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雨天
内容简介
★ 从初稿到成片,从东京到巴黎,从分镜到现场 | 是枝裕和的跨文化创作手记
★ 从零到一再到无限!一个电影人的修行
★ 影史传奇女演员 凯瑟琳·德纳芙 × 三大国际电影节大满贯影后 朱丽叶·比诺什 × “爱在”三部曲男主角 伊桑·霍克——由是枝裕和实现的首度同框!
★“导演,您莫非……想成为超级赛亚人啊?!”
★“我从没见过电影和人生像这样呈现命运般的交汇……我在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陪着导演奔跑,然而匆忙回顾后浮现在眼前的景象,则是电影时刻像朋友那样伴随着导演,守护他,向他发问,拯救他,的的确确在他身旁陪跑。”——《真相》制片人 福间美由纪
★ 特别收录60余幅珍贵照片+近30张导演手稿
★ 随书附赠是枝裕和印签手绘书签
本书以是枝裕和执导的日法合拍片《真相》为例,通过拍摄日记、亲笔信、特约稿、主创对谈、手绘分镜、采风随拍、花絮特写、剧照等多元素材,立体呈现了一部跨文化作品从零到一再到无限的诞生全貌。遴选演员、组织团队、打磨剧本、设计镜头、协调不同表演路线、营造整体美学空间、搭建叙事中的叙事——作品与创作者的人生进而形成互文。电影是动态的影像,拍电影则是实践的艺术。现场无数帧日常连缀而成的声画光影,我们称之为银幕外独一无二的作品。
《真相》在虚构故事与非虚构现场的交错之间,描绘了一个演员家庭的寥寥几日。真实与谎言,记忆与时间,电影与表演,缺席与在场,逝去的与被留下的……是枝裕和潜心研究半生的主题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呈现。当他将自己所亲历的用文字和影像记载下来、传递到读者手里时,这一切便又获得了崭新的生命。
作者简介
电影导演。1962年生于东京都。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进入TV MAN UNION,主要执导纪实类节目。1995年凭《幻之光》作为电影导演出道。2013年,《如父如子》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2016年,获第八届伊丹十三奖。2018年,《小偷家族》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书评
英语法语片名都含有“真相”“真实”的双重语义,是枝裕和也着意讨论如何呈现“真实”的表演。
制片人不想用美国(非欧盟)演员,试图说服导演女婿也可以安排成英国人,回曰“如果是住在英国,女主不就很难嘲笑女儿了吗?”,哈哈哈辱了! 辱了!
“想要有少女迷失在动物园里般的热闹感,像是那块空间受到祝福”,哇,但讲真,对这片子的配乐可以说毫无印象。
没想到导演本人还挺看重女婿角色,而且特别希望伊桑霍克出演,我以为只是“碰巧有时间”的“友情出演”呢。而那场喝醉的重头戏,竟然是第n稿后才加进去,倒是原剧本中他的戏份,貌似删了不少啊。伊桑本人也会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主动要求减台词,还特别友善,会带小孩,是枝裕和笔下和他的互动比简直比和两位女主都多。
令大导演不自觉就成了小迷弟的非凡魅力,“中午前不能工作”,日常迟到,非常难搞的凯瑟琳活脱儿就是法比安真身嘛,xx看完剧本就建议是枝裕和联系个律师,哈哈哈,有过多次合作经验的欧容说“别看凯瑟琳那样,她其实是个非常为作品奉献的演员”,也是很迷呢哈哈哈。只有“母女关系”这部分“完全不像”凯瑟琳本人吧,其它简直人戏不分,甚至凯瑟琳主动贡献了自己的中间名做女主名字,(难道前一天的摔倒是因为自己在家排演?)。一句话一个触摸就让曼侬一秒入戏,凯瑟琳德纳芙真是有“魔力”啊!
“她既没有被害意识,也没有加害意识. 凯瑟琳认为男人和女人之间是五五波的攻防战”,是呢,因为视男女为平等的两性,说出“固执或笨拙的调情不是犯罪,对女人献殷勤也不等于大男子主义的侵犯”的大女人独白,反而会被痛批,现在这世界就这么吊诡。
原来“我是为你才接那个角色的”也是善意的谎言“戏假情真”啊!没看出来~。以及“他做情人比做演员更称职”,其实是母女俩在讨论男人床事,哈哈哈是导演改了台词还是字幕组给和谐了?
是枝裕和做错了一件事!真应该让电影中的法比安如凯瑟琳日常般旁若无人不管不顾(哪怕封闭车厢内还有小孩子)的吞云吐雾呢。
译得不好(男男女女说话都用“喔”作结,啥玩意啊),排版也很糟,没读日本制片人写的那篇。
是枝裕和特别介意“在一个空间中,从这头走到那头,台词正好说完”,为啥啊,不理解为什么纠结这一点,感觉还挺执念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