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塘紅鄉,上林縣北部的鄉鎮,面積185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塘紅鄉的地形是土山和石山,人口聚居在河流兩旁的平地、山谷。[1]

塘紅鄉東部是土山區,有獅子嶺山脈,西部是石山區。有較好的旅遊資源,是壯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地區,石門龍母文化底蘊深厚,是龍母文化流向珠江流域之源,也是廣西傳統性節日「三月三」的發祥地,石門又是明朝八寨起義的最南端前沿要隘,也是解放戰爭的主要根據地。南岩水庫和良王水庫水質清澈,四周樹林蔥鬱,空氣清新,風景宜人。下敢百年山洞老屋是廣西洞居奇觀之一。隨着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塘紅鄉將成為上林縣北部集宗教朝聖、紅色文化和休閒旅遊的勝地。

中文名稱:塘紅鄉

行政區類別:鄉

下轄地區:塘紅、馬里、萬福、那君、岜森、龍祥、石門

地理位置:東接喬賢鎮,南鄰三里鎮,北接古蓬鎮,西與中可鄉、西燕鎮交界

面 積:185.18平方公里

人 口:30865人

著名景點:石門龍母文化,下敢百年山洞老屋

目錄

概況

塘紅鄉位於上林縣北部,東接喬賢鎮,南鄰三里鎮,北接忻城縣古蓬鎮,西與中可鄉、西燕鎮交界。距上林縣城43公里,距南寧市154公里。全鄉總面積18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0215畝,林地面積37700畝,森林覆蓋率為25.4%。分別有南岩、良王中小型水庫各一個。三里鎮至中可鄉的縣級公路把塘紅鄉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以丘陵為主,西部以石山為主。

行政區劃

塘紅鄉轄塘紅、馬里、萬福、那君、岜森、龍祥、石門6個村委會。轄7個村委會,共116個自然村。

人口宗族

全鄉共設有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共有114個自然莊,208個村民小組,現有總人口30865人,其中農業人口29165人。塘紅鄉是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着壯、瑤、苗、漢、仫佬等5個民族,壯族占總人口的98%以上。這裡地傑人靈,百姓安居樂業、民風純樸熱情,民間藝術文化十分豐富。

主要資源

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花生、木薯、黃豆等。種桑養蠶業已成規模,2006年種桑面積14574.6畝(其中新種面積3069.6畝),養蠶純收入230萬元,成為主導產業。養殖業有豬、牛、羊、雞、鴨、鵝等,當地政府鼓勵利用豐富的土山和石山資源養殖水牛、黃牛、黑山羊等。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煤、方解石、石灰石、鉛鋅礦、紅鐵礦、鋁土礦等,逐步科學合理開發。

設施建設

為偏遠山區鄉鎮,塘紅鄉存在自然條件惡劣,人民群眾生活困苦,鄉財政財力不足等諸多難題,鄉黨委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視,在資金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通過組織群眾集資、投工投勞和爭取上級撥款扶持三種渠道,對道路、人畜飲水、農村用電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大會戰,先後投資121萬元建成村級公路4條共35公里,投資219萬元建成屯級公路55條共157公里,基本解決了全鄉22400多人口行路難的問題;通過提水、引水、打井等形式先後投資302多萬元解決了全鄉81個自然莊26500多人口飲水難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塘紅鄉人民群眾開始架設高壓電線,進行「光明工程」建設大會戰,到2002年,全鄉86%的村莊29347人口用上穩定、標準、安全的高壓電,並全部都能接收到廣播電視頻道。移動通訊也已開通,移動信號覆蓋全鄉49%的疆域,覆蓋人口19041人。

環境建設

塘紅鄉黨委政府對生態環境建設十分重視,把建設沼氣池、生態衛生廁所、搞好人畜分居等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其中以建設小康文明村、生態文明村為示範點,引導農民做好改廚改廁、改水,建設綠化帶,硬化村莊道路,以大產莊、良王莊、大嶺莊等一批小康文明、生態文明村為典範,帶動全鄉群眾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高潮,同時,塘紅鄉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進行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從2000-2003年間,全鄉荒山造林8400多畝,退耕造林6200畝,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視頻

上林縣塘紅鄉塘紅舞龍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