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草
復活草 |
中文名稱:卷柏 拉丁學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分布區域:墨西哥 科目:卷柏科 |
復活草(Anastatica),是一種沙漠植物,又被稱作為「耶利哥的玫瑰」,由於其能在幾乎被完全曬乾的情況下「復活」而聞名於世。從遙遠的3億年前開始,就已在地球上生長蔓延,並經受住地球上幾次極度嚴重的乾旱期,頑強地繁衍至今。
目錄
形態結構
復活草的根托只生於莖的基部,長0.5-3厘米, 直徑0. 3-1.8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莖及分枝密集形成樹狀主幹,有時高達數十厘米。主莖自中部開始羽狀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莖高10-20 (-35)厘米,莖卵圓柱狀,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側枝2-5對,2-3回羽狀分枝,小枝稀疏,規則,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1. 4-3. 3毫米。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葉質厚,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主莖上的葉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狀排列,綠色或棕色,邊緣有細齒。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0.8-2.6毫米×0.4-1.3毫米,邊緣有細齒,黑褐色。中葉不對稱,小枝上的橢圓形,1.5-2.5毫米×0.3-0.9毫米, 覆瓦狀排列,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具芒,外展或與軸平行,基部平截,邊緣有細齒(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內卷。側葉不對稱,小枝上的側葉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圓狀卵形,略斜升,相互重疊,1.5-2.5毫米×0.5-1.2毫米, 先端具芒,基部上側擴大,加寬,覆蓋小枝,基部上側邊緣不為全緣,呈撕裂狀或具細齒,下側邊近全緣,基部有細齒或具睫毛,反卷。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2-15毫米×1.2-2.6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有細齒,具白邊(膜質透明) ,先端有尖頭或具芒;大孢子葉在孢子葉穗上下兩面不規則排列。大孢子淺黃色;小孢子橘黃色。 [1]
分布
廣泛分布於安徽、北京、重慶、福建、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陝西、山東、四川、台灣、香港、雲南、浙江,常見於石灰岩上,也分布到俄羅斯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和菲律賓。 [2]
特性
沙漠復活草之所以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源自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奇蹟:在極端乾旱的情況下,它的枝葉會緊緊收縮成球狀,牢牢鎖住體內珍貴的最後一滴水,即使喪失自身高達98%的水分,仍可頑強生存數十年。一旦遇到難得的雨季,復活草體內蘊含豐富的糖基海藻糖就會發揮強大的鎖水保濕功能,「貪婪」地"抓"住每一滴水,然後再將蘊含生命活力的水暢順自如地活導入體內每一個細胞中,並鎖住相當於細胞自身重量460倍的水分,「起死回生」般的重新伸展枝葉,恢復生機盎然的綠色生命。 產地編輯 復活草的原產地在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當乾旱季節來臨時,它的莖會緊緊盤捲成一個球,仿佛像死了一樣;而一旦有了水分,它就會舒展莖葉,儘量吸收難得的水分。
奇特之處
復活草的奇特之處是它極耐乾旱的本領和「死」而復生的特性。但它的生長環境卻很特殊,往往生長在乾燥的岩石縫隙中或荒石坡上。在這樣的地方中,水分的供應沒有保障,僅在下雨時有一些過路水迅速流過。 復活草憑藉着有水則生、無水則「死」的生存絕技,不但旱不死,反而代代相傳繁衍生息。在生時,復活草枝葉舒展翠綠可人,儘量吸收難得的水分。一旦失去水分供應,就將枝葉蜷曲抱團,並失去綠色,像枯死了一樣。隨着環境中水的有無,復活草的生與「死」也交替進行,因此在民間人們又稱它為還陽草、還魂草、長生草、萬年青。科學家則稱這種小草為「復甦植物」,因為它們仿佛像在乾旱時睡着了,遇到水又重新醒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