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基國派老教堂

基國派老教堂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基國派老教堂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 教堂建築,在三民霞雲義盛奎輝長興等村落尚存有7座石造老教堂,承襲19世紀蘇格蘭長老會教堂的形制以及石造方式,三民村的基國派教堂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老教堂於民國93年(公元2004年)列為桃園市歷史建築。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1]

目录

沿革

教堂位於泰雅部落,相傳「基國派」來自於日文音,當地部落的泰雅族人亦稱此地為Tuba,意為當地盛產的魚藤。 基國派教堂之前身為三民教會原本使用的老教堂,建築興建於1963年12月15日,日治時期日本幾乎控制了整個原住民基督信仰,三民村無基督徒,到戰後(公元1945年)才由外籍宣教師穆克里(Clare Elliot McGill,泰雅族名Watan Magin,公元1919年-1996年)、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Dickson,公元1900年-1967年)及本地傳教師陳忠輝牧師(泰雅族名吼臘.帖木,公元1927年-2004年)傳福音,並在民國40年(公元1951年)成立三民長老教會支會。由孫雅各牧师提議推動,興建用石塊互頂拱型力學原理建教堂,並於民國52年(公元1963年)由黃榮泉牧師(泰雅族名Masa Tohui,1932年-)設計建造,除石塊材料是由當地原住民教友揹負上山,並聘請臺北市打石師傅前來切割建造,建造經費部分還來自當時臺北美軍禮拜堂青年的奉獻。

後因部落內信眾越來越多,教堂空間漸感不足,族人於附近另建新堂,老教堂與周遭土地旋即被變賣。後桃園縣文化局發覺其具文化保存價值,經王姓地主同意後進行重建,使其轉變為當地泰雅文化的中心,並同意九年之內經營方式不變。[2][3]

特色

基國派老教堂是桃園市復興大溪交界大窩區泰雅族部落的信仰中心,是原住民文化基督教信仰結合的歷史建築。教堂由黃榮泉牧師所設計建造,依據來自西方教堂原型,利用石材本身的特性及手鑿切割後以互拱力學堆砌的工法,創新發展出獨特的教堂建築造型,展現工藝美學上的成就。象徵「通往天堂之鑰」的教堂入口採方、圓兩層交疊的形式,表達「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斜頂立面採弧線表現「雲端」柔美意象,如一艘停靠在山丘上的挪亞方舟。造型兼具藝術美感與宗教內涵,為臺灣本土獨有的文化資產。

資訊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三民村96號之3

電話:03-3826218

【自行開車】 國道三號下大溪交流道往大溪、復興方向,經台7線公路至三民村後,過三民橋依指標立即左轉,前行三公里即至。

影片

基國派老教堂 部落民盼取回產權 2016-04-11 TITV 原視新聞
基國派教堂再現波折 地權 產權爭議浮檯面 2018-09-01 Atayal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族語新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