70%伴有月經紊亂,主要的臨床表現形式為閉經(表現為原發性閉經或繼發性閉經,原發閉經者較少見)、月經稀發和功血,占月經異常婦女70-80%,占繼發性閉經的 30%,占無排卵型功血的85%。由於PCOS患者排卵功能障礙,缺乏周期性孕激素分泌,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單純高雌激素刺激下,內膜持續增生易發生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異常性增生,甚至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宮內膜癌。
高雄激素
- 多毛:約占60%以上,乳暈周圍發現一至數根粗長毛即有診斷意義。毛髮的多少和分布因性別和種族的不同而有差異,多毛是雄激素增高的重要表現之一,臨床上評定多毛的方法很多,其中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評定方法是Ferriman-Gallway毛髮評分標準。我國PCOS患者多毛現象多不嚴重,大規模社區人群流調結果顯示mFG評分>5分可以診斷多毛,過多的性毛主要分布在上唇、下腹和大腿內側。
- 高雄激素性痤瘡(hyperandrogenitic acne):PCOS患者多為成年女性痤瘡,伴有皮膚粗糙、毛孔粗大,與青春期痤瘡不同,具有症狀重、持續時間長、頑固難愈、治療反應差的特點。
- 女性型脫髮(female pattern alopecia,FPA):PCOS 20歲左右即開始脫髮。主要發生在頭頂部,向前可延伸到前頭部(但不侵犯髮際),向後可延伸到後頭部(但不侵犯後枕部),只是頭頂部毛髮彌散性稀少、脫落,它既不侵犯髮際線,也不會發生光頭。
- 皮脂溢出:PCOS產生過量的雄激素,發生高雄激素血症,使皮脂分泌增加,導致患者頭面部油脂過多,毛孔增大,鼻唇溝兩側皮膚稍發紅、油膩,頭皮鱗屑多、頭皮癢,胸、背部油脂分泌也增多。
- 男性化表現:主要表現為有男性型陰毛分布,一般不出現明顯男性化表現,如陰蒂肥大、乳腺萎縮、聲音低沉及其他外生殖器發育異常。在PCOS患者如有典型男性化表現應注意鑑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腎上腺腫瘤及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
多囊樣改變
關於PCOS的超聲診斷標準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眾說紛紜,加上人種的差異,其診斷標準的統一更加困難。2003年鹿特丹的PCO超聲標準是單側或雙側卵巢內卵泡≥12個,直徑在2-9mm,和/或卵巢體積(長×寬×厚/2)>10ml。同時可表現為髓質回聲增強。[4]
其它
- 肥胖:肥胖占PCOS患者的30-60%,其發生率因種族和飲食習慣不同而不同。在美國,50%的PCOS婦女存在超重或肥胖,而其他國家的報道中肥胖型PCOS相對要少的多。PCOS的肥胖表現為向心性肥胖(也稱腹型肥胖),甚至非肥胖的PCOS患者也表現為血管周圍或網膜脂肪分布比例增加。
- 不孕:由於排卵功能障礙使PCOS患者受孕率降低,且流產率增高,但PCOS患者的流產率是否增加或流產是否為超重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
- 阻塞性睡眠窒息:這種問題在PCOS患者中非常常見,且不能單純用肥胖解釋,胰島素抵抗較年齡、BMI或循環睾酮水平對睡眠中呼吸困難的預測作用更大。
- 抑鬱:PCOS患者抑鬱發病率增加,且與高體質指數和胰島素抵抗有關,患者生活質量和性滿意度明顯下降。
疾病診斷
1935年,Stein 和Leventha首次報告此病後被定名為Stein - Leventhal綜合徵(S-L征)。1960年由於患者以雙側卵巢囊性增大為特徵,故改稱為多囊卵巢綜合徵(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由於PCOS有高度臨床異質性,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不清,到2003年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與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ESHRE/ASRM)的專家召開PCOS國際協作組專家會議制定了PCOS的國際診斷標準,具體診斷標準如下:
- 稀發排卵或無排卵;
- 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 超聲表現為多囊卵巢(一側或雙側卵巢有12個以上直徑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體積大於10ml);
上述3條中符合2條,並排除其它疾病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庫興綜合徵、分泌雄激素的腫瘤。
