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论著。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中心是用“声无哀乐”说驳难和否定传统儒学的“声有哀乐”说,其论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从音乐本体论角度,认为“声之与心,明为二物”,音乐作为一种“自然之和”,与人的情感变化是“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的。音乐只以声音的单复、高埤、大小、轻重为体,其四时律吕,宫商变化,“皆自然相待,不假人以为用也”。它作为纯粹的“自然”之美,独立于任何认知的、教化的价值之外。因此,儒家关于音乐中有“哀乐之情”的功能目的论美学观是错误的。其二是从主体审美欣赏的角度,认为音乐欣赏产生的哀乐情感,并非音乐所使之然,因为音乐的本质是“和”,并无单一确定的情感。主体特定的情感反应只是主体自身日常积聚的情感体验受到“和”乐的感发而产生的。它完全受主体当时的心境而定,欢者而乐,悲者而哀。它与音乐的客观本质并不是一回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审美鉴赏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和自由性,也涉及到了音乐内容的抽象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等审美特征。(参见第81页)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声无哀乐论 相关视频

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 》
声乐教学:唱歌不会用气就没有灵魂,这样你怎么能把歌唱好听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