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在机关(刘文华)

​​​​​​​​​在机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在机关》中国当代作家刘文华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在机关

在机关,只要不调皮捣蛋,不出大事,混口饭吃,一般不成多大的问题。很多一直在机关工作的人,经常抱怨忙,有的说的是假话,目的是向别人炫耀,他在机关多么重要,离开他,机关就玩不转。有的的确真忙,但也不是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他有过做农民或工人的经历,受过生活和重活的双重压力,再到机关工作,永远也不会说机关忙。还有,干个体的,为了生计,整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看到机关那些人,写篇香烟盒大小的材料,周末或晚上加个班,却叫苦连天,就会嗤之以鼻说,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十几年前,有机关人员人员下海。那时政策允许机关人员留职下海。我的一位朋友,也奋不顾身下去。原以为自己浑身本事,能文能武,担任企业某个岗位的工作,肯定游刃有余,但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位企业老板是他的亲戚,但这位老板六亲不认,根本不把他当亲戚对待,也不把他当机关来的人对待,而是一视同仁,和普通员工一样,上下班打卡考勤,有事请销假,任务完不成,照样被痛骂和批评,还要扣工资、奖金。我的这位朋友在机关养尊处优惯了,老板原来见到他都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突然碰到这样的冷遇,角色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心理根本受不了,干了不到半年,感到落差太大,无法忍受,就打报告又回机关。回来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谦虚了,不再吹嘘自己多么厉害和能干了,见了企业来办事的人,也更加谦恭客气了。

也有所谓专家型机关人员下海。

我刚到机关不久,正赶上评定职称。我的一位同学,也在机关工作,与我来往甚密,晚上没事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他毕业于名牌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由于学历高,职称也评得高,三十出头,就评上副高级职称。他经常跟我吹嘘说,他相当于副教授。我们这里靠海边,水产养殖业发达。他听说养鱼一年能挣十几万,而我们当时的全年工资不到一万,与养鱼收入相差十几倍,就心里痒痒。他决定辞职养鱼,来征求我意见。我说,不妥。机关工资虽然不高,但比工人、农民高多了,无论怎么说,也是铁饭碗,只要不犯大错误,至少旱涝保收,退休还有退休金。当初,我们拼死拼活高考,不就是为了进城拿工资吗?当初的目标都实现了,现在又要放弃,太可惜。再说,你虽然学的水产养殖专业,但养鱼不一定赶上农民。他说,在机关专业荒废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还说,他在校学的是现代养殖技术,比农民的那些老土落后技术先进得多,养鱼收入肯定比他们高得多。我说未必。他去意已定,我劝不住他。

他向机关打了辞职报告,承包了200多亩鱼塘,没有启动资金,全部负债经营,银行贷不到款,就高息社会融资。他一介文弱书生,除了夸夸其谈,什么也干不动,只能雇工。那年养鱼,由于放养密度太高,炎热的夏天,增氧不足,又染上鱼病,全军覆没。春节前结鱼塘时,人家农民个个只见钱来,笑逐颜开,只有他为了躲债,逃之夭夭。十几年过去了,还有债主盯住他,还上了法院的黑名单,一直不敢出头露面,过着非人的地下生活。去年,他从外地偷偷溜回来找我,我在小饭店招待他喝酒吃饭。当初的豪迈和激情荡然无存,自始至终只有重复叹息:当初如果听你的话,不辞职养鱼,现在至少是局长、副局长。我除了安慰和借钱给他,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想说。

他说机关浪费人才,这倒有点道理。机关有个不成文的惯例,科级、副科级,五十四五岁左右,都要把领导职位让出来,担任非领导职务,名曰:退二线。工资待遇不少,奖金福利不少,就是不在位,甚至一般也不用来上班。最奇怪的是,这个惯例只针对科级、副科级,科级以上,比如处级、厅级不存在这个问题,科级以下,如股级、科员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年龄,一般孩子都大了,成婚成家了,工作没有拖累,只要身体没有大毛病,精力比较旺盛,经验比较丰富,正是干事的最佳年龄,却不得不赋闲在家。