為制定中國PCOS的診治規範,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於2006年在重慶討論並初步制定了目前中國的PCOS診斷、治療專家共識。2007年出台了目前中國的PCOS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專家建議在現階段推薦採用2003年鹿特丹 PCOS國際診斷標準。即稀發排卵或無排卵;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變:一側或雙側卵巢直徑2-9mm的卵泡≥12個,和 /或卵巢體積≥10ml;上述3條中符合2條,並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柯興氏綜合徵、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
鑑別診斷
- 庫欣綜合徵:各種原因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典型表現有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多毛,痤瘡,高血壓以及骨質疏鬆,糖耐量異常,皮膚色素沉着,多伴有男性化表現。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漿皮質醇正常的晝夜節律消失,尿游離皮質醇增高。過夜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實驗是篩選本病的簡單方法,如用藥後皮質醇下降50%(<195nmol/L),可排除庫欣綜合徵,如皮質醇>390nmol/L,又無引起假陽性的因素存在,則可能是庫欣綜合徵。
-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CAH):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最多見的為先天性21-羥化酶及 11β-羥化酶缺乏症。此類患者不能合成糖皮質激素,垂體ACTH失去抑制,腎上腺皮質增生,造成酶前代謝產物——17α-羥孕酮、17α-羥孕烯醇酮及其代謝產物孕三醇堆積,雄激素分泌增多。患者染色體46,XX,性腺為卵巢,內生殖器有子宮及輸卵管,但在過多雄激素的作用下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徵有不同程度的男性化表現,因胎兒期已受過多雄激素影響,故出生時已出現生殖器發育的異常。少數患者為遲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臨床表現多延遲到青春期後出現,可表現為緩慢性進行性多毛、月經稀發、無明顯生殖器畸形。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清T和A水平升高(T>2.8nmol/L,A>9.5nmol/L),血清皮質醇水平多正常,17α-羥孕酮升高(>9.1nmol/L),但遲發性患者17α-羥孕酮的基礎水平可在正常範圍內,但ACTH興奮試驗後其水平顯著高於正常,此最具診斷價值。
- 卵巢男性化腫瘤:此類腫瘤包括睾丸母細胞瘤、卵巢門細胞瘤、類脂質細胞瘤、顆粒細胞瘤及卵泡膜細胞瘤,[良性囊性畸胎瘤]]。多發生於30-50歲之間。患者發病前月經及生育能力正常,發病後出現明顯的男性化表現、閉經和不孕。實驗室檢查雄激素水平升高,主要是T和A升高(T>7nmol/L,A>21nmol/L),且大多數腫瘤分泌雄激素既不受ACTH的調節,也不受促性腺激素的調節。B超是檢查此病的較好方法,CT或MRI也可協助診斷。
- 腎上腺腫瘤:腎上腺皮質的良性和惡性腫瘤均可導致雄激素增多,腫瘤的生長和分泌功能為自主性,不受垂體ACTH的控制,也不受外源性糖皮質激素的抑制。對於外源性ACTH的刺激,腎上腺癌一般不反應,腺瘤有時可反應。患者多毛及其男性化表現發展迅速,並伴有糖皮質激素或鹽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周身代謝異常。CT或MRI對腎上腺腫瘤很敏感,可定位並顯示對側腎上腺萎縮。
- 卵泡膜細胞增生征:這種病變類似於PCOS,但有所區別。在卵巢間質中,有彌散性的黃素化卵泡膜細胞小島,分泌過多的雄激素。卵巢卵泡少,原始卵泡由於脂肪性變而退化,故數目較PCOS少。間質增生顯著,卵巢更為實性。
- 高泌乳素血症:有研究發現腎上腺細胞膜上有泌乳素受體,泌乳素可刺激腎上腺雄激素的分泌,泌乳素水平升高通常伴有血清DHEA及DHEA-S升高,此症患者肥胖通常是瀰漫性肥胖,下半身肥胖多明顯。另外約20%的垂體泌乳素腺瘤婦女有多毛症和痤瘡。
- 藥物因素:主要是雄激素,其次是糖皮質激素或孕激素的長期或大量應用。可出現多毛,表現為女性出現鬍鬚、體毛增多,甚至其他男性化表現。非激素類藥物,如苯妥英鈉、大侖丁、二氮唑、合成甾體類、達那唑等也可誘發,特點是停藥後症狀逐漸消失,用藥史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 中樞神經性因素:某些腦炎、顱外傷、多發性腦脊髓硬化症或松果體腫瘤等疾病,可促使雄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現多毛,通常無其他男性化表現。
- 應激因素:應激時,下丘腦的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CRH)增加,使垂體分泌ACTH增加,對腎上腺皮質產生過度刺激,可出現雄激素增加。
