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闌尾炎
壞疽性闌尾炎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壞疽性闌尾炎是闌尾已局部或全部因血供障礙導致闌尾管壁壞死或部分壞死的急性闌尾炎。壞死部分呈暗紅色或紫黑色,易發生穿孔,形成瀰漫性腹膜炎。本病屬於重型闌尾炎,多見於兒童和老年人。
病因
闌尾腔內梗阻及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
臨床表現
1.症狀
(1)腹痛 轉移性右下腹痛,持續性加劇,波及全腹。
(2)胃腸道症狀 部分患者可有胃腸道症狀,常見為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
(3)全身症狀 全身反應明顯、劇烈,伴有發熱、心率增加,寒戰較少見,可出現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2.體徵
(1)右下腹有固定而明顯的壓痛,壓痛部位多見於麥氏點。
(2)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肌緊張、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
(3)其他體徵:閉孔肌試驗、腰大肌試驗、結腸充氣試驗及直腸指檢可作為輔助診斷。
檢查
1.B超檢查
顯示闌尾低回聲管狀結構,僵硬,橫截面呈同心圓顯影。
2.CT檢查
闌尾腫大、增粗,壁增厚,闌尾內可見糞石,闌尾周圍脂肪間隙模糊、滲出,闌尾發生壞死後形成闌尾周圍膿腫,表現為周圍脂肪間隙內片狀密度增高影,邊界模糊,可見氣體和液體成分。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增多,嚴重時也可降低。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4.腹腔鏡檢查
可確診急性闌尾炎。
診斷
本病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的最可靠證據是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壓痛、腹膜刺激征,結合實驗室檢查一般即可確診,必要時可選用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與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急性膽囊炎、右側輸尿管結石、異位妊娠破裂等疾病相似,注意鑑別診斷。
治療
壞疽性闌尾炎以手術切除闌尾及處理併發症為主,如因客觀條件無法手術治療,應控制感染、改善患者一般情況,儘早手術干預。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已確診的壞疽性闌尾炎、非手術治療後形成回盲部腫塊;合併其他病變如腫瘤。
2.非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適用於客觀條件不足或狀況較差;合併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腫塊;炎性腫塊形成膿腫患者。
(2)在嚴密病情觀察下指導病人進食清淡飲食。
(3)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適當應用解痙劑以緩解疼痛,禁用嗎啡和哌替啶,以免掩蓋病情。
(4)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腹痛變化等,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預後
急性闌尾炎的預後取決於是否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早期診治,病人多可短期內康復,死亡率極低;如果延誤診斷和治療,將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