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卡·莫里尼
埃里卡·莫里尼(Erica Morini 1904年1月5日- 1995年10月31日)出生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她的父親是一位帶有意大利血統的職業小提琴家,曾在維也納音樂學校任校長,而她的母親則是一位普通的奧地利婦女。莫里尼年幼時非常富有藝術才能,還是在四歲時,她就已經開始在維也納的兒童舞蹈學校中學習跳舞了,與此同時,她的父親發現了女兒在音樂方面所內涵的天賦,於是,小莫里尼從此又開始了一項新的工作—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
時光在快速地流逝,但小莫里尼在學琴時的進步速度比時光流逝得還要快,轉眼間三年過去了,七歲的莫里尼已經具有了相當出色的演奏技能,這一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維也納音樂學院,成為當時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夫契克手下的一名兒童學生。當時,塞夫契克的班上只招收16歲以上的學生,而莫里尼完全是因為她的突出天才才被破格錄取的。後來,莫里尼又在當時與赫姆斯貝格和約阿希姆齊名的著名小提琴家羅查·霍赫曼的身邊學習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到霍赫曼的手下以前,莫里尼已經在塞夫契克那裡打下了牢固的技術基礎,所以在霍赫曼這裡,莫里尼只需在音樂藝術處理方面加強深造罷了。
莫里尼在九歲時便開始正式登台演出,當時,她那與幼小的年齡不相符的嫻熟演技,曾經感動了所有聆聽過她的演奏的人,人們親切而又激動地將她譽為「天才少女」。為此,當時奧地利的皇家曾聞訊邀請她入宮演奏,面對着皇帝和全體皇室成員,小莫里尼有聲有色地演奏了起來,她的絕妙演技立即博得了奧皇和全體皇室成員的喜愛,演出結束以後,還是小姑娘的莫里尼得到了一件她最為喜愛的禮品——一個精緻而漂亮的大洋娃娃。
1916年,12歲的莫里尼在德國的萊比錫舉行了一場重要的演奏會,這一次,是少年莫里尼第一次與指揮大師尼基什合作。尼基什指揮萊比錫交響樂團為她協奏,他們一起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與尼基什的相識,對於正處在事業發展時期的少年莫里尼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過他們之間的首次合作,尼基什一眼便看中了莫里尼身上的非凡才能,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帶着莫里尼不斷地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許多城市中進行巡迴演出,使得這位少年天才女小提琴家的身影活躍在許多重要的音樂舞台上。1917年,莫里尼在德國的萊比錫舉行的「貝多芬音樂節」上,以極其驚人而完美的技藝演奏了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次演奏同樣是由尼基什指揮萊比錫交響樂團協奏的。通過這次意義重大的演出,13歲的莫里尼更加確立了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天才少女」形象。
1921年,17歲的莫里尼第一次踏上了美國的國土,這一年的1月26日,她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盛況空前的獨奏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由博丹斯基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為她協奏的。音樂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地的許多評論家都紛紛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他們一致將她譽為「當代最優秀的女小提琴家」。
莫里尼首次在美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以後,便花費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在美國各地進行旅行演出,然後她又重返歐洲繼續發展她的演奏事業。經過了七年多的環球旅行演出之後,她終於重新回到了美國,並在那裡長期定居了下來。
莫里尼在20世紀早期的小提琴演奏家中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她是當時德國小提琴學派的一位突出代表人物,後來她來到了美國以後,又逐漸將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加以演變發展。她是一位很早便以天才的能力獲得國際威望的小提琴家,早在1920年,她就在維也納舉行的小提琴比賽中榮獲過「國家獎」,成為當時奧地利小提琴藝術界中引以為驕傲的人物。
