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壺花莢迷

圖片來源

壺花莢迷

學名: Viburnum urceolatum Siebold & Zucc.

英名: Taitung Viburnum

別名: 臺灣莢蒾、台灣莢蒾、臺灣高山莢蒾、莢蒾

原產: 台灣固有植物  [1]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川續斷目 Dipsacales

科: 五福花科 Adoxaceae

屬: 莢蒾屬 Viburnum

種: 壺花莢蒾 V. grandiflorum

植物特徵

落葉灌木,高 1~2 公尺;幼枝、冬芽、葉柄和花序均被簇狀微毛;當年小枝稍有稜,灰白色或灰褐色,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至近黑色,無毛。[2]

落葉灌木,樹高 1~2 公尺,莖先端使具有分枝,小枝灰褐色,有星狀毛茸;冬芽無鱗片。

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長 7~15(~18) 公分,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楔形、圓形至微心形,除基部為全緣外常有細鈍或不整齊鋸齒,上面沿中脈有毛,下面脈上被簇狀彎細毛,側脈通常 4~6 對,近緣前互相網結,連同中脈上面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橫列,下面顯著;葉柄長 1~4 公分。

聚繖花序直徑約 5 公分,生於具 1~2 對葉的短枝上,總花梗 3~7 (~8.5) 公分,有稜,連同其分枝均帶紫色,第一級輻射枝 4~5 條,長 1~1.5 公分;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花多生於第三至第四級輻射枝上;萼筒細筒狀,長約 0.2 公分,無毛,萼齒卵形,極小,頂鈍,略有緣毛;花冠外面紫紅色,內面白色,筒狀鐘形,無毛,長約 0.3 公分,寬約 0.2 公分,裂片寬卵形,長約爲筒的 1/4~1/5,直立;雄蕊明顯高出花冠,長短不一,最長者約 0.6 公分,花藥矩圓形,長約 1.5 公分;花柱高出萼齒。

開花期

每年5~7 月。

果實

果實紡錘形,成熟時暗紅色,扁平,光滑無毛,長 0.6~0.7 公分,寬 0.4~0.5 公分,內果皮有 2 背生及 3 腹生溝紋;種子波浪狀,厚 0.05 公分。

先紅色後變黑色,橢圓形,長 0.6~0.8 公分,直徑 0.5~0.6 公分;核扁,頂端急窄,基部圓形,有 2 條淺背溝和 3 條腹溝。

果熟期

每年9~10 月。

生活應用

高山景觀植物

壺花莢蒾可觀花也可觀果,植株多數呈甚矮下,約 1 公尺左右,其花外側紅色,內側白色最為別緻,果實成熟時,先紅色後變黑色,是高山的一大視覺餉宴,其果實富含水汁,是高山鳥類的最愛,也可供食用。[3]

藥用

香豬殃殃可以放在香罐內,當做薰香的原料,可以用來防治蛾類害蟲。

也可以做成花草茶飲用,有鎮靜安眠的效果。

栽培

人們將其種植為遮蔽樹籬和觀賞性植物,鳥類和松鼠喜愛它的藍黑色漿果,鹿等動物則愛吃它的莖葉。[4]

日照

全日照, 半日照。

介質

沙土, 白堊土, 酸性, 中性, 鹼性

施水

盆栽植物通常需要每週澆一次水。或者,如果距表土3厘米處的土壤乾燥良好,則應從盆底流出大量水。

種植期

春天, 夏天, 秋天。

繁殖方式

播種前,先弄清楚品種會長到多少。通常,該空間是已生長空間的一半。例如,如果品種長到4 m,則間隔2 m 。種植孔深度為1英尺,讓我們以1英尺的寬度進行挖掘。

移殖

移植齒葉莢蒾的最佳時間是晚春,此時植物的生長周期正處於全面展開。 齒葉莢蒾在排水良好的土壤和部分陽光到充足陽光的地方茁壯成長。記得在最初的沉降期保持充足的澆水,以利於健康生長![5]

常見病蟲害

這種感染會導致植物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

解決辦法

在褐斑病的輕微情況下,沒有任何需要治療的疾病。然而,如果大部分葉子受到影響並且發生落葉,植物將受益於擺脫感染。建議從應用有機處理方案開始,必要時使用更有效的合成化學殺菌劑。 有機選擇不會殺死真菌,但會阻止它傳播。 在一加侖水中溶解 ½ 茶匙小蘇打和一茶匙液體肥皂。使用噴霧瓶,噴灑在葉子的頂部和底部,直到混合物滴落。每兩週重複一次,直到現有斑點停止擴大並且不再出現新斑點。 在葉子上噴灑銅基殺菌皂,塗在葉子的頂部和底部表面。按照產品標籤上的指示重新塗抹。銅穿透葉子表面並防止孢子發芽,因此真菌無法傳播。 仔細按照標籤說明將通用殺菌劑應用於整個植物。[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