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岩观音寺
寿山岩观音寺 旧称寿山岩寺,俗称岭顶庙,于清乾隆七年即已草创,是一座两进两护龙的庙宇,中央三开间的前殿与正殿,是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的风格,为当时名匠陈应彬所重修。前檐廊的蟠龙石柱以观音石雕成,呈“弓”字弯曲的龙身不在正面而在内侧,是其主要特色,并于2013年获选内政部“台湾宗教百景”之一,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宗教建筑物。
正殿主祀观世音菩萨,造型是男性戴冠,与一般女性观音造型大不相同。寿山岩观音寺整体之结构,大体上为大木作栋架与承重墙并用的混合式构造。除了量体、高度作层级性、主从式的分配外,整个建筑群对于入口之象征是十分强调的。此可由匠师将三殿式的外观立面在三个行进轴入口处皆退缩成步口空间一事见之。其中,位于中轴的山门其步口更退缩三开间面宽,配合著硬山式三川燕尾脊屋面,形成了宽敞的主入口门面。[1]
寿山岩观音寺俗称“岭顶观音妈庙”,始建于乾隆7年(1742年),由当地村民与沙弥顺寂创建,初期只有草房规模,供奉观音菩萨。乾隆28年(1763年)村民感谢菩萨让妻子顺利生产,建茅屋名为“三草庵”,为最初寿山岩雏型。至乾隆60年(1795年)台湾总兵感谢菩萨保祐平定匪乱,发起捐钱盖庙,于1797年完成正殿,定名为寿山岩。后经多次增建至现今规模,成为台北、桃园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目前已列为台湾三级古迹,
龟山寿山岩地名的由来
寿山岩位于桃园市东北角,衔接新北市,以龟仑山为界,龟山早期称龟仑社,因山丘状如龟形,龟的头部位于半岭处,顶部为龟背,还有两只后脚,因此又称为龟仑顶。因早期平埔族、凯达格兰族聚居于此,龟“社”原住民语发为“山”,后定名为龟山。而寿山岩位于龟的右后脚处,又因龟有长寿之意,早期俗名为“寿山岩寺”,今统称为“寿山岩观音寺”。 [2]
寿山岩观音寺历史沿革
寿山岩供奉之主神 观世音菩萨,开山祖师奉请莅台,至今民国104年,(西元二○一五)已二七三年,长久以来菩萨屡显神迹,为广大信众降福消灾,感应灵验,灵威远播,殊不胜载,是地方上人士精神指标,宗教信仰中心,信徒遍布全省,是本县最古老寺庙,内政部列为【三级古迹】。
一、位置、地势:
寿山岩位于桃园县北方,邻接台北县境界,台北,桃园间纵贯路旁,现址龟山乡岭顶村万寿路2段6巷111号,系早期南北往来交通之关隘。因山形如龟,龟乃长寿之物,于山岩下建寺,由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寿山岩”观音寺。岭顶旧名“龟仑岭”,龟山旧名“龟仑口”本寺俗称“岭顶庙”。
二、历史简介:
创建缘起于【清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有一沙弥顺寂(俗名邓定国)乃粤东嘉县人,自大陆浙江省定海县南海普陀山恭请【观世音菩萨正二妈本尊】,转经潮州渡海来台,当时由沪尾港(现今淡水港)上岸,绕过观音山麓坪顶南下,至现庙地古榕树下时,日已衔山,乃在附近村民汪斗家寄居,翌日启程就道,突觉腹痛难忍,只得重回古榕树下偃卧,朦胧梦见观音大士现身寮前,惊醒后腹动顿愈,逐悟大士欲在此安身,即商请村民张衍刚结一草房,安奉菩萨朝夕膜拜。不久前来朝拜者甚众,遐迩咸闻。
三、神威显赫史迹: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年)十二月、旧路坑庄民张志荣,妻有身孕已届临盆,腹痛多日未见生产,于是在佛前虔祷庇佑,顺利产下男婴,张民为报佛恩于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年)独资建造茅屋一椽,名为“三草庵”,安奉观世音菩萨神尊,供善男信女朝拜,神迹频现,远近信仰者日增。