- 妊娠期高雄激素表現:妊娠期大量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使卵巢有極度的黃素化或刺激門細胞,產生雄激素增加,引起多毛。
- 異位ACTH腫瘤:臨床上較少見,是由於腎上腺以外的癌瘤產生有生物活性的ACTH,刺激腎上腺皮質增生。最常見的是肺燕麥細胞癌(約占50%),其次為胸腺瘤和胰腺瘤(各約占10%),其他還有起源於神經脊組織的瘤、甲狀腺髓樣癌等。
- 遺傳性多毛症:有家族史,無月經失調、生育正常,僅有多毛現象。
疾病治療
包括 不孕的治療(1 藥物促進排卵2手術治療)和糾正代謝紊亂(1.肥胖的治療2 抗高胰島素血症的治療3多毛的治療)
藥物治療
目前PCOS的藥物治療已取代手術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法,治療的目的主要與病人的生育要求相關。
1.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藥物治療:
- 口服避孕藥(Oralcontraceptive pills, OCP):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OCP)已作為PCOS婦女的一種傳統的可長期應用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於保護子宮內膜、調整月經周期,通過降低卵巢產生的雄激素改善多毛和/或痤瘡。 OCP可以降低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用法是自月經周期的第3天或閉經期開始服用,每日1粒,連服21天,於下次月經第3天繼續服用,連服3個周期,3個月後血清FSH、LH、E2、T水平明顯下降。其中應用最多的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OCP是醋酸環丙孕酮,其具有孕激素活性並可與乙炔雌二醇結合發揮抗雄激素作用,它還可與毛囊細胞漿中的雙氫睾酮受體結合,阻斷雄激素效應向細胞核的傳導,通過抑制此受體活性抑制5α還原酶活性,使DHT生成減少、促性腺激素合成減少,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使類固醇合成減少,增加SHBG水平並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故醋酸環丙孕酮在過去20年中一直被作為PCOS多毛治療的首選方法,連續6個周期以上的治療對60-80%的多毛病人有效。OCP對於無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是一種簡單、經濟的治療方法,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其可能降低PCOS婦女胰島素敏感性和糖耐量,另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體重增加、情緒改變、性慾下降、胃腸道反應和乳腺疼痛,應給予注意。
- 糖皮質激素:用於治療腎上腺合成雄激素過多的高雄激素血症,以地塞米松和強的松的療效較好,因為它們與受體的親和力較大,可抑制垂體ACTH分泌,使依賴ACTH的腎上腺雄激素分泌減少。地塞米松0.5-0.75mg/日,強的松5-7.5mg/日,睡前服用。長期應用注意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的可能性。
- 安體舒通(Spironolactone):是一種醛固酮類似物,其對酶抑制作用的有效性與醋酸環丙孕酮相似,故兩種治療效果亦相似。同時其具有對抗雄激素作用,其治療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機理為競爭性與雄激素受體結合,在末梢組織與雙氫睾酮 (dihydrotestosterone,DHT)競爭性結合受體,抑制17α羥化酶,使T、A減少。治療劑量為50-400mg/d。
- 氟化酰胺(Flutamide):是一種類固醇複合物,有強效高特異性非類固醇類抗雄激素,沒有內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作用,不能減少類固醇的合成,但通過受體結合抑制雄激素效應。與醋酸環丙孕酮相比,其治療後血清雄激素(包括總睾酮和游離睾酮)水平升高,但由於雄激素靶器官效應被拮抗,儘管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臨床表現沒有加重。治療劑量多選用250mg/日。長期大量服用有肝損害可能,另外是否造成胎兒畸形尚無定論,故服藥期間應避孕。
2.促排卵藥物治療: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多需要應用促排卵治療才能妊娠,PCOS的藥物促排卵治療在近50年中有了很大進展,但部分患者應用常規方法療效較差,故選擇合適的方案是促排卵治療的關鍵。
