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鬼傘
墨汁鬼傘(學名:Coprinopsis atramentaria):又名鬼蓋、鬼傘、鬼屋、鬼菌或朝生地蓋,以往為分類在鬼傘屬下,是繼雞腿菇後第二著名的墨汁傘。它的種名是由拉丁文的「墨汁」而來。
墨汁鬼傘的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初期卵形至鐘形,當開傘時一般開始液化流墨汁狀汁液,未開傘前頂部鈍圓,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棱,似花瓣狀,直徑長4厘米,灰色或褐色的菌蓋在開端是呈鐘的形狀,在底部散開。菌褶開始時是白色,但很快會轉為黑色,且很快消散。菌柄短小及呈灰色。墨汁鬼傘含多種化學物質,如異戊胺、苯乙胺、腺嘌呤、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組氨酸、精氨酸、膽鹼、胍、甜菜鹼等。
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症狀包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鐘至2小時會出現。[1]
目錄
形態特徵
墨汁鬼傘的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初期卵形至鐘形,當開傘時一般開始液化流墨汁狀汁液,未開傘前頂部鈍圓,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棱,似花瓣狀,直徑4cm,或更大些。菌肉初期白色,後變灰白色。菌褶很密,相互擁擠,離生,不等長,開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後成汁液。菌柄污白,長8-15cm,粗6-12mm,向下漸粗,菌環以下又漸變細,表面光滑,內部空心。
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光滑,;具有中心孔,6.5-10.5 x4-6.5μm。褶側囊體圓柱形,多而細長。擔子4孢子,3-6短軸被擔子包圍。
生態習性
春至秋季(晚秋),在林中、田野、路邊、村莊、公園等處地下有腐木的地方叢生。
往往形成一大堆多達數十枚。一般生在木上,在秋天可以於草原、草地及廣闊的地方找到。生于田野、樹林和庭院中柳、楊等闊葉樹基部附近或草叢中。產於加格達奇、新林等地。
分布地區
主要生長在北半球,而在澳洲亦可以找到。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蘇、湖南、福建、台灣、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和西藏地區。
含甘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纈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異戊胺(isoamylamine),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6-氧嘌呤、腺嘌呤、咪唑乙酸、膽鹼胍、甜菜鹼、屍胺、核黃素、順式和反式octa-1,5-dien-3-ol等。
毒性
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徵狀包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鐘至2小時會出現。墨汁鬼傘有着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使乙醛積聚在體內。乙醛是乙醇的代謝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徵狀的物質。雖然有不適的徵狀,但卻從未有致命的情況出現。這些徵狀在吃了墨汁鬼傘3天後喝酒亦有可能會出現。
視頻
墨汁鬼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墨汁鬼傘、大腦蘑菇、魔鬼手指…這些長得非常詭異的菌類,震驚了很多人 ,搜狐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