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
基建投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目录
名词解释
基建投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简称,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是指利用国家预算内拨款、自筹资金、国内外基本建设贷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的,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
基建投资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建设投资在国民收入积累部分和国家财政支出部分都占很大比重,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国家在各个计划时期,规划基本建设投资的来源,决策建设投资的规模、发展速度、结构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巨额的基本建设投资,目的在于增添社会主义的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能力和效益,或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
基建投资的项目
基本建设投资主要包括: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以及虽未列入本年基本建设计划,但使用以前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内结转投资在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本年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与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新建项目和新增生产能力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扩建项目等。
基建投资的构成
基建投资可细分为3大类:公共设施管理业(39%)、交通运输业(2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
公共设施管理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类基建,主要是市政设施管理业(占比2/3),包括城市排水系统、路灯、道路、桥梁、隧道、广场等。
交通运输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辅助活动等,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占76%。公路旅客、道路货物运输主要是购置各种车辆。在道路运输辅助活动中,修公路占比最大。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生产占比65%,就是各种电站的建设,电力供应业占比24%,主要是各类电网工程。
除以上3大类之外,还有水利管理业(5.8%)、铁路运输业(4.6%),但占比不高。
新基建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根据各类媒体报道,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基建投资历来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方式。今年各省份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而基建项目中,5G网络建设等“新基建”项目的占比又有明显提升,因而新基建一时间成为了2020年的热门关键词,在资本市场受到资金热捧。不过新基建并非是新提出的概念,早在2018年国家就曾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新基建和旧基建的区别:
旧基建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修桥铺路盖房子,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旧基建主要在于托底经济保障就业。
新基建则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与旧基建重资产的特点相比,新基建更多是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其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