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外阴转移性癌

外阴转移性癌
外阴转移性癌
原图链接

就诊科室 :妇科,肿瘤科

多发群体 :女性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病因 :原发肿瘤扩散至外阴

常见症状 :外阴结节,呈单个或多发,肿瘤生长快

外阴疼痛,少数可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不畅

少部分患者开始即呈糜烂、菜花状改变。

外阴转移性癌比较少见,全身其他部位的任何癌肿均有可能转移至外阴,癌转移至外阴已属疾病的中晚期,预后较差,但综合治疗仍可达到一定效果。对外阴转移性癌的诊断和处理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外阴转移性癌多来自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和绒毛膜癌,经阴道累及外阴,或经淋巴、血行转移而来。 [1]

目录

病因

外阴转移性癌原发癌肿组织来源及病因相同。原发肿瘤的扩散主要通过静脉癌栓逆行转移到外阴,也可通过淋巴转移或直接蔓延而来。 宫颈癌可由血循环及淋巴转移到外阴,也可直接经阴道累及外阴。内膜癌、卵巢癌、绒癌可经血流逆行转移到外阴,也常通过圆韧带的淋巴途径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直肠癌可直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经淋巴结转移到阴道和会阴。左侧卵巢静脉直接引流至左肾静脉,因此,原发肾癌外阴转移多来自左侧。 [2]

临床表现

外阴转移性癌的首发症状多为患者本人或体检时偶然发现外阴结节,呈单个或多发,肿瘤生长快。其次为外阴疼痛,少数可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泌尿系症状。外阴病变多位于皮下,随着病情发展表皮溃破,易形成溃疡。少部分患者开始即呈糜烂、菜花状改变。 [3]

检查

 
外阴转移性癌
原图链接

血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肿瘤标志物包括酶,激素及非酶非激素的蛋白,肿瘤相关抗原、细胞因子、基因标志物等,可根据肿瘤分泌的标志物判断肿瘤的来源,较多的文献报道认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发现诊断肿瘤并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监测手段,但对于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特异性差。

病理检查

通过组织学检查首先确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其次确定是原发或继发肿瘤。根据转移瘤的病理特征,在已有原发肿瘤存在的情况下,一般容易得到诊断。文献报道根据肿瘤临床特点、病程和治疗反应,缺少病理诊断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临床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来识别细胞所含特殊成分,用以识别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类型。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临床的逐渐推广应用,组化方]法在判断转移性癌组织来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镜检查

普通光镜检查肿瘤来源时出现不一致情况下,电镜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声像学检查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外阴部位病灶的大小、肿瘤侵犯骨盆及骨膜的深度、腹股沟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是否受累,然后根据外阴转移癌的可能的常见原发部位特点,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济状况,利用影像学和声像学检查手段有针对性地寻找肿瘤的原发部位。 [4]

诊断

 
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
原图链接

外阴转移性癌的诊断标准

存在来源于外阴以外的原发灶;外阴肿瘤的病理形态或细胞形态符合来源组织肿瘤的形态;无怀疑肿瘤原发于外阴的依据。

病史询问

在外阴转移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应仔细地询问病史,尤其要注意既往有否妇科良恶性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脏器的诊治病史。

临床表现

患者既往或正患有恶性肿瘤者,除有原发肿瘤的症状外,外阴出现痛性或无症状的肿快,转移性癌的诊断可能因考虑到若外阴转移性癌部位先于原发灶而出现,容易把外阴转移性癌混为原发性癌。因此,有必要与各种原发性的外阴癌相鉴别,同时还要寻找原发癌的部位。 [5]


治疗

 
外阴转移性癌
原图链接

单纯放疗

手术禁忌证或病变范围广泛部位特殊(邻近肛门尿道)、估计手术切不净者,应用60Co、8MVX线或10~25MeVβ线对外阴病灶垂直照射。宫颈癌同时发生外阴转移癌,照射时将放射野下移包括外阴病灶。宫颈癌全疗程放疗结束后,对外阴病灶垂直照射10~20Gy。宫颈癌宫颈、阴道复发,同时给予腔内照射。生殖道肿瘤腹股沟淋巴结受累者,也给予腹股沟部位的垂直照射。

单纯化疗

尚无统一的化疗方案,常用有CP(环磷酰胺+顺铂)、ACP(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顺铂)、PVB(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FCP(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FACV(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方案,一般应用3~6个疗程,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甲氨蝶呤也可单独给药。

手术加化疗

 
外阴转移性癌
原图链接

根据疾病程度可采取姑息性外阴切除术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加部分尿道切除术阴道切除术等不同术式。术后再辅助于全身化疗2~4个疗程。

放疗加化疗

外阴转移灶垂直外照射30~50Gy后再予以全身化疗1~3个疗程。主要针对不适宜手术或伴有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患者。

综合治疗

外阴局部手术后再给予全身的化疗局部的照射[6]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对预防外阴癌有一定作用。 [7]

参考来源

  • 陈洁,孙敏.   外阴转移性癌60例临床分析. 《 肿瘤学杂志 》 , 2000  
  • 王靖华,王华,吴玉新.   外阴转移性腺癌1例报告.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 2001  
  • 贾玲,王婷婷,王琳.   外阴皮肤转移性腺癌一例. 《 CNKI 》 , 2012  
  • 魏成琰,李慧,武昕.   谷胱甘肽S转移酶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外阴鳞状细胞癌和外阴硬化性苔癣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vip 》 , 2016  
  • 周洁晶,齐宇红,张琰君等.   17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外阴癌的放疗疗效分析. 《 实用妇产科杂志 》 , 2014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