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之夏,福建水师提督兼台湾总镇府总兵,正黄旗蒙古人把岳忒氏哈当阿,奉命南下绥靖盗患,乘行舆经过庵前时,轿辕舆杆忽折断,乃卸轿进庵施礼休憩,信手抽出一签,其中有句云:‘添油三斤佛前点,定保前程得太平。’哈总兵阅后不以为意,只令随从买油一缸奉赠,岂料抬到庵前失手坠地,缸破油散不多不少恰好只剩三斤,哈总兵不得不衷心信服,许下心愿“平乱凯旋后,必当建置新庙报答”。
清乾隆六十年(西元一七九五年),哈总兵果真提早戡平盗乱,凯归淡水,感其威灵,特禀奏朝廷拨白银千两寄托顺寂,以践宿愿,随后召集地方銴耆绅,会商筹建新寺事宜。推谢秀川、吕文明等为首事,兴工建庙。自乾隆六十年八月动工,至嘉庆二年丁巳(西元一七九七)一月告竣历时三年,但只完成正殿,佛像安于其中,由哈总兵亲题‘慈航广济’乙匾,悬于正殿,以答佛恩,并恭请朝廷正式赐名为“寿山岩”观音寺。
乾隆 7年(1742)
沙弥顺寂(俗名邓定国)、村民张衍刚(一名张衍捷)因观世音菩萨显灵,建草房供奉。
乾隆28年(1763)
村民张志荣为感谢观世音菩萨保佑妻子生产平安,建茅屋名“三草庵”供奉,为寿山岩之前身。
乾隆60年(1795)
台湾总兵哈当阿为感谢菩萨庇佑顺利平定匪乱,乃发起捐建庙宇,由吕文明、谢秀川等人主其事,至嘉庆2年(1797年)完成正殿,并正式定名为寿山岩。
嘉庆 3年(1798)
吕文明等人陆续增建庙宇,至嘉庆14年(1809年)完工。
道光16年(1836)
建醮大典后将剩馀款项由林仕成、简新泰等人发起庙宇,两年后完成。
咸丰10年(1860)
因地震损坏墙垣,由林娘福等人发起修建,历经三次募款,工程于同治10年(1870年)完成。
民国四年 日据时期 -大正 4年(1915)
因白蚁侵蚀建筑,吕深波、康新庆等地方人士发起修建庙宇,并聘请名师陈应彬监造,于大正5年(1916年)完工。此役工程浩大,奠定今日的寺貌。
民国36年(1947)
陈明乞、黄权宝发起兴建自公路起至寺前的石道,于次年完成。
民国40年(1951)
由五大庄主事人发起,重新油漆正殿及走廊。
民国52年(1963)
成立财团法人,由董事长杨昆山等人发起扩建,共计增建山门、东西厢、钟鼓楼等,于民国59年(1970年)完竣。
民国75年(1986)
添建凌霄宝殿,于民国78年(1989年)完成。
民国82年(1993)
财团法人台湾省桃园寿山岩观音寺董事会委托阎亚宁教授进行研究与修护计画。
民国84年(1995)
委托汉光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修护工程。
民国102年(2012)
为照顾老人、弱势及身心障碍者,特于凌霄宝殿前兴建电梯,并于7月1日正式启用。[3]
地址
桃园市龟山区岭顶村万寿路二段6巷111号
景观特色
为三级古迹,寺前花园喷水池亭台及拱桥,更显庄严清丽,后山寿山严公园设有凉亭,凉风处处,一个踏青寻幽访胜的好所在。
建议停留时间
60分钟
交通资讯
下桃园内环线大南交流道,循莺桃路、桃莺路往桃园市区,右转万寿路可抵。 [4]
一座很大的庭园造景[1]
小桥、流水、凉亭,浓浓的中国式建筑[2]
寿山岩观音寺后山公园栽种有山樱花和吉野樱[3]
在拱桥上往下看,可以看到水池里满满的鱼儿喔[4]
下桥后继续往前走,可以到达一个观景平台[5]
美丽的樱花[6]
凌霄宝殿[7]
这是凌霄宝殿看出去的风光[8]
寿山严公园的道路两旁种满了樱花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