过去,二线还能做点小生意、匿名开个公司、帮老婆开开商店、到企业打打下手,发挥一技之长,挣点外快,现在不行,只能在家闲着。上班没事可干,不上班也没事可干,只能打打球、跑跑步、钓钓鱼,白白浪费七八年好时光。我的几位同学,年龄与我相仿,原来都在机关工作,也都退二线了。刚退下来时很不适应,就去跳广场舞,但跳舞只能早晚跳,白天的大块时光还是没事干,幸好他们笔头不错,都是原来机关的“笔杆子”,能写写画画。于是,他们都干起了写小说、写散文、写诗作画的行当。最近,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遇到他们,他们自称是专业作家。我有点疑惑不解。他们解释说,在家里写作,有人发工资,写作还能挣稿费,出名了还能挣大钱,与作协坐班写作的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典型的专业作家。说完,我们都会心一笑。

机关还有个现象,常常饱受诟病,就是干事与提拔问题。机关通常有三类人:一类是拼命往上挤的人;一类是能做事、肯做事的人;还有一类是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人。第一类人,进取心很强,无论提拔到什么职位,脚跟还没站稳,就着手准备公关下一个更高的职位了。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和有行动的人。这类人,以这样的方式做事、做人,进步肯定要比那些“无所谓”的人快。无论什么职位,争取与不争取,努力与不努力,肯定两种结果。争取型的人,争取手段也不尽相同。有的凭实干和实绩,这是值得提倡和无可厚非的,也有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却最终出事了。

这在机关容易引发矛盾和不满。在机关,那些不思进取、但求无过的人,并不是真的对一切无所谓。他们表面上装得十分清高,对提拔、重用看得很轻、很淡,但骨子里并不是这样。看到别人提拔,他们往往不从人家能力和能干方面分析,而是分析人家的后台、关系、背景、送礼等情况。甚至,还有鼻子有眼睛编出点什么故事、新闻、传说之类。有的说某天晚上,看到某人曾大包、小包往某局长家里跑,正好被他撞见;还说,某人市里有人,某人省级有人,某人有亲戚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大家对这样的分析一般都信以为真,对某人工作出色啊,有担当啊,有本事啊,基本不信。假如有个别同志真有本事,有人就会说,工作是大家干的,群策群力嘛,要说有本事,机关谁没有本事?我没有看出谁的本事比谁高多少。

机关的确有不少实干型的人才,大量事务性、技术性和业务性的工作,没有这样的人顶住,的确不行。我在机关曾经干过统计,刚工作时没有电脑辅助,都是人工计算汇总,还用算盘,工作量很大、很累人,尤其月末、季末、年末,整天埋在数字和报表堆里,昏头脑涨。有一年年报,一张报表算来算去,上下左右不平衡,但就是找不出错在哪里,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我还在想这个问题,没有注意路旁的一棵大树,走着走着,就撞到大树上去了。恢复高考那年,我刚读初一,对数学感兴趣,加上老师常用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激励我们,决心长大以后当数学家。老师说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走路撞到大树上去了。我那天想报表平衡问题也恰巧撞到大树上去了,同事们纷纷取笑说,我是机关的刘景润,还说,我工作这么专心,年终肯定提拔。听到这话,我信以为真。我的一位要好的同事告诉我,人家用陈景润比喻你,意思说你是书呆子,千万不要当真。我十分留意同事们对我的评价。

那年,提拔的机会终于来了。我也想就此验证一下,在同事们眼里,我究竟是书呆子,还是提拔对象。我的一位领导下乡挂职,位置空缺,候选人除了我,还有另外两位年龄相仿的同事,都是铁哥们。我在三人中呼声最高,行情最好。提拔前机关测评,我以为我有机关“刘景润“的美名,得票一定遥遥领先。计票结果公布,我倒吸一口凉气,我只得两票,遥遥落后,最后一名,最不看好的我的那位铁哥们得票最多,顺利登上我梦寐以求的岗位。有人告诉我,测评前,领导都是有意向和有定点的,我不在意向和定点中,得票肯定不高,即使得票高,也不一定能上。

领导发现我情绪不对,就找我谈话。领导说我业务能力很强、专业水平很高,只要安心工作,前途无量。这位领导背后也跟别人说过类似的话,除了表扬我之外,领导还说,某人业务的确不错,但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只适合做具体工作,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我现在退休干律师,这两句话一直记忆犹新,一句是我前途无量,一句是我只适合做具体工作。这两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支撑着我,催促每天做好手头上的事务,不辜负“刘景润“这个难得的美名。 [1]

作者简介

刘文华,男,法律硕士,律师,英语翻译,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