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地殼(英語:Crust)是指一個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將它與地幔區別。地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它星球的地殼大部分都是由火成岩形成的,星球的地殼比起它們的地幔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目錄

簡介

地球地殼是指地球地表至莫霍介面之間一個主要由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構成的薄殼,是岩石圈組成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公里,地殼下面的是地幔,上地幔大部分由橄欖石(一種比普通岩石密度大很多的岩石)構成。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線被稱為莫氏不連續面。地殼的品質只占全地球0.2%,按結構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大陸地殼有矽酸鋁層(花岡岩質)和矽酸鎂層(玄武岩質)雙層結構,而海洋地殼只有矽酸鎂層(玄武岩質)單層結構,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1]

地殼的溫度隨著其不斷加深而逐漸升高,從200°C(392°F)到400°C(752°F)不等。

結構

一般說來大陸地殼的組成成分是火成岩安山岩。以下的成分表和接下來的結論大部分基於Rudnick and Gao(2003)的匯總。大陸地殼比由玄武岩構成的海洋地殼擁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而海洋地殼又比它下面的地幔更富有不相容成分。儘管大陸地殼的矽酸鹽含量僅僅占地球總含量的0.6%,但它卻含有全球20%至70%的不相容成分。


地球上的各大版塊,基於板塊構造論

氧化物 含量(百分比)

SiO2 60.6

Al2O3 15.9

CaO 6.4

MgO 4.7

Na2O 3.1

FeOx 6.7

K2O 1.8

TiO2 0.7

P2O5 0.1

所有的其他成分除了水在地殼中只有很少的含量,它們的總量少於地殼總品質的1%。上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2.69 g/cm3至2.74 g/cm3,下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3.0 g/cm3至3.25 g/cm3。

月球地殼

大碰撞說認為一個特別大的隕石在地球正在形成的時候與地球發生了碰撞,而這次撞擊產生的碎片噴進入太空並最終成為了月球。當月球形成之後,它的最外層融化形成了一個「月球岩漿海」。在這個「海洋」中,大量的斜長石結晶不斷地向著月球表面浮動,並逐漸積累形成了月殼。上月殼大概有88%是由斜長石構成的(上月殼的底部大概有90%為斜長岩):下月殼含有較多的鐵鎂礦物如輝石橄欖石[2],但即使這樣,下月殼仍有大概78%由斜長石構成。月殼下面的地幔也含有大量的橄欖石。

視頻

地殼 相關視頻

地殼到底有多厚?地殼大致可分三層,科學家:最厚的地殼在中國
月球真的是空心的?研究發現月球地殼已支離破碎,深度達20公里

參考文獻

  1. 地殼,新浪博客,2012-10-22
  2. 月殼,中國網,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