- 氯米芬(Clomiphene, CC):1961年Greenblatt報道了應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療。CC已經成為PCOS促排卵治療的首選藥物,CC可與下丘腦雌激素受體結合,使中樞神經系統對循環中的雌激素水平的感應被阻滯,脈衝式GnRH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進一步引起卵泡生長和發育。另外,CC也可直接影響垂體和卵巢,分別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協同增強FSH誘導的芳香化酶活性。CC也可在女性生殖道的其它部位表現出抗雌激素特徵,特別是子宮內膜和宮頸(使宮頸粘液粘稠)。這些抗雌激素效應對妊娠有負面影響。治療經常在自然周期月經來後或孕激素撤退出血後開始,即從周期的第 2-5天開始,用藥5天,開始時間對排卵率、妊娠率和內膜並沒有顯著影響,在卵泡早期開始可以確保充分的卵泡募集。
- 氯米芬的起始劑量通常是50mg,而 100mg則對肥胖婦女更合適。如果以上方法沒有排卵反應,下一次劑量可增加50mg直到有排卵,儘管FDA推薦的日最高劑量達250mg,但臨床常用的最高劑量是150mg。應儘量採用最小的劑量治療,因為高劑量並不能改善妊娠結局,並且理論上對內膜厚度和着床有負面影響。如果用B超監測卵泡的成熟,主導卵泡達平均直徑18-20mm時就認為是成熟卵泡,對於B超顯示卵泡增大但不能排卵者,可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促排卵,指導同房時間。PCOS患者應用CC後排卵率可達80%以上,單獨使用妊娠率達30-60%。用氯米芬兩個最明顯的副作用是輕度卵巢增大(13.6%)和多胎妊娠,其它副反應包括潮熱(10.4%)、腹脹(5.5%)和極少的視覺障礙(1.5%)。部分患者應用CC治療無效,稱為氯米芬抵抗(clomiphenecitrate resistance),但目前對氯米芬抵抗的定義不同,最大劑量150-250mg不等,連續應用3個周期,均無排卵反應。
-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對於CC抵抗的患者,促性腺激素(Gn)是常用的促排卵藥物,包括FSH及HMG,目前Gn的製劑多樣,如hMG、尿FSH和重組FSH,但應用時都存在價格高、多胎妊娠和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風險的問題。常規方法月經3-5天起始,每天HMG 1支/d或純FSH 75IU/d,排卵率較高,妊娠率較高,但卵巢過渡刺激綜合徵(OHSS)發生率高,多胎率高。目前多採用小劑量緩增方案即於月經第3天開始,1支,隔日 1次,若卵巢無反應,每隔7~14天增加半支,即37.5IU,直到B超下見優勢卵泡,增加至225IU/d為止,該方法排卵率為70~90%,單卵泡發育率約50~70%,周期妊娠率10~20%,OHSS發生率較低約0~5%,但治療周期長,病人費用相對高。
- 來曲唑:促排卵治療是芳香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的一種新的適應症,這類藥物以往主要用於乳癌的治療。它們可以單獨應用,也可與FSH聯合應用。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疲勞、潮熱、頭和背痛。目前臨床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劑類藥物是來曲唑,主要用於氯米芬抵抗的病人,排卵率達80%,多於月經周期開始後或黃體酮撤退性出血後,月經第3-7天(共5天)應用,2.5-5.0mg/日,之後的監測過程同氯米芬。
3.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sensitizing drugs, ISD)治療:PCOS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胰島素抵抗,導致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症,以便維持正常糖耐量(葡萄糖攝入後胰島素的正常反應)。在年輕PCOS婦女中,高胰島素血症是糖耐量異常和後期心臟疾患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高胰島素血症還可引起卵巢雄激素合成增加,進而導致無排卵、閉經和不孕。許多PCOS 婦女表現為肥胖,由於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更為明顯;非肥胖的PCOS婦女(占PCOS的20-50%)多有腰圍/臀圍比增加,較正常組亦有更明顯的胰島素抵抗傾向。主要的胰島素增敏藥物有二甲雙胍(metformin)、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 ioglitazone和D-Chiro-Inosito,它們的主要適應症是有胰島素抵抗、糖耐量受損或2型糖尿病的PCOS婦女。二甲雙胍常用方法為 500mg/次,每天三次口服,連續服用2-3個月。近年也有DLP1受體激動劑用於治療伴PCOS的2型糖尿病患者報道。
手術治療
- 卵巢楔形切除,切除1/2~1/3卵巢。目前已經很少應用卵巢楔形切除手術,以免引起出血、感染和盆腔粘連。
- 藥物治療無效時可在腹腔鏡下將各卵泡穿刺,電凝或激光治療,雌、雄激素水平隨之下降。
輔助生育技術
