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震屬性

來自網絡的圖片

地震屬性(seismic attribute)指的是那些由疊前或疊後地震數據,經過數學變換而得出的有關地震波的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或統計學特徵

其中沒有任何其他類型數據的介入。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地震屬性

外文名稱; seismic attribute

類別; 八大類

學科; 幾何學、運動學等

分類;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地震屬性分類。Quincy Chen等以波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特徵將地震屬性分為:振幅、頻率、相位、能量、波形、波阻抗、波速、相關和比率等九大類,每一大類包含幾至二十幾類不等。從地震屬性的基本定義看,它是表徵地震波形態、運動學特徵、動力學特徵和統計特徵的物理量,有着明確的物理意義。

三維地震學的成功帶來了地震屬性的普遍應用。屬性有助於洞察數據,尤其是當顯示在所解釋過的空間層位上時。然而,多數有效屬性並不是獨自存在的,事實上它們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表示有限的幾個基本屬性。成功應用屬性的關鍵在於選擇最適當的屬性。另外,用屬性進行統計分析必須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不能基於簡單的數學關係。

分類目的

地震屬性的分類,其目的是便於理解什麼是有效的以及每種屬性有什麼用途。首先,屬性與地震數據中的時間、振幅、頻率和衰減等基本信息有關。我們所用的多數屬性是疊後的,也就是從裝載在我們工作站上的偏移疊加數據體中提取的。疊前屬性主要從AVO數據中提取。

層位屬性是沿拾取的層位提取的,因此它得益於機器自動拾取的精度。位置的精度一般在四分之一毫秒左右,屬性值的精度也大體相似。另外,時窗屬性則是採用例如2毫秒或4毫秒間隔的採樣值。它們可以對所有採樣值作累加或平均,給出總屬性。它們可以選擇單一屬性值,也可以計算時窗內屬性值的分布或趨勢。

根據時間求取的屬性有助於分辨構造細節。根據振幅和頻率求取的屬性有助於地層和油藏特性分析。這裡的振幅屬性是最穩健和有用的,但頻率屬性有助於揭示額外的地質分層。混合屬性尤其引人關注,因為它們包含了振幅和頻率成分,因此有利於地震特徵測量。[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