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鱉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地鱉

界:動物界

蜚蠊目地鱉蠊科

真地鱉屬爬行哺乳動物

地鱉,為蜚蠊目地鱉蠊科真地鱉屬爬行動物。 [1]

目錄

簡介

地鱉:別名土鱉_土元_過街_地鱉蟲_轉屎蟲_土肥元_可泡蟲_地烏龜_節節蟲_臭蟲母_新星土元_中華真地鱉,為蜚蠊目、地鱉蠊科真地鱉屬爬行動物,原產於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藥材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安徽等地。重要的藥用昆蟲,人工養殖成本低,收益高、管理方便,設備簡單,食料廣泛,繁殖力強,適應性廣,不與糧棉爭地,不同作物爭肥,深得特種養殖戶們的鐘愛。集體、家庭和個人都可飼養,很有發展前途。野生土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市場上的價格逐年攀升。

身體扁,棕黑色,雄蟲有翅,雌性蟲翅。常在老式土質住宅牆根的土內活動。是市場緊缺的中藥材,隨着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量的逐年擴大尤其以其質量優良而聞名遐邇。

科目分類:蟑螂 生存環境:農田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居住環境:地棲 最大體型:3cm

性情分類:溫和 壽命年限:3年 適宜溫度:24℃±5℃ 食物飼料:雜食

地鱉形態特徵

體長1.3-3cm,寬1.2-2.4cm.呈扁平卵形,前端較窄,後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光澤,無翅。前胸背板較發達,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呈覆瓦狀排列。腹面紅棕色,頭部較小,有絲狀觸角1對,常脫落,胸部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橫環節。質鬆脆,易碎。氣腥臭,味微咸。

地鱉生活習性

生活於陰暗、潮濕、腐殖質豐富的鬆土中,怕陽光,白天潛伏,夜晚活動。

地鱉飼養方法

生長適28-30℃,低於0℃或高於38℃會引起成蟲和若蟲的大量死亡,下降到8℃停止活動,進入休眠期。地鱉為雜食性昆蟲,喜食新鮮的食物,最喜吃麩皮、米糠,其次為玉米面、碎雜糧、花生餅、豆粕、雜魚、肉及各種青草菜葉、瓜果皮、雞、牛糞等粗料。

地鱉雌雄分辨

入藥的地鱉是雌成蟲,不完全變態。地鱉完成一個世代,需要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雄蟲從若蟲到長出翅膀,約需8個月,雌蟲無翅,成熟約需9-11個月。雄蟲交尾後5-7天死亡。雌蟲交尾後一周即可產卵,且一次交尾終生產卵。

地鱉繁殖方式

雌蟲交尾一次就能陸續產卵,未經交尾的雖亦能產卵,但不能孵化。雌蟲交尾後7天左右產卵,以後每隔4-6天產卵一次,一頭雌蟲一生可產卵30-40塊。氣溫在26℃時卵需經兩個月孵化,30-35℃時一個月左右即可孵化。初孵若蟲白色,形如臭蟲,8-12天後脫第一次皮,脫皮時不食不動呈假死狀,經1-2天後恢復活動,以後每隔25天左右脫皮一次,一般雄蟲一生脫皮7-9次,雌蟲一生脫皮9-11次,長大成蟲。

參考來源

  1. 地鱉,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