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納涼(翁衡臨)
作品欣賞
夏日納涼
夏日,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炎熱,尤其在鄉村。舊時的鄉村,別說空調,有電風扇就算不錯了。最早的時候,扇子是主要的納涼工具。扇子納涼的好處很多,價廉物美,扇出的風除了可以降溫,還可以驅趕蚊蟲。
當然,夏日納涼,扇子不是唯一的工具,扇風也不是唯一的方法。為了納涼降溫,村民可謂想盡了一切辦法。歸納起來也簡單,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要麼躲在陰涼處,要麼離不開風和水的作用。
夏天,頭頂的太陽特別毒辣,不僅照得人睜不開眼睛,而且總是讓人滿頭滿身大汗。基於此,村民出外勞動或趕集的時候,都要帶一頂草帽,可以一舉兩得。草帽遮起了一片天空,雖然不大,可那是一片陰涼的天空。那片天空下,有一張疲倦的臉,也有一張滿足的臉,更有一張專注的臉。當低頭幹活時,那種專注的精神不亞於科學研究。莊稼是村民的命,莊稼長得好,才會有好收成,才能養活全家。莊稼如同村民的孩子,必須付出全部的心血,必須專注於勞動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讓莊稼更好地揚花抽穗,碩果纍纍。低頭勞動時,除了專注,也許還有疲憊;可抬起頭稍做休息時,臉上多是滿足的笑容,至少也是欣慰的笑容。村民不想把疲憊示人,更不願把煩惱表露給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他們心甘情願付出一切,怎麼會有負面的情緒呢?
在空曠的田野割稻插秧,除了頭頂的草帽,實在沒地方躲蔭。在旱地勞作就不一樣,地頭或路邊總會有幾棵零星的樹,當又熱又渴又累的時候,可以到樹下小憩一下,喝口水,享受片刻的蔭涼。如果此時有風,會更加涼快,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嘛。有時,因為旱地離家比較遠,為了搶時間,午飯都不回去吃。於是,在樹下尋一處相對平整的草坪,把飯菜打開,有津有味地吃起來。飯菜可能是早上帶來的,也可能是中午家人送來的,總之,未必有什麼好菜。可是因為勞動消耗了很多體力,此時吃什麼都很香,即便是就着蘿蔔鹹菜,也至少能吃一大碗。對村民來說,沒有太多的奢求,一家人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夏季勞動雖然很熱很苦很累,可是此時水足飯飽之後,還能在樹下再納涼片刻,再嘮嘮家常,已感到很知足了。何況,看着眼前長勢好的莊稼,想着即將到來的收成,就會覺得日子有盼頭,臉上就會禁不住露出會心的笑容。
對男人來說,納涼至少還多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到水裡洗澡。田野里雖然沒有樹可以躲蔭納涼,但有溪水可以游泳洗澡。當熱得難受,又想休息片刻時,可以一頭栽進水裡,痛痛快快地把自己淋個透。對於小孩子,可以脫得一絲不掛地洗;對於大人,穿着短褲也沒關係,在烈日下只要站幾分鐘,衣服自然就幹了。溪里的水也許有些熱,但站出水面的那一刻,還是比之前涼爽不少。尤其是有風的時候。尤其是傍晚的時候。
村裡的男性,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傍晚的時候都會去池塘或水庫洗澡。更小的時候是在池塘,稍大以後就喜歡去水庫洗。水庫雖然比較遠,但水庫的面積大,可以自由地游來游去;水庫里的水也乾淨,也更清涼,早些年喝進肚子也沒關係。池塘里的水髒不說,還經常有螞蟥在水裡,甚至還有水蛇出沒,總讓人心神不寧、心有餘悸。
水庫里洗澡則要舒暢很多,因為水庫在村西,經常可以欣賞到落日。或黃或橙或紅或粉的晚霞,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尾魚,自由地在水裡穿梭,褪盡一身的污垢,褪去一天的疲憊。我們經常迎着晚霞而來,又迎着月光而回。因為每次洗澡,加上一來一去的時間,差不多要一個小時,往往回家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而此時,家裡的母親已在灶台前把飯做好,等我們回去就可以開飯了。因此,像母親一樣的女性,不僅不能出去洗澡享受涼爽,還要在家繼續辛苦地幹家務。母親都是在吃過晚飯,忙完所有家務之後,才能在屋裡用溫水擦個澡。所以,母親是家裡最辛苦的人,或者說農村婦女是家裡最辛苦的人。
