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埃及共和國

 

 

 

目錄

埃及 (北非國家)

同義詞 埃及共和國一般指埃及(北非國家)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簡稱「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 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 東南與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科普特人會使用由古埃及語演變來的科普特語。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朝、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新王國和後王朝時期,共31個王朝。 公元前525年,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 在此後的一千多年間,埃及相繼被馬其頓王國和羅馬帝國征服。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漸伊斯蘭化。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 1882年英軍占領後成為英國保護國。 1922年2月28日英國宣布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政權推翻法魯克王朝,並於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1年敘利亞退出「阿聯」。1971年9月1日改為現國名。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 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着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 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歷史沿革

埃及古文明 曾經的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公元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連續形成了31個王朝。 公元前11世紀至前1世紀,斷斷續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古代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 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後又被波斯薩珊王朝占據。 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阿拉伯帝國後期,埃及地區出現了法蒂瑪王朝和阿尤布王朝。 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王朝統治,1517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占領。 1805—1840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領導下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從奧斯曼帝國獨立。 1882年被英國軍隊占領,1914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22年2月28日,英國承認埃及獨立。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獲得真正獨立。 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 1956年英軍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對蘇伊士運河區的事實治權。 1956年,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與法國、以色列組成聯軍,突擊控制了西奈半島與蘇伊士運河區,圍殲了多支埃及軍隊,並對埃及的多座大城市展開戰略轟炸以震懾埃及軍民。 埃及被炸毀民房1萬多棟,炸死1000多人,受傷20000多人。 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 英國上下也認清了現實國力,宣布「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失去西奈半島。 1970年,納賽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 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1981年,薩達特遭刺殺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繼任總統。 1982年取回西奈半島的主權。 2011年發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盪,「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 埃及成為這台大戲中重要一幕,運動導致執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台,並由軍方掌握國家過渡政權。 2012年6月,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上台,一年後他被軍方罷職,後引發穆兄會支持者的持續示威抗議和嚴重流血衝突事件,埃及社會也面臨着嚴重的分裂和對立局面。 2014年6月3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當選總統,6月8日宣誓就職。 2016年10月28日,埃及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2018年4月2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總統選舉中贏得97.08%的選票,成功獲得連任。 2018年4月14日,埃及再次宣布全國實施緊急狀態3個月,自4月14日凌晨1點鐘開始。打擊恐怖分子。 2019年4月25日,埃及政府發布公報,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為期3個月,並在靠近加沙地區的西奈半島東北部實施宵禁。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 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東南與約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埃及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 國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沒有大山,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

地形地貌 埃及地圖-最新erlinyou版 埃及地圖-最新erlinyou版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 沙漠與半沙漠占全國的95%。 西部利比亞沙漠,占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 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埃及段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羅河的影響下,兩岸谷地形成了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的綠洲帶。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全國乾燥少雨,氣候乾熱。 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白尼羅河發源於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青尼羅河發源於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河汛期不同。 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全境乾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 余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 [1] 。 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

自然資源

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2013年1月),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 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發現迄今地中海範圍內最大天然氣田,潛在天然氣蘊藏量為8500億立方米。 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位居非洲國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平均原油日產量達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達1.68億立方米,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餘30%供出口。 埃及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占86.9%。 全國電網覆蓋率達99.3%,世界排名第28位。 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 2008年,埃及斥資16億埃鎊改進阿斯旺大壩發電機組,並斥資150億埃鎊改進全國電網。 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劃,2010年宣布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 2016年5月,埃政府表示在2018年前斥資139億美元,為國家電網新增2.19萬兆瓦發電能力,並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劃,2010年宣布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

行政區劃

2008年4月,埃及有兩個新省成立,分別是十月六日省及赫勒萬省。 2009年12月,盧克索省成立,省的數目增至29個。 2011年4月,十月六日省及赫勒萬省分別被併入吉薩省及開羅省,省的數目減至27個。

國家象徵

國名 通常認為,英語中「埃及」一詞是從古希臘語演變而來的。 阿拉伯人則將「埃及」稱作米斯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遼闊的國家」。 埃及又稱為金字塔之國,棉花之國。

國旗 埃及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埃及過去的黑暗歲月。

國徽 埃及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 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 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首都 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萬(2012年1月)。 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 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最低20.8℃; 冬季最高19.9℃,最低9.7℃。

人口民族

全國人口數:約1億。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占16%。另有約600萬海外僑民。 據埃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經達到9100萬人。 除移居在國外的數百萬人,生活在埃及這塊古老土地的人口高達8300多萬,在西亞北非地區高居首位,據埃及政府估計,在2025年前,這一數字將突破一億。 2006年埃及總人口還只有7650萬,在此後不到6年時間裡猛增18%以上,淨增約1450萬人。 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 埃及國土只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在中東和非洲地區來說本來就不算大,而且大約95%的國土面積為無法居住的荒漠,能夠居住的國土面積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 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此外,首都大開羅地區一地的人口就高達近2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2020年2月11日,埃及中央公眾動員和統計局大樓外懸掛的居民人口實時計數器備受關注。 下午2時30分左右,隨着計數器上的數字首次上升至9位數,埃及成為全球第十四個人口過億國家。   [1]

參考文獻

  1. 埃及共和國, 搜狗圖片搜索- 2021-11-20 查看全部圖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