一般來說,女演奏家總是有着優雅的風度和溫柔細膩的感情的,這一點對於莫里尼來說也毫不例外。在人們的眼裡,莫里尼是舉止文雅溫馨,外貌端莊秀麗的典型女性,而實際上她不僅具有女性天生的麗質和溫順,同時還擁有着豐富的文化藝術修養。早在少年時代,她就曾受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這種帶有典雅色彩的藝術形式的薰陶,使得她在舉止動作、藝術風度以及演奏個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益處。此外,長途步行和爬山運動也是她十分熱衷的活動,這些有益的體育運動既使得她的體能得到了鍛煉,又使得她的藝術靈活感更加富於浪漫色彩。
莫里尼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小提琴大師,她有着左右手敏捷而均衡的演奏技巧及豐富多彩的表現能力。她雖然身材嬌小,性格溫柔,但在演奏大型小提琴協奏曲和一些具有艱難技巧的小提琴作品時,她同樣可以爆發出熱烈而豪放的激情。當然,在對待細膩、柔美而抒情的樂曲時,她的演奏就更為得心應手和令人心醉了。莫里尼是一位技巧全面的演奏家,同海菲茨一樣,她也十分注重音階練習,並認為這是訓練雙手技巧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她還於分強調對於換指八度技巧的掌握,在她看來,這種伸張性的指法,對於左手全面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相對於同指八度來說,這種指法更有價值和具有科學性。
莫里尼的演奏風格是十分鮮明和富有感染力的。作為一位女演奏家,她的風格首先體現在細膩和親切的特徵上。由於她有着極其出色而又平穩的運弓技巧(她總是喜歡使用弓根以上的弓段來演奏,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弓根演奏時容易出現的雜音),故而她演奏出的音色極其清澈而優美。在演奏當中,她總能夠保持着典雅的姿態,使演奏顯得輕鬆自如,引人人勝。
在20世紀早期的小提琴演奏家中,莫里尼在掌握作品風格方面也是十分獨特的。她尤其擅長演奏薩拉薩蒂的西班牙舞曲作品,在演奏這些舞曲作品時,她那充滿強烈個性的節奏感和本能的韻味,往往給人們帶來一種滿含自然氣息的、活靈活現的意境。她在這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天才,大概與她在幼年時期所受到過的嚴格舞蹈訓練有關,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她的身體裡面就已經注滿了舞蹈藝術的細胞。
莫里尼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特殊成就得到過全世界的公認,評論家們一致認為她是世界上演奏薩拉薩蒂的西班牙舞曲作品的權威。在這一點上,1937年西班牙馬德里音樂協會贈送給她的薩拉薩蒂遺物——一塊亞麻繡花手帕,就是一個極有說服力的例子。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這塊繡花手帕原本是薩拉薩蒂的心愛之物,當年,薩拉薩蒂在每次演出前都要將它放置在胸前的衣袋裡。在這位傑出的小提琴大師逝世之前,他曾留下了一個遺囑,將他的這塊心愛的手帕送給「我的西班牙舞曲的最為優秀的演奏者」。事隔幾十年後,這塊象徵着特殊意義的手帕終於落在了莫里尼的手中,找到了它最為理想的歸宿。而莫里尼也極為珍愛她所享有的這一至高榮譽,後來人們在這位女小提琴大師的琴房的牆壁上,看到了一個極為精緻的鏡框,裡面整齊地疊放着那塊繡花手帕。莫里尼把它莊重地掛在牆壁上,既是對自己獲得的這一重要榮譽的珍惜,更是對它的主人—前輩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所懷有的無比崇敬之情的表示。
作為一位富有時代意義的傑出小提琴家,莫里尼在許多方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當她首次來到美國並在那裡居住後,美國的輿論界就把她看成是一位具有繼承性質的女小提琴家,這種繼承性是針對美國老一輩女小提琴名家莫德�6�1鮑威爾而言的。鮑威爾曾是美國小提琴界引以為榮的人物,而莫里尼的出現,則使人們感覺到了從此迎來了第二位偉大的女小提琴家。有趣的是,作為鮑威爾的出色繼承者,那把原屬於鮑威爾的,被稱為「瓜達尼尼的」名琴,也一起傳到了莫里尼的手中。
莫里尼是一位精力十分旺盛的小提琴演奏家,她一生中演奏了大量的古今小提琴作品。然而對她所演奏的作品的範圍,卻往往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擁有着廣泛的演奏曲目,但也有的評論家則認為她的演奏曲目較少,甚至把她作為演奏曲目範圍較窄的一類小提琴家中的典型代表。其實,從整體上來看,莫里尼還是一位較為全面的演奏家的,只是相對來說,她對於古典主義作品更為偏愛一些罷了。
莫里尼在20世紀的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是獨具風采的,她是本世紀中最早的女小提琴大師。在她之後,世界小提琴演奏舞台上又先後出現了諸如卡洛爾·格蘭,埃達·亨德爾,萬達·威爾科米爾斯卡,鄭京和,安妮·索菲·穆特和維多利亞·穆洛娃等一大批光輝燦爛的女小提琴演奏巨星(著名的女性小提琴演奏查看這篇文章–>20位國際上著名的女性小提琴演奏家)。但無論如何,作為一位打頭陣的人物,莫里尼的確是20世紀小提琴演奏大師中的偉大女性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