因為炎熱,夏天的夜晚雖然不長,卻最難熬。等母親忙完所有事情之後,往往已經九點鐘左右,我已經幫母親把竹床擦洗乾淨。在此之前,我還會在地面澆幾盆水,加速門前空氣的降溫,好讓母親睡覺的時候可以感到更涼爽。我和弟弟躺在另外一張竹床上,仰望着滿天星辰,聽母親講牛郎織女之類的故事,或聽母親唱動聽的歌謠。我清楚地記得,母親最喜歡唱「小燕子」「東方紅」「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儘管夏天炎熱不易入睡,可聽着母親的歌聲,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夢鄉。對母親來說,更是一天裡最愜意的時候,可以舒適地躺在竹床上吹着夏夜的自然風或芭蕉扇扇出的風,一天的疲倦和辛勞,也會在兒子的陪伴和自己的歌聲中,悄悄褪去。第二天清晨,又可以精神抖擻地去田地里勞動,田地里有生活的希望,也有對夏夜來臨的期盼。
家鄉處於丘陵地帶,雖然沒有名山大川,可經常能看到小股的泉水。而位於村西南的那口古井,卻是由全村最大的一處泉水形成。清涼又清澈的泉水一年四季流淌不止,即便遇到最乾旱的季節,也從來沒有斷流過。不僅可以滿足千人村莊的飲用需要,而且附近幾百畝的田地也由它灌溉,因此這口古泉井不僅是全村的福音,也給村民帶來無盡的涼爽。無論多麼乾渴,多麼燥熱,只要喝一碗泉水,再用泉水洗把臉,渴意立即全無,全身也變得涼爽愜意起來。那時候沒有冰箱,挑回家倒在水缸里的水,被做冰箱用。母親經常把洗淨的黃瓜放在水缸里,黃瓜會浮在水面,母親每次勞作回來,如果能從水缸里找到一條黃瓜,便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水缸因為有一部分埋在土裡,不僅水缸里的水涼涼的,水面上的黃瓜也涼涼的。吃黃瓜,不僅可以解渴,還可以補償一些體力,實在是夏季的消暑佳品。不僅如此,有時候吃剩的飯菜,母親也會用碗盛好浮在水面,以便不容易變餿。你能說,滿載泉水的水缸不是一台土製的冰箱嗎?也由此可見村民的智慧,為了納涼降溫,村民可是想盡了一切辦法。
夏日躺在村巷裡,也是一種很好的納涼方法。古村有幾百年歷史,屋與屋之間形成了很多巷子,而南北方向的巷子總是有明顯的穿堂風。把草蓆鋪在巷路上,或直接躺在巷子的石板上,別提有多涼爽。只要有風,根本不需要扇扇子,自然風比人為製造的風總是更涼爽,也更容易讓人安然入睡,也更能緩解人體的燥熱。如果有賣冰棒的走過,母親總會給我和弟弟各買一根。那時候一根冰棒五分錢,兩根正好一毛錢,母親總是以各種理由,很少給自己也買一根。有時候我們過意不去,就把冰棒送到母親嘴邊,讓母親也嘗嘗,母親也只是咬一小口。偉大的母親,總是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也把涼爽和舒適留給孩子,給孩子扇風,給孩子喝綠豆湯。
說起綠豆湯,也是當年納涼消暑的一種好方法。綠豆是自己家播種的,綠豆湯是母親自己煮的,沒有冰糖也沒關係,母親就放點白糖在裡面。除了綠豆湯,還有涼粉,也是一種消暑的食物。只是涼粉做起來比較麻煩,通常是趕集的時候才能在鎮上買到,偶爾也會有下鄉來賣的。可是因為要花錢,又不是隨時可以買到,吃涼粉的機會也就不多。西瓜倒成了村民消暑的主要食物,不僅可以在集鎮上買到,有些村民自家也會種一些。再加上親戚朋友互相贈送,吃西瓜的機會自然就多了。我們經常吃到全身都是,那裡一片西瓜瓤,這裡一粒西瓜籽,可見吃的時候是多麼地狼吞虎咽。母親雖然會嗔怪幾句,但不會真生氣,只是要辛苦她把衣服好好洗一洗了。
夏日納涼的方法真的太多,可謂舉不勝舉。不過,歸納起來也就四個字:就地取材。自然資源實在是太豐富,利用自然來服務自己,是最簡單有效的納涼方法。走在荷塘邊,折一支荷葉可以遮陽納涼;走在田地間,尋一棵大樹可以遮陽納涼;走在路上,看見一處亭子也可以進去納涼……對於男性,自然是多了一個納涼的去處,那就是可以跳進水裡,用水給身體降溫,享受夏風吹在濕身上形成的涼爽。[1]
作者簡介
翁衡臨,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