對於應用6個月以上標準的促排卵周期治療後有排卵但仍未妊娠的PCOS患者,或多種藥物促排卵治療及輔助治療無排卵並急待妊娠的患者,可以選擇胚胎移植的輔助生育技術。但由於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島素抵抗,造成其生殖、內分泌系統的多種功能紊亂,使PCOS患者在進行IVF治療時易發生Gn高反應,導致卵泡數過多、血E2過高,進而增加OHSS的發生率,過高的LH水平使卵細胞質量下降,受精率降低,這些使PCOS患者成為輔助生育治療中的相對難點問題。
- 體外受精技術(In vitrofertilization, IVF):對於難治性PCOS病人,IVF-ET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島素抵抗造成其生殖及內分泌系統多種功能紊亂,PCOS病人在進行IVF治療時易發生Gn的高反應,因PCOS行IVF-ET的病人與輸卵管因素行 IVF-ET的病人相比,其hMG用量較少、取卵數多、受精率低,周期妊娠率無顯著性差異,所以對於PCOS病人行IVF-ET治療時,合理的降調節方案、適當的超促排卵方法及必要的輔助治療措施(口服避孕藥、胰島素增敏劑等)可以增加成功率並減少不良結果的發生。
- 卵母細胞體外成熟技術(In vitromaturation, IVM):IVM是模擬體內卵母細胞的成熟環境,使從卵巢採集的未成熟卵母細胞在體外達到最後成熟的技術。1935年Pincus等觀察到兔未成熟卵母細胞在普通培養基培養可自動成熟的過程。二十世紀末期隨着ART的發展,IVF-ET周期中、手術切除的卵巢組織和PCOS患者採取的未成熟卵行IVM獲得成功。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水平造成其在促排卵過程中易發生卵泡募集過多但成熟障礙的情況,所以 IVM技術為PCOS患者的不孕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1994年Trounson等首次報道了PCOS患者行IVM獲得妊娠。文獻報道在非促排卵周期中直徑<10mm,無優勢卵泡出現時獲取的卵冠丘複合物(oocyte-cumuluscomplexes, OCC)較多,因為優勢卵泡出現後可導致同期募集的部分卵泡啟動退化程序。IVM移植後臨床妊娠率約29%,接近IVF-ET成功率,所以IVM是治療 PCOS病人不孕的一個有效方法,但因其應用與臨床時間較短,嬰兒後天發育是否會有障礙尚無肯定結果。
疾病預後
子宮內膜
- 子宮內膜增生:包括單純型增生,複雜型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增生期子宮內膜、萎縮型子宮內膜和子宮內膜癌是PCOS患者子宮內膜可能出現的病理改變。有文獻報道,PCOS患者中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年輕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19%-25%合併有PCOS。PCOS患者子宮內膜增殖症發生率為35%。這主要是由於患者長期無排卵,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沒有孕激素的保護作用,促使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內膜癌:年輕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19%~25%患有PCOS,PCOS患者發生內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年輕婦女的4倍。近年來研究發現,肥胖、高胰島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也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高雌激素、高胰島素、高游離IGF-1與高雄激素血症共同影響子宮內膜,增加流產及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甚至癌變的可能。IR使患胰腺癌、肝癌、結腸癌、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等腫瘤的危險性增加。在一項對345例PCOS婦女的研究中發現,PCOS婦女患子宮內膜癌風險明顯增高,(OR5.3),但肥胖可能是一個混雜的因素。PCOS患者體內存在IR 已成為共識,約50%~70%患者伴有IR。文獻報道以IR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是正常人3~4倍,而在PCOS患者,其肥胖、高胰島素血症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PCOS內分泌代謝紊亂與子宮內膜癌的潛在關係非常複雜,推測可能是由於其代謝紊亂所致子宮內膜病變的發生,但尚需跨學科的研究來進一步闡述。
代謝
