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埃塞俄比亚人

         
 埃塞俄比亚人

 

 

 

埃塞俄比亚人埃塞俄比亚各族人民。总人口1.0922亿(2018年)。 大部分为黑白混血人种 ,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库希特语族。全国有80多个民族,人口最多的为奥罗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及索马里族。

目录

语言

埃塞俄比亚境内共有90个独立语言。大部分属于闪含语系,分属闪米特语族和库希特语族。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

宗教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和丰富的基督教传统的国家,早期基督教从公元1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和中部传播了。全国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国人口的43.5%信奉埃塞俄比亚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33.9%信仰伊斯兰教和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境内一直有大量犹太人,他们自称贝塔以色列人,但他们大都移居以色列了。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为俄。

主要民族

阿姆哈拉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和北部,使用阿姆哈拉语。总人口2200万,占全国人口27%。阿姆哈拉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就创建了著名的阿克苏姆帝国。阿克苏姆帝国最初起源于北部提格雷地区,国王埃扎纳在位时(320年-360年),征服埃塞俄比亚高原、库施王国和南阿拉伯,与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缔结同盟条约,国势极盛,被称为“众王之王”。埃扎纳还皈依基督教,推行新拼音文字,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6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攻占也门,阿克苏姆被挤出南阿拉伯。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垄断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商路,阿克苏姆衰落。公元12世纪,扎格维王朝取代了阿克苏姆王朝。1270年,所罗门王朝取代了扎格维王朝,所罗门王朝的国祚一直延续到1974年。孟尼利克二世在位(1889年-1913年)时期奠定了埃塞俄比亚今日的版图。

阿姆哈拉人是定居农业民族,传统的粮食作物是苔麸,为埃塞俄比亚高原特产,产量极低。以苔麸为原材料的“英吉拉”是阿姆哈拉人的日常主食。农户在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同时也饲养牲畜,畜牧业在阿姆哈拉地区有重要地位,

阿姆哈拉人虽然论人口仅是全国第二大民族,但一直扮演实际上的主体民族角色。阿姆哈拉人的文化是埃塞俄比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阿姆哈拉人及其同源民族提格雷人的历史构成了埃塞俄比亚历史的主要部分。

提格雷族

提格雷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提格雷州,人口占全国7%。提格雷人与阿姆哈拉人同为古代阿克苏姆帝国的后裔,两者同被称为阿比西尼亚人。提格雷地区是阿比西尼亚人的发源地,阿克苏姆帝国征服埃塞俄比亚高原后,一部分阿比西尼亚人南下,成为了阿姆哈拉人的祖先。另一部分留守北部山区,是为提格雷人的先祖。提格雷人所使用的提格雷语同阿姆哈拉语相近,文化、民俗也与阿姆哈拉人大同小异。

奥罗莫族

奥罗莫人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中南部地区,使用奥罗莫语,属于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奥罗莫族是埃塞俄比亚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35%。奥罗莫人过去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虽未形成同一个国家,但有较严密的社会组织形式。他们分成各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一个长老会,部族领袖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任期8年。这种制度被称为“盖达”制。15世纪以前,他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15世纪以后,随着奥罗莫人口和牲畜的增加,奥罗莫人开始向北方迁移,进入阿姆哈拉人、锡达莫人、甚至提格雷人居住的地区。奥罗莫军队住址严密,骁勇善战,所罗门王朝与阿达尔苏丹国进行多年战争后元气大伤,无力阻止奥罗莫人的扩张。至16世纪末,他们已经深入岛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向埃塞俄比亚东部低地发展。

奥罗莫人的扩张,前后持续了两个多世纪。这一扩张对埃塞俄比亚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扩张加剧了埃塞俄比亚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但从历史的长周期来看,也促进了埃塞俄比亚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许多奥罗莫人来到新的环境后,适应了原本定居在该地区的民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宗教信仰随之发生变化。许多人与阿姆哈拉人混居在一起,成为基督教徒。一些奥罗莫显贵还通过与所罗门王朝的皇族联姻而成为皇室成员和贵族。

索马里族

索马里族是索马里的主体民族,也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少数民族,使用索马里语,属于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主要居住在东部与索马里接壤的欧加登地区。索马里族信奉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沙斐仪学派,家庭婚姻遵循伊斯兰教法,允许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礼。索马里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严酷的沙漠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饲养骆驼、长角牛、羊及少量马匹。

阿法尔族

阿法尔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州。使用阿法尔语,属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由很多部族组成,大部分人过着游牧生活。阿法尔人信奉伊斯兰教,历史上建立过很多苏丹国,至今阿里·米拉苏丹仍是阿法尔人的传统领袖。

锡达莫族

锡达莫人是埃塞俄比亚南方人民和民族州人口最多的民族,使用锡达莫语,属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主要分布在阿巴亚湖东部和东北部,阿瓦萨湖东部和东南部一带。奥罗莫人大迁移前,锡达莫族是埃塞俄比亚南部的主体民族,如今锡达莫人居住的地区是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东非大裂谷附近有一个名为奥莫山谷的地方,这里居住着40多个原始部落,人口超过20万 [2] ,其中最著名的是摩西部落、卡鲁部落、阿尔伯莱原始部落及大三尼奇四大原始部落。 这些部落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1980年奥莫山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奥莫山谷的莫西族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原始部落之一。莫西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成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大盘子嘴”的奇景。因此,他们又被称为“唇盘族”。他们是是游牧部落,据估计人口在6千至1万人之间。靠狩猎、放牧为生,也刀耕火种式种植农作物,每年雨季后都会种一些玉米和高粱。莫西人基本上还保持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原则,靠狩猎、牲畜、农产品,陶器等去换取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埃塞俄比亚政府已专门规划了莫西人的生活区域,并设立的管理部门。将他们的生活区域划为国家公园,鼓励外国游客去参观旅游。

莫西女人佩戴唇盘的风俗起初是为了使自己变丑, 以防被外族抢去做奴隶。久而久之,佩戴唇盘便成了美丽和勇敢的象征了。莫西族少女长到10多岁的时候,就会穿透下嘴唇,往嘴唇里放盘子,称为唇盘。唇盘直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25cm。所置盘子愈大,谓之愈美,在出嫁的时候也可获得更多的财礼。唇盘越大,姑娘的身价也越高。唇盘最大的姑娘,其父母可得到50头牛的财礼,一下就成了富翁。唇盘成了致富的手段。唇盘的型号各不相同,都是用泥土烧制或木块做成,上面有花纹、斑点、镂空等不同样式。放唇盘前,要用刀将下嘴唇和牙龈之间切开,使下嘴唇与齿根分离。然后,先放一个小盘子把切开的口子撑开,使其不再长回去。 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更换大的盘子,嘴唇就会越撑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头上把脸包住。这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女孩成长为妇人。据说,为了佩戴唇环,不少女孩为此付出了生命。 [5] 莫西人不仅嘴上放盘子,而且还把耳朵拉长透空,放进盘子为美,耳盘越大也越美丽。莫西女人大多赤裸上身,除了大盘子嘴,她们还在身上、脸上涂抹花纹,用树枝、粗皮、贝壳、牛角等装饰自己。[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