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坭竹

中文學名:坭竹

拉丁學名:Bambusa gibba McClur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目:禾本目

科:單子葉植物綱

屬:簕竹屬

坭竹(學名:Bambusa gibba McClure)是禾本科,簕竹屬灌木或喬木狀竹類植物,竿壁節處稍隆起,無毛;竿中上部各節則為數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籜鞘早落,籜耳顯著不相等,籜舌拱形,邊緣細齒裂而被細弱短流蘇狀毛;籜片直立,狹三角形,葉鞘被微毛或近無毛;葉耳卵形、卵狀長圓形或近鐮形,葉舌極矮,截形,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假小穗以數枚簇生花枝各節,線形,小穗含小花;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與其外稃近等長或稍短,花柱柱頭羽毛狀。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生長在低丘陵地或村落附近。

該種在農村常種植以作圍籬;竿常用作棚架、農具或漁具的材料,亦可破篾以作土法榨油的油餅篾箍。該種還是優良的紙漿用材。

目錄

目錄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主要價值[1]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型。 竿高7-10米,直徑3.5-6厘米,尾梢近直立,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節間長30-40厘米,近基部略為腫脹,幼時被白蠟粉,竿壁厚3-5毫米,下部各節間初時疏生灰白色或棕色貼生刺毛,以後毛漸伸展而脫落;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常自竿基第一、二節就開始。每節常為3枝簇生,其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為細弱的軟刺,竿中上部各節則為數枝簇生,主枝較粗長。 籜鞘早落,背面無毛,干時縱肋隆起,腹面略有光澤,先端向外側一邊傾斜而呈斜截形,內側邊緣的頂端高聳起1枚三角形尖角;籜耳顯著不相等,有時頗微弱,邊緣具細弱的波曲狀繸毛,大耳卵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寬5-6毫米,小耳卵形或橢圓形,寬2-3毫米;籜舌拱形,高2-3毫米,邊緣細齒裂而被細弱短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基部並不收窄,其兩側邊緣直下而向基部近垂直,其基底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3。

葉鞘被微毛或近無毛;葉耳卵形、卵狀長圓形或近鐮形,邊緣具細長波曲狀繸毛,有時無葉耳;葉舌極矮,截形,邊緣微齒裂或近全緣,被短纖毛或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8.5-14.5厘米,寬8-13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假小穗以數枚簇生花枝各節,線形,長2-3厘米;先出葉寬卵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圓,兩脊的上部被纖毛;具芽苞片4,圓卵形至卵形,長1.5-3.5毫米,先端鈍圓但具短尖頭;小穗含小花4-8朵;小穗軸節間扁,被微毛,長約3.5毫米,頂端膨大並在其邊緣被短細纖毛;穎1片,卵狀橢圓形,長6-6.5毫米;具15脈,先端急尖而具短尖頭;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1毫米,具17脈,先端急尖亦具短尖頭;內稃與其外稃近等長或稍短,具2脊,脊上無毛,脊間與脊外的兩側均各具3脈,先端鈍而頂端具一簇白色柔毛;鱗被3,近等長,長約1.5毫米,邊緣近頂端被長纖毛,基部增厚,前方2片寬橢圓形,後方1片卵形;花葯先端鈍;子房卵形,長0.5毫米,頂端被毛,基部具長柄,花柱長0.5毫米,柱頭3分,羽毛狀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生長在低丘陵地或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西欽州

繁殖方法

⑴母竹造林25字口決:「深挖淺栽、內緊外松、帶篼埋稈、煙篼向下、斜栽露節、澆透定根水」,採用此種方法,成活率由原來的40%-50%提高到85%以上。 ⑵竹苗造林15字口訣「大叢苗、不分蔸、正栽、穩栽、澆透定根水」,苗高1-1.2米。改竹苗分蔸造林為不分蔸大叢竹苗造林:由竹苗分蔸造林成活率70%左右提高到90%-100%。

育苗管理:坭竹育苗及時打頂、多次打頂壯苗。即及早、及時、不斷打頂,促使早發筍、多發筍、發大筍,使苗木提早木質化。操作為:當苗高長至1.5-2米時,用枝剪減去梢頭,留苗高1.2-1.5米。母竹移栽時間候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為準,一般在3月上旬,最遲在3月底結束。母竹竹篼的根芽開始露白,有1/3左右的根長至2厘米以內,移母竹造林成活率最高。

栽培技術

栽植選址:可選栽植在江河兩岸、水溪水溝兩旁和水塘水庫周圍;栽植在村前村後、房前屋後;栽植在田頭地角、道路兩旁的閒散地;山谷山腰、山坡中下部。不易栽植在遭洪水危害和長期積水受淹的地方;不栽植在田埂上;不栽植在沙性過重的地方;不栽植在山頂、山坡和土壤粘重、板結、貧瘠的地方。

造林時間:改坭竹春季造林為春秋兩季造林,可延長造林時間。秋季造林尤其適合在河流灘地,春季雨水較多,易遭短期水淹地段,秋季坭竹大叢大苗造林,可取得造林成功。

主要價值

該種在農村常種植以作圍籬;竿常用作棚架、農具或漁具的材料,亦可破篾以作土法榨油的油餅篾箍。 用3年生坭竹製漿造紙,其纖維形態和製漿得率好於毛竹,可用於製漿造紙工業。

參考資料

  1. 坭竹.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