- 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與PCOS患者病情輕重直接相關,即使是體重正常的PCOS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胰島素血症和餐後血糖異常或糖耐量受損,報道有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說明胰島素抵抗與PCOS患者生殖功能異常關係密切。文獻報道其患病率與評估胰島素抵抗方法的敏感性有關,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均可以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狀態。口服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g, OGTT)和胰島素釋放試驗是一種更好地評估糖耐量和胰島素抵抗的方法。
- 糖耐量受損和2型糖尿病:這是PCOS中超重病人的主要併發症。雖然空腹血糖多正常,但服糖後胰島素釋放增加,且糖代謝異常。一項英國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進行卵巢楔形切除術的PCOS婦女,其糖尿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其它美國和歐洲的研究結果也證實這點。肥胖的PCOS婦女較非PCOS婦女從血糖正常到發展為糖耐量受損或糖尿病的進程明顯快。還有文獻報道PCOS患者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5-10倍,同時糖耐量受損(impaired glucose intolerance, IGT)的風險也增加,PCOS婦女IGT的患病率為31%-35%,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7.5%-10%,這些都遠遠高於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一項初步的研究顯示PCOS糖耐量正常者只有10%在2-3年內發展為2型糖尿病,而IGT PCOS患者則有30%,明顯高於一般人群中5%左右的婦女2型糖尿病死亡患病率。
- 脂代謝異常:高甘油三脂血症、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濃度增高和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降低在PCOS患者中均非常常見,特別是在肥胖的PCOS患者中。纖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可能也增高,這提示一種慢性炎症存在於PCOS患者中的可能。
- 心血管疾病:PCOS婦女中與心血管疾病(CVD)發病風險相關的一些因素如肥胖、糖尿病、IR、高血壓、血漿纖維蛋白原活性抑制因子、超聲檢查頸動脈內中膜厚度)也增加,這提示PCOS患者發展為CVD的風險增加,但目前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並沒有顯示PCOS史的婦女中年冠心病患病率增加。一項應用血管造影方法進行檢查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PCOS的年輕婦女冠狀動脈狹窄發生率明顯高於同齡女性。PCOS婦女超聲檢查中發現其它大血管阻塞發生也較早。然而,一項英國的根據醫療記錄和死亡證明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PCOS病史的婦女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臟疾患的發生率並不增加。其他流行病學調查也未見冠心病發病率增加的報道。
預防護理
PCOS患者的一般處理以飲食調節和控制體重為主,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下降會改善生育結局,這說明體重減輕可以影響生殖內分泌。使肥胖、高雄激素血症、無排卵的婦女進行減肥,發現體重減輕可降低胰島素和游離睾酮,同時使SHBG升高。高胰島素血症(空腹和餐後)與無排卵關係的研究也顯示胰島素水平降低是影響排卵恢復的原因。促排卵結局與BMI相關,表明體重可以影響妊娠結局。控制體重對生育和嚴重的代謝紊亂均有影響。運動作為減輕體重的一種方法,通過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使胰島素濃度降低。另外,低熱卡食物攝入也會減少胰島素分泌。降低體重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濃度,增加性激素結合球蛋白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的濃度,結果導致卵巢雄激素分泌減少及血中游離睾酮下降,體重下降5%則可減輕高雄激素症狀,所以PCOS患者的飲食宜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通過飲食調節和運動降低體重是改善PCOS高雄激素的基本方法。
總之,從事日常工作或進行規律鍛煉或參加減肥訓練,可能有益於長期身體健康、排卵和妊娠。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可以促進體重減輕,可以使妊娠率提高、治療費用降低,是一種簡單的治療生育能力低下的方法。
視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