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核英語: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它可再分為內核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組成。地球磁場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内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目錄

成分

地核主要的主要成分是或鐵鎳質,不過也可能有一些較輕的物質存在,地心的溫度大約有7,500K,比太陽表面溫度來得還要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有硅、鎂、氧,還有一些鐵、鈣及鋁;上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則是橄欖石以及輝石 (鐵鎂硅酸鹽岩石),也有鈣和鋁。以上這些都是來自於地震震測資料,雖然上部地函的物質有時會因着火山噴出熔岩而被帶到地表來,但是我們仍舊無法到達固體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鑽探行動連地殼都尚未挖穿。地殼的成分則主要是由石英 (二氧化硅)以及硅酸鹽類如長石。

內部情況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里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了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厘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質量構成

地核(Core):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元素組成,半徑為3480千米。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從質量上看,地核占地球總質量的16%,地幔占83%,而與人們關係最密切的地殼,僅占1%而已。地核(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它可再分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

地核的總質量為1.88e21噸,占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占整個地球的16.2%[1]。地核的體積比太陽系中的火星還要大。

壓力情況

這樣大的壓力,人們在地球表面是很難想象的。科學家作過一次試驗,在每平方厘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

溫度測算

2007年4月,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的科學家公開表示,他們2007年4月已經測出地核-地幔邊界的溫度大約為3700攝氏度,並估計地核內部溫度可能高達5000攝氏度,幾乎與太陽表面一樣熱(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2]

在2007年3月3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伯特-范德休斯特和他的科研小組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羅伯特-范德休斯特教授稱,他們已經測出了地核最上層的溫度,地核的溫度可以高達約3700攝氏度。

確定溫度

2013年5月,通過新實驗,科學家已經確定地核的溫度是6000攝氏度,比以前估計的5000攝氏度高近1000攝氏度,其炙熱程度可與太陽表面相媲美。

蘊藏黃金

據俄羅斯《紐帶》2006年6月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伯納德•福特撰文指出,在地核中儲存有非常豐富的黃金。根據他提供的研究數據,地核中黃金的總儲量足以在地球表面包裹一層半米厚的金制外殼。伯納德•福特是在對一塊與地球同時形成的隕石進行分析後得出的。

科學家們在對一塊偶然找到的小行星碎塊進行分析後發現,它們之中重金屬(主要是鐵、鎳、鉑和金)的比重均比較大,而這種情況正好與構成行星的原始物質的組成是一致的。但是,在地殼和岩漿中這些重金屬的含量均非常低。

伯納德•福特由此得出結論,那些「缺失」的黃金和很可能都沉積到了地球內部。他認為,地核中集中了地球上至少99%的黃金儲量。不過,這一假說還難以得到驗證。

參見

視頻

地核 相關視頻

科學世界之地核之旅
地球裡面是什麼? 地核